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月11日,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蚕学研究所申报的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正式获批,这是我国首次确定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
据了解,自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农业种质资源库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已分两批确定了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217个,包括基因库10个、保护区24个、保种场183个,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体系。此次公布了第二批12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包括10个保种场、2个蚕基因库,另一个为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科技大学)。
据介绍,西南大学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位于学校北碚校区,拥有保种专用楼栋和相关配套设施,依托我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蚕桑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家蚕系统生物学国家创新引智基地、国家蚕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蚕桑资源与分子改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重点平台,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稳健的技术队伍。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的创建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历史最久、保存类型最全、创新发现最多的家蚕基因库,并完整拥有自1940年以来的系谱资料原始记录,在世纪之交,该库成为世界最大家蚕基因库。目前,该库活体保存各类家蚕遗传资源1150余份,包含地方资源、改良实用种、突变基因系、染色体变异系、定向培育系、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创制新资源、国外引进种、野生祖先血统导入系等等,覆盖了世界现存家蚕已知遗传变异的90%以上,拥有大量世界孤本,且对各类资源的研究连续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基于蚕遗传资源基因库,团队历经4年攻关,于2022年9月完成了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千蚕基因组”解析,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家蚕基因库数字化,创建了“数字家蚕”基因库,绘就世界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也是目前全球动植物领域最大样本长度长泛基因组,解析了重要育种性状的遗传基础,将家蚕种质资源研究推向“分子设计育种”阶段。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现任技术负责人代方银教授表示,此次获批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是学校蚕桑学科和蚕学团队获得的又一个重要国家级平台,必将对今后蚕遗传资源科学保护、精细评价、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应用产生重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