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科技 >

构建治理新模式、运用科技展开监测…… 捞出“白色污染”,呵护海洋蔚蓝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23-02-22 09:08:19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在浙江省台州市,出海多日的船老大黄志伟驾驶着渔船返回岸边。此次出海,他不仅收获了丰富的渔货,还带回了一大袋塑料垃圾。这里面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垃圾,还有捕捞时伴随鱼虾入网的泡沫浮球、塑料绳、塑料袋等。黄志伟说,现在只要提前申报,就会有专业的公司上门回收这些塑料垃圾,收购价还远高于市场价。随后,通过“蓝色循环”闭环治理平台,这些海洋塑料垃圾最终会“变身”为手机壳、服装等产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塑料垃圾占海洋垃圾总量的85%,是海洋垃圾中最具危害性的。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是国际性难题,近年来,我国沿海各省在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方面积极探索,推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措施和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危害巨大

《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对51个区域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种类和数量。在海面漂浮、海滩和海底垃圾中,塑料类垃圾分别占92.9%、75.9%和83.3%,主要为塑料绳、塑料碎片、塑料袋、泡沫、包装类塑料制品和烟草过滤嘴等。2021年,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开展了6个断面海面漂浮微塑料监测。监测断面海面漂浮微塑料平均密度为0.44个/立方米,漂浮微塑料主要为纤维、泡沫、颗粒和碎片,成分主要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聚乙烯。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说,我国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垃圾平均密度约为3.6千克/平方千米,近海微塑料平均密度约为0.44个/立方米,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均处于中低水平。

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水体、影响海洋景观、威胁航行安全,对海洋生态环境系统危害巨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海洋中现有近亿吨的塑料垃圾,每年仍有约900万—1400万吨塑料垃圾继续流入,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正在变成一锅“塑料汤”。这些塑料垃圾常常被鱼类和大型海洋哺乳类动物等误食,严重影响到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当塑料被海鸟、鱼类、底栖动物等海洋生物摄食后,会损害海洋生物的消化道,或刺激其胃肠组织产生饱胀感而使其停止进食;且塑料从环境中吸附的有毒有害物质,也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说。

减少海洋塑料垃圾各省有高招

“海洋塑料垃圾具有收集难、高值利用难、多元共治难等痛点堵点。”张志锋说,近年来,我国沿海各地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方面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比如台州市打造了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政府和企业协同发力,向渔民回收海洋塑料垃圾,回收后的塑料统一转运至相关企业进行批量再生,制作成手机壳等高附加值产品,产品出售后的收入又反哺给参与海洋塑料回收的渔民。通过这样一个“蓝色循环”,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业协同、公众参与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新模式,对破解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痛点堵点,进行了很有价值的实践探索。

传统的海上渔业养殖大多使用木质渔排、白色泡沫浮球和废旧塑料制品等,产生的大量渔业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造成了严重影响。于是,福建省宁德市对传统“木质+白色泡沫浮球”渔排开展升级改造,推广可回收再利用的环保型高密度塑胶渔排,从源头上大幅减少塑料海漂垃圾的产生;加强养殖集中水域的垃圾收集,根据养殖户生产生活习惯和养殖设施分布情况,设置集中回收设施,对水域中包括塑料在内的垃圾进行统一收集转运上岸处理;为减少养殖饲料包装袋被随意丢弃入海,组织开展饲料袋回收,每年可回收循环再利用饲料袋500万—600万个,基本实现饲料袋全回收。

宁德市还推进沿海乡村垃圾与海漂塑料垃圾陆海统筹管理,将29个沿海乡镇的552个行政村纳入其中。经过努力,宁德市实现了陆域和海上保洁“一只扫把”负责,有效解决了岸上塑料垃圾入海问题。根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航拍情况,宁德海洋景观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清滩净、岸绿湾美、渔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正逐步形成。

研发新技术新材料破解治理难题

随着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不断深入,科技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沿海各地纷纷开展塑料垃圾监测,推进海河治理联动,减少塑料垃圾入海,减轻海洋垃圾的源头排放压力。

比如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依托“遥感+AI”技术,采用卫星高分辨率图像、无人机航拍巡查海岸线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清理海上漂浮的塑料垃圾。宁德市推进“智慧海洋”信息化系统建设,整合沿海县市区的养殖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等,通过卫星遥感、船载终端等设备,建设集海上养殖渔排、渔船、渔港和海上执法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海洋”信息化系统,实现海上养殖、海漂塑料垃圾动态监控。在全市海漂垃圾易堆积点设置监控探头,将实时信息传输到可视化指挥调度中心,形成“海漂垃圾第一时间发现—调度人员第一时间预警—环卫力量第一时间清理”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塑料垃圾监管人力不足、清理不及时等问题。

除了强化监管,海水可降解材料也在加紧研发中。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海洋环境管理处处长郭焱生说,海南在推进塑料污染治理,从源头减少海洋塑料垃圾产生的同时,还针对岛屿地理环境特点,探索海水降解材料的应用。海南正在开展海水降解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未来将在应用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为全国乃至世界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工程塑料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季君晖说,目前生物可降解聚酯在海水中的降解速率要明显慢于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还应加强生物降解塑料在海水中的降解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污染治理 海洋生物 第一时间 平均密度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投资
探索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