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科技 >

滴滴学华为,小鹏找出口

文章来源:钛媒体APP  发布时间: 2023-08-29 12:30:41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共享出行巨头和造车新势力联手,可以擦出什么火花?

滴滴出行和小鹏汽车给出了答案。


(资料图)

8月28日,滴滴与小鹏共同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携手推广智能电动车及相关技术在全球的应用和普及,加速“科技普惠、智能平权”的落地。

对于此次合作,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都亲自参与了谈判和合作细节的商讨。

双方创始人不仅对此次合作足够重视,且期待很高,梦想很大。如程维所说,“双方将持续在多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交通和汽车产业的变革。”

滴滴是国内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小鹏汽车是国内最早探索智能电动汽车的造车新势力之一。

总的来看,双方联手算是优势互补,各取所需。本质上看,是两家科技公司面对智能出行时代,对自我角色定位和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优势互补,各取所需

具体来看,滴滴与小鹏的合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信息是其中的重点:

在资本层面,小鹏将收购滴滴的智能汽车开发业务,包括新款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设计和工程开发。

该交易双方均不涉及现金,将以小鹏汽车增发股份的形式完成。小鹏前期需支付的对价是 3.25% 的小鹏A类普通股。对赌目标达成后,滴滴在小鹏的持股最高将扩大至5%。本次收购的最高总对价约为58.35亿港元(约合7.44 亿美金)。

在业务合作层面,小鹏汽车将推出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代号“MONA”,会有多个SKU,分别面向B端的共享出行市场和C端的个人消费市场。“MONA”目标是能够在15万级别的价格区间打造具备高级别辅助驾驶能力的纯电动车型,标配小鹏基于扶摇2.0架构的XNGP能力。

“MONA”将由小鹏汽车制造和生产,由小鹏所有,预计在2024年开始量产。滴滴将向小鹏汽车开放生态,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业务支持,帮助小鹏在“15万级”价格区间打造爆款。

根据双方设定的对赌条款,增发股份总共包括四个阶段:收购交割日发行5816万股;量产车辆开始交付发行463万股;第一阶段新车交付量达到18万台,发行1405万股;第二阶段新车交付量18万台,发行1427万股。

也就是说,如果“MONA”年销量达到18万辆,且连续两年达成这一目标,滴滴最高就能获得交易完成后小鹏汽车5%的A类普通股。

滴滴为何走上华为的路?

几年前,滴滴创始人程维就曾对外分享过他对未来出行的预判。他提到,未来10年有三大趋势不可逆转:汽车共享,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无人驾驶和智能时代。

程维认为,滴滴本质上是一个大数据公司、人工智能公司。滴滴未来要做的是,通过打造超级交通AI,化解人、车、路三者之间在特定时间段的供需矛盾,让出行更智能、高效。

让出行更智能、高效,不仅要有智慧的路,还要有聪明、共享的车。

早在2017年,智慧交通就成为滴滴的战略方向之一,他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智慧交通产品和服务,将把城市拥堵降低20%。

如何让汽车既聪明又共享?这条路滴滴走的并不容易。

2018年4月,滴滴联合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成立了“洪流联盟”,联盟成员包括主机厂、零配件制造商、新能源领域、数字地图公司、车联网等。

洪流联盟以开放和赋能为核心,希望联盟内的各企业间能互相开放和赋能,探讨共享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标准制定,联合开发新一代为共享而设计的汽车,并推动大规模运营。

基于洪流联盟的思路,2018年5月,滴滴与理想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双方计划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但该合作因多种原因最终搁浅。

2020年,滴滴又与比亚迪共同设立了合资公司——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网约车的设计与研发,比亚迪持股65%,滴滴占比35%。

当年11月,滴滴与比亚迪共同打造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正式亮相。D1由滴滴负责产品定义、造型设计、车联网研发等,比亚迪责代工。

2021年,D1销量为10176辆;2022年,销量不足1000辆。2022年11月,这款车正式开始面向个人消费者销售,它只有1款车型,售价15.78万元;去年11月份仅卖出367辆。

D1难起量,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市面上同类网约车车型价格已降至7万-11万,D1虽然服务更好,但15万的售价对司机来说价格没有竞争力。

由于D1是定制车型,比亚迪需要为此开辟单独的生产线。销量低就无法降低生产成本。现实证明,代工模式不经济、不理想。

联合开发和代工模式都走不通,滴滴自己下场造车是否可行?

