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经济学家、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钛媒体2022T-EDGE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刘世锦长期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领域。
本次演讲刘世锦主要围绕着长期发展目标下的需求结构变动与增长新动能议题,讲述了当前中国的需求结构变化、消费、人口等发展问题以及如何发掘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经济状况。
针对需求结构变化,刘世锦表示,我们消费增长更多是由发展型消费在拉动。增加消费的基础是扩大生产、增加收入。部分人群特别低收入人群消费水平低,重点解决增收问题。消费增长越来越多,与消费结构升级,特别发展型消费相关,疫情消费并没有改变这个趋势。近年居民消费增量中增长快的项目包括教育医疗、保险、金融、交通通讯等方面。
(资料图)
刘世锦观察到,投资中的三架马车格局已变。过去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是三驾马车。近期服务业投资比重已经超过房地产投资,成为新的三驾马车之一。
除此外,投资的内部结构和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基建投资中增长最快的并不是传统的铁公鸡,而是信息传输、环境公共卫生等。制造业投资中增长快的是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等。服务业增长快的是社会保障和福利、科学研究、教育等。出口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比重上升,传统纺织家具相对比较稳定。
面对新的需求结构变化,我们该如何继续扩大内需?刘世锦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发展型消费促进消费者的体力和智力发展,促进劳动者流动和机会均等,提升人力资本。
第二,扩大消费要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重点转向增加发展型消费。
第三,新三架马车——制造业、基建和服务业投资重心转向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本提升。政府投资着力点从物质资本投资转向人力资本。
第四,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要更加重视人均指标。
刘世锦认为,中国在人均收入1万美元的时候,出现经济波动,非常值得关注和警惕。当前中国跨越高收入门槛依然面临挑战,当务之急是经济回到正常轨道和合理水平。
对此,刘世锦表示,根据新的需求特点要发掘五个方面的新增长动能。
第一,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带动发展型消费和相关生存型消费,包括住房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城乡要素要双向流动,这个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
第三,进一步增强人口要素和产业的聚集效应,持续推进都市圈、城市圈的发展;
第四,要重视出口。要提升出口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控制力,保持成本优势同时持续增强技术质量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第五,提升大家的信心,增强预期,关键还是要推出一些实质性的标志性的改革举措。
以下为刘世锦演讲实录,略经钛媒体App编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首先祝贺论坛的召开,借此机会我想就长期发展目标下的需求结构变动与增长新动能和大家做一些交流和讨论。
二十大提了一个核心目标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方面的特色,与此同时我们特别强调量化的指标。报告提出2035年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2035年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还要上三个大台阶,第一人均收入达到13200美元,成为高收入国家;第二人均收入要达到2万美元,成为发达国家;第三就是人均收入达到3到4万美元,平均是3.5万美元左右,是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12500美元,非常接近当时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的标准,还是差一点。意标准是动态调整的,每年大概增长4%左右,今年我国实际增速有所放缓,我们与高收入国家门槛距离有可能拉大。从现在开始2035年人均3到4万水平,这期间人均收入水平需要翻1.5翻到2翻,这是量的增长。
与此同时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的研究团队曾经做过一项OECD国家和中国相发展水平比较,用购买力评价做衡量。从结论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居民消费,居住、出行、批发、零售、金融保险等,我们这个比例偏低,卫生、社保、福利、教育等比例支出偏高,政府消费中卫生、社保、福利比例明显偏低。中国和OECD国家比较起来,我们的需求结构出现偏离或者不平衡。
我们现在看中国需求结构近年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我们消费增长更多是由发展型消费在拉动。增加消费的基础是扩大生产、增加收入。部分人群特别低收入人群消费水平低,重点解决增收问题。消费增长越来越多,与消费结构升级,特别发展型消费相关,疫情消费并没有改变这个趋势。发展型消费,主要是教育、医疗、社保、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等这类支出,和它相应的是生存型消费—衣食住行类支出。发展型消费比重正在迅速上升。
近年居民消费增量中增长快的项目包括教育医疗、保险、金融、交通通讯等方面。政府消费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等增长比较快。
发展型消费有什么特点?第一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直接相关,直接采取公共消费的方式,或者公共消费提供支撑,这个和生存型消费主要由个人来做出决策是不同的;第二服务于人力资本的提升,比如说我们医疗是要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教育是提高人的智力水平,社保一方面提供安全性,另外一方面提升流动性。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近3亿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严重制约了消费增长和提升人力资本。
从投资来讲,投资中的三架马车格局已变。过去我们讲投资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是三驾马车。近期服务业投资比重超过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下降比较规律,总的来讲需求峰值过去了,最近一段时间下降过快,现在需要纠偏,在合适增长的位置上,不可能像过去两位数的增长。
