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本报讯 4月14日,在第22届中国生物制品年会上发布上,由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国际合作促进分会发布的《中国疫苗行业国际合作发展报告2023》指出,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国际化将成为中国疫苗企业的“必修课”。向内看,国内儿童疫苗市场增长潜力见顶,同时HPV疫苗等热门品种即将陷入同质化的激烈竞争;向外看,新冠疫情凸显出疫苗分配不公问题,给世界各国,特别是以非洲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这些国家对疫苗本地化生产的重视与投入,为中国疫苗企业进入其市场创造了机会。
《报告》同时梳理出中国疫苗企业出海的“七大路径”,按成熟度分为高、中、低三档。其中,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进入国际采购,属于高成熟度路径之一。自2013年首支国产疫苗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起,中国疫苗已有10个品规通过预认证,另有3款新冠疫苗被纳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在不断探索中,疫苗企业逐渐意识到,预认证是进入中低收入市场的敲门砖和企业出海能力的试金石。尤其是在监管能力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是否拥有预认证资格对产品上市速度甚至可行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预认证也让企业在商业价值上得到回报,例如科兴的甲肝疫苗在通过预认证之后,其国际销售额提高10倍之多。《报告》还总结了中国疫苗企业出海的“五大痛点”,并为中国疫苗企业提供了三条建议。
艾昆纬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总监车艳博士认为,该《报告》为中国疫苗企业出海提供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建议。然而回答诸如国际市场对企业长期发展的价值定位是什么、如何个性化定制自身的出海路径、如何结合行业整合的趋势和选择海外伙伴等关键问题,还需要企业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进行摸索和回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