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科技 >

AI风暴再起,AIGC会是下一个“郁金香泡沫”吗?

文章来源:钛媒体APP  发布时间: 2023-04-14 16:15:01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资料图片)

随着多款AI产品相继亮相,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成为新一轮的市场焦点,ChatGPT、GPT-4、大模型的讨论已经铺天盖地。

悄然间,ChatGPT引燃了全球AI大模型的创业浪,不少大牛趁着风口入局。先是今年2月,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广发AI英雄帖。紧随其后,前京东AI掌门人周伯文、创新工场CEO李开复、阿里前技术副总裁贾扬清、搜狗公司前CEO王小川等等,一众头顶光环的企业家相继下场创业。

与此同时,“AI会取代哪些岗位”的焦虑蔓延开来,相关话题备受关注。但随着ChatGPT的向前发展,职场人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从恐慌不安,到关注技术的变迁本质,再到积极讨论大模型企业的offer选择,更多的开始思考如何通过驾驭技术完成职场跃迁。

毕竟,在算法、算力等都存在差距的现实条件下,人才或将成为这场全球擂台赛里的破局。

中国GPT“诸神之战”

自OpenAI公布了其大型语言模型的最新版本GPT-4,强大的学习和分析能力直接引爆了整个行业。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再次老生常谈,但这一次,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开始没有自信。

不过,在AI技术上,压力来到了国内。随着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吹响了国内大模型应用的号角。

目前走上麻将桌的主要有大厂、AI公司,以及各领域的创业团队。入局的企业选择的战略路线也不尽相同。以百度为首,阿里、华为、360、阿里、商汤、京东、科大讯飞、字节跳动等巨头企业,主要是结合自身业务及战略布局,陆续官宣各自的大语言模型产品。

在创业团队中,王慧文、王小川等众多科技大佬直接“带资进组”,进军大模型领域进行创业。其中“二王”大佬各携5000万美元启动资金高调入场。

除了科技大佬外,来自高校、研究院所的创业项目同样不容小觑。曾传闻被王慧文收购的AI初创公司之一、清华系——深言科技,已经快速完成新一轮高估值融资,最新市场估值约 1 亿美金。据悉,其很快又将开启新一轮融资。

在这场“技术赛跑”中,国内科技巨头为何争先恐后的押注真金白银?有业内人士大胆假设,谁能先形成领先的大模型能力,谁将拥有通用基础大模型与生态和流量入口,更直白来讲,就是更有可能拥有从应用层到算力层的营收话语权。

百万年薪疯狂抢人

随着ChatGPT走红,AIGC人才成香饽饽。《2023 AIGC人才趋势报告》显示, 2023年1-2月AIGC人才招聘需求数量同比上涨31.3%,创历史新高。

不过,报告同步显示,从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供需情况来看,算法工程师、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嵌入式、C++工程师的供需比均小于1,其中算法工程师人才尤其紧缺,供需比仅为0.68。

人才紧缺使得热招岗位薪资水涨船高。AIGC领域热招岗位中,图像识别、算法研究员、深度学习岗位因其技术难度大、市场前景广阔而备受追捧,是AIGC领域的佼佼者,薪资均已达到百万。此外,AIGC产品经理作为非技术岗,薪资水平也达到90万元,与其他领域相比占据较大优势,吸引大量产品人才投递。

在BOSS直聘上,搜索与ChatGPT相关的岗位,百万年薪已稀松平常。以“NLP(自然语言处理)”岗位为例,字节开出30-60K(18薪)的招NLP算法工程师/专家;美团则愿意以最高年薪200多万招招外卖NLP/搜索算法负责人。

“最近对AI大模型人才的需求太多了”,甚至有猎头在招聘平台上表示,“只要技术背景过关,薪资不成问题”。

AIGC人才争夺战不期而至,“挖墙脚”也成了抢人的关键词。据媒体报道,百度发布生成式 AI 产品“文心一言”后,其大模型团队内的研发人员被其他公司盯上了。有3年左右相关经验的员工,可以直接给到原先年薪的2倍,表示:“百万年薪很正常”。

相同的“抢人”趋势也在国外出现,即使是明面上抵制AI的马斯克也加入了AIGC大战,根据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的消息,马斯克最近约豪掷千金买GPU造大模型,并马大力抢人,已成功挖到两位DeepMind工程师的墙角。

护城河or急刹车?

有人做出大胆预测,2023年及未来几年内,不止国内外各大互联网科技巨头加大在AIGC上的投入力度,这条赛道当中有望涌现出更多新型独角兽企业。

当然,市场中还存在另一种相对保守的声音,他们认为,尽管AIGC对于人类指令的理解已越来越精准,但事实上,更多相关应用还比较初级,对于人类表达中不少“隐式内容(比如梗词、梗图等)”理解还比较有限,有些还会产生“幻觉”。

在OpenAI上线GPT-4产品时,其在官网中公开承认:该产生仍存在与早期GPT模型相似的局限性,它并不是“完全可靠的”,最新版本的GPT仍会“幻觉”事实并出现推断错误。

“在使用时应格外小心,特别是在容易出错的语境下,具体的使用规则应根据具体需求来确定,例如人工审查、加强背景理解甚至完全避免高风险使用等规则。”换言之,尽管人们使用AIGC工作学习的便捷性提高了,但内容甄别和验证成本却不降反升。

正是出于加强对内容监管方面的考量,4月11日,在国内AIGC产品密集发布的同一周里,国内相关部门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服务前需申报安全评估和算法备案。

这个结论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验证。有行研机构表示,AIGC在获取数据及信息时是否合规存在不小的争议,其生成的内容是否应受版权保护同样无法界定,此外,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会因滥用而产生伴生风险等等一系列问题,目前都不容易明确。

只不过,乐观预计下,尽管AIGC的应用与市场推广可能在短期内面临一定的限制,但从中长期角度来看,这有望从根本上“降虚火”,远期利好整个行业。

关键词: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投资
探索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