基建投资整体上比较稳定,呈现出很明显的政府稳增长工具的特性。特别需要关注去除基建后的服务业投资,近些年稳中趋升。采矿业投资比重下降,但农业投资比重上升更引人注目。很多人认为农业已经老了,农业投资还是在上升,农业什么时候都是朝阳产业。
总体来讲,房地产总体下行态势,服务业投资一直往上走,采矿业下降,农业上行。不含基建的服务业投资比重从2022年4月份以后已经上升到第四位了。第一位制造业投资,第二基建投资,以前房地产投资第三位甚至第二位,现在变成第四位了。服务业投资已经走在前边去了,三架马车内容已经变了。
投资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基建投资中增长最快的并不是传统的铁公鸡,而是信息传输、环境公共卫生等。制造业投资中增长比较快的就是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电器、机械、医疗医药设备、专用设备等。服务业增长比较快的是社会保障和福利、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娱乐、银行等。
出口也出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比重上升,传统纺织家具相对比较稳定的现象。我讲这么多,给大家传递的信息就是我们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扩大需求,特别扩大内需,一定要从这样新的实际出发。
第一点发展型消费促进消费者的体力和智力发展,促进劳动者流动和机会均等,提升人力资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消费也是一种投资,而且是比物质资本更有价值的投资。
第二点扩大消费要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重点转向增加发展型消费。从这个角度讲,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务之急。
第三点老的三架马车——制造业、基建、房地产转向新的三架马车——制造业、基建和服务业投资。同样重要的是新三架马车投资重心转向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本提升。政府投资着力点从物质资本投资转向人力资本。一定要改变过去观念,人力资本投资太虚,不一定能够见到成效,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方面能有必要的财政支出,可以拉动各类发展型需求,可以减少预防型储蓄,增加当期消费,拉动保障性住房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从长期来讲就人力资本提升将增强我们经济发展的活力质量和创造性。
最后一点,我们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要更加重视人均指标。这些年我们一般讲总量指标讲的多,容易造成人均水平误判。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实际获得感都是以每个个体为基础的,所以咱们经常听到抱怨“我们被平均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力资本就要把人均指标、结构性指标放在优先位置。我们对人的发展状况平均要精准到位。
国内国际都有这方面的现实要求。讲到这里再讲一点国际经验。人均收入由中等收入阶段上升到高收入阶段,中国目前所在的1万美元左右是个特殊的不稳定阶段。二战以后真正从中等收入阶段发展到高收入阶段的大型经济体只有日本和韩国,更多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井,典型的有拉美、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亚洲菲律宾、马来西亚等。
国际经验关注人口负增长对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有关方面研究,从明年开始有一种说法,如果统计数据出来以后,可能中国就会出现人口负增长。10年前,我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已经减少。随着人口负增长出现,劳工年龄人口下降幅度将进一步加大。这样我们会看到,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冲击供给侧,人口总量减少冲击需求侧。从国际上看日本、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人口负增长出现以后,一个是潜在增长率明显下降,另外更麻烦的是实际增长率还达不到前面增长率水平。
所以,上述两方面的国际经验我觉得我们现在刚到1万美元的时候中国经济出现波动,这个是非常值得我们引起关注和警惕的。我们跨越高收入门槛依然面临挑战,当务之急是经济回到正常轨道和合理水平,实际增速达到潜在增速。
现在防疫政策有一个根本性的调整,房地产金融16条推动平台经济政策也出来了,特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很多积极信息,稳增长有利条件正在增加。所以,我们建议明年政府增长目标应该至少不能低于5%,也可以适当高一点。今年基数低,如果明年上半年大部分或者全部地区摆脱疫情冲击影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稳增长、稳预期见到成效,明年的增长速度还可以更高一点,力争今明两年达到5%左右。
我们应该根据新的需求特点发掘一些新的增长动能,我提五个方面增长。
第一,发展性需求。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带动发展型消费和相关生存型消费,包括住房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城乡要素要双向流动。这个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很重要一点农民要进城,同时城里人也可以下乡,带动城乡接合部住房基建发展,也可以带动相关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城乡居民财产型收入增长;
第三,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人口要素和产业的聚集效应,持续推进都市圈、城市圈的发展,带动前沿科技原创突破、产业组织的优胜劣汰,形成日益扩大基于产业素质创新能力要素效率提升的发展机会;
第四,还要重视出口。出口升级要提升出口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控制力,保持成本优势同时持续增强技术质量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汇率合理升值背景下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最后数字化、绿色化赋能,应该以增量优先逐步替代存量方式,扩展大量应用场景扩展空间;
最后,提升大家的信心,增强预期,关键还是要推出一些实质性的标志性的改革举措。第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双向要素流动;第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打破事实上存在的不利于公平竞争的潜规则;最后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市场参与者有显得的获得感和法律保障。
我就谈这些,谢谢各位。(本文首发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