此前也有报道称,滴滴在2021年秘密启动了造车项目,内部代号“达芬奇”。这一年,小米、百度也纷纷宣布下场造车。

如今,小米和百度的造车项目还在艰难推进,智能汽车市场已经陷入价格血战。消费低迷让头部品牌特斯拉、比亚迪不得不降价求销量,其它品牌不得不降价求生。

这种环境下,滴滴与其亲自造车,不如走一条更高效的路。毕竟,造车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对于现阶段仍在亏损的滴滴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这一次,滴滴换了思路。它与小鹏合作,本质上是将能力和生态模块化输出,用资源换销量,共同做大蛋糕,实现双方共赢。

这有点像华为的路径。华为一直强调不造车,而是要做一个生态品牌,将其30多年来在ICT领域积累的技术和能力,为其它车企赋能,帮助他们造车。

小鹏找到销量出口

借助此次合作,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毫不掩饰他对销量的渴望。他说,对MONA这个产品的销售竞争力非常乐观,年销量至少10万以上,他的预期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早在8月18日举行的小鹏汽车Q2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就提到,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有能力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这会极大地推动智能化全面普及;因为他已经明确看到了清晰可实现的路径和时间表。

从小鹏和滴滴合作的MONA,就能看出何小鹏所指的路径和时间表。

MONA计划于2024年开始量产。之所以这么快,因为双方合作前,滴滴已经有一个完成度非常高的准量产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轿车车型,前期已经投入大几十亿元人民币开发。

小鹏方面认为,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是小鹏与滴滴合作的核心。

除造车业务外,小鹏汽车成为首家获得滴滴生态体系全面支持的整车企业。双方将在多个领域探索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机会,包括在滴滴平台上小鹏车型的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建设、Robotaxi以及国际市场方面的合作。

最近几年,一些城市开始推行网约车全部采用新能源车,网约车市场正在成为新能源车品牌的主要销售市场。

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509万人取得了网约车驾驶证,共有211.8万台车辆取得了网约车车辆运输证。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强制报废。一些城市对新申请的网约车也做出要求,必须为全新的新能源车,老破旧的车辆被挡在门外。

这意味着,每3-5年就有几百万辆网约车的换车需求。此前,埃安、比亚迪等都在网约车市吃到了不小的份额,以20万以内的售价,成为网约车市场的主流品牌。

滴滴作为头部网约车平台,积累了庞大的C端用户、网约车司机。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滴滴在中国的出行业务有4.11亿名年活跃用户,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这些都将为MONA的销量提供保障。

而提振销量,是小鹏汽车当下最亟需的。今年1-6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4.14万辆,同比大降40%。去年同期,小鹏交付3.46万辆车,同比大增160%。去年上半年,小鹏的交付量在蔚小理三家位居第一,今年上半年垫底。

对于小鹏来说,不拘一格地促销量,活下去才是硬道理。从小鹏上半年的动作看,它的确是这么做的。

从MONA开始,小鹏汽车不仅开启了多品牌战略,也开启了ToB端的销售。此前,小鹏汽车与大众达成合作,小鹏向大众出售的是智能汽车相关技术。

换句话说,小鹏可以卖小鹏品牌的汽车,也可以卖MONA或者其它品牌的汽车;小鹏不仅卖车,也卖技术。

这与小鹏的定位也并不违和。它一开始就定位为“一家专注未来出行的科技公司,致力于探索科技,引领未来出行变革。”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他认为,一个人对自己认识得越深入,了解得越全面,走的弯路就越少;所以,认识自己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又何尝不是?

关键词: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投资
探索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关于我们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