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打工人”
(相关资料图)
“请注意一下,我要转身了哦!”“请帮我关闭电梯门,谢谢!”最近,住在黑龙江哈尔滨中央大街附近某酒店的游客李女士,几乎每天都能遇到一个脑袋圆圆、声音软萌的机器人。迎宾、送餐、答疑……机器人楼上楼下忙碌不停,不仅能自动乘坐电梯,到达指定楼层,还能精准识别房间,及时送去客房服务。
“真是可爱的‘打工人’!”李女士说,这个小机器人既敬业又有趣,还能根据顾客的指令进行实时互动,网络段子也是信手拈来,给大家带来许多便利和欢乐。
如今,以扫地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扮靓更多人的生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陶永认为,近年来,各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意愿进一步提升,“无接触经济”为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带来新需求,加速了服务机器人向各领域渗透的步伐。数据显示,到2024年,随着新兴场景进一步拓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生产领域,机器人也在显身手。在山东枣庄,走进交大智邦数字化工厂,虽然整个车间空无一人,但所有设备都有序工作,一台台无人操作的机械臂正在作业——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通过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对工厂所有设备的一键开关机。
在江苏连云港山左口镇10千伏城乡线带电作业现场,一台智能机器人在10米高空挥动着两只机械“手臂”,熟练完成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地面控制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方式,就实现作业全过程在终端上“一键操作”,有效提高了带电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增强了供电可靠性。
高效率完成巡检
今年春节期间,一名特殊的“员工”入职中国电信核心机房的巡检队伍——它是一台融合了5G和AI(人工智能)技术的“四足机器人”。四条 “机械腿”搭载云台摄像头,背着传感器,跨门槛、上下楼都不在话下,轻松穿梭在各个机房,将巡检数据实时回传。
据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眼睛”是一只可360度旋转并具备夜视功能的高清摄像头。5G专网助力下,机器人既保证安全性,又兼具远距离移动与传输能力,并已具备自主巡航的能力,机房管理人员可对其实现远程控制,实时查看机房情况,轻松高效完成巡检工作。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董凯认为,5G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增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也将持续涌现。
在人工智能、生物仿生等多种技术融合驱动下,机器人向复杂精密场景渗透的步伐不断加快。例如,中国空间站大小机械臂成功“联手”,精准配合航天员圆满完成舱外操作任务;自主研发的自供电软体机器人,实现了万米海底深潜和驱动;四足机器人、仿生鱼等仿生机器人可以完成复杂环境的巡检、监测、勘探等多种任务……从浩瀚太空到万里深海,机器人能力的边界持续拓展。
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柔软的机械“手指”可以夹起不规则物体,高精密减速机带动机械臂360度自由旋转、国产膝关节手术机器人开展远程诊疗……在2022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经开区12家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企业打造的多个机器人应用场景亮相。
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所在地,北京经开区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活跃,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蓬勃发展,关键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加速涌现,成为标杆智能制造工厂的集中产生地。北京经开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是中国机器人产业持续向好的缩影。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七部门日前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将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
专家认为,尽管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技术积累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的问题依然存在。核心零部件决定了机器人的质量、可靠性和价格。作为机器人的“心脏”和“大脑”,高精密减速器和控制器的成本约占机器人总成本近一半的比例。加快国产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应用,增强中国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