化学催熟的水果对人体有危害吗?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蔬菜水果等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在曝出市面上售卖的水果中含有化学催熟的之后,人们开始重视并讨论纷纷,那么化学催熟的水果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危害呢?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催熟水果。催熟水果,顾名思义就是指使用非自然的特定条件,一般采用一些化学物质,如乙烯、乙烯利等加快水果的成熟过程。一般需要催熟的水果主要分两类:一些需要长途运输、容易变质的水果,比如香蕉、芒果、猕猴桃等;一些反季节水果可能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因而市面上催熟水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其次,有许多人担心食用了催熟水果会危害健康,甚至还有人认为这会造成孩子性早熟,因为这样的水果里含有激素。但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因为凡是在我国批准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需要经过安全性评价,国家对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量和时间有严格标准。不同水果是不一样的,国家标准GB2763规定,乙烯利在猕猴桃、香蕉、菠萝、荔枝的残留量均为不超过2毫克/千克,氯吡脲在猕猴桃、葡萄中的残留量不超过0.05毫克/千克。只要按照国标使用、在批准范围内使用,是可以保证食用安全的。而且水果中残留的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极小的。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的报告显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日可接受的乙烯利剂量为0.05毫克/千克体重。“一个体重为50千克的成年人每日摄入2.5毫克乙烯利,仍然是安全的。那相当于要把两斤多香蕉连皮吃个干净,但几乎没人会这样做。
此外,造成儿童性早熟也不大可能,因为儿童性成熟是受性激素调节,而无论是乙烯还是乙烯利都不能在人体内表现出性激素样作用,也不能参与性激素的合成,更不可能引起儿童性早熟。而且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物质。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的小分子信号物质,只起传递生长发育信息的作用,不参与细胞的实际“建设”。当这些信号与植物细胞膜上的接收装置(如接收乙烯信号的ETR1蛋白)结合时,细胞就会发生相应的代谢生长和生理活动。人体的细胞膜上没有接受这些信号分子的装置,自然也不会“应答”。
但这也不是说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吃这些化学催熟的水果,因为虽然有些商家会遵循国家规定合理催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种植户和商贩使用催熟剂完全凭借其个人“经验”,小部分果农商贩违规使用乙烯利等植物激素,想用多少用多少,没有具体标准,这都将造成激素水果的安全隐患,因而我们还是要少吃甚至是不吃。
怎样尽量避免吃化学催熟的水果呢?
那就是少吃反季水果,多吃时令水果。一般符合时令的水果使用化学药剂催熟的可能性就会较小,而且尽量选择当地或较近地区的水果,这样也可以避免商家为保持水果新鲜度而添加化学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