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9日,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利用30米毫米波望远镜(IRAM)和麦克斯韦望远镜(JCMT)的观测数据,中外天文学家在金牛座分子云中,发现了一个分子气泡与外向流共存的特殊结构。这一恒星形成反馈的特殊结构,可能来源于金牛座T型双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
所谓恒星形成反馈,是指恒星形成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可以被观测到的动力学现象。这些现象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名字,比如外向流、分子气泡等。恒星形成反馈是分子云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对星际介质的演化至关重要。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带领国际团队,一直致力于银河系内低质量恒星形成反馈的研究。最近,他们在金牛座分子云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分子气泡,其中心有一个外向流。“这一分子气泡结构是国家天文台博士生段言在JCMT望远镜的一氧化碳数据中发现的。”李菂说。
这一特殊结构很快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接着,我们申请利用30米毫米波望远镜,对这一结构进行更高分辨率的一氧化碳观测。这项观测证实了我们的发现。”段言说,同时,盖亚(Gaia)卫星的最新数据表明,这一个恒星形成反馈结构,可能来源于金牛座T型双星。
在李菂看来,这一特殊结构的发现,为分子气泡和外向流的共同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这一探测证明,即使是低质量的恒星,其动力学结构也能对分子云的空间结构及能量注入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顺利升空与平稳运行,未来,研究团队还将继续致力于解开此领域的种种谜团,找寻更多样的恒星形成反馈,探索它们对星际介质产生的更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