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科技 >

三一筑工马云飞:SPCS结构体系助力实现开放协同智能建造新生态 2022中国房地产数字峰会

文章来源:钛媒体APP  发布时间: 2022-12-20 13:17:11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

为了贯彻二十大精神,推动房地产企业交流合作,帮助房地产企业跨越分水岭,2022年12月15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数字科技地产分会主办、钛媒体承办的2022中国房地产数字峰会以线上方式正式举行,峰会将从“前沿经验分享”和“真实产业对接”两个核心维度,通过话题分享、焦点讨论、产业对接等方式,全面复盘房地产发展现状,探讨房地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

会上,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 三一筑工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马云飞发表《“智能建造”引导房地产行业高品质发展的思考与探索》的主题演讲。


【资料图】

马云飞为行业同仁介绍了三一筑工联合业内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造整体解决方案(三大硬智能+筑享云平台+“5231”硬科技):

三一筑工智能建造新生态

依托三一集团在智能制造上的装备资源优势以及工业物联网平台(树根互联)等方面的能力,研发的SPCS结构技术体系成为适应智能建造的装配式结构技术体系。目前,其最新研发成果已经可以将建筑结构专利和设计软件进行很好的联动,将工业软件和配套装备整合,实现工业软件驱动装备进行自动化生产,最终将应用软件和协同平台打通,实现SPCS全装配智能建造的整体解决方案。

SPCS体系天生优点之一在于空腔构件,重量轻,是传统的墙体和柱子重量的40%到50%。基于此,板块可以做得更大,在生产、运输和施工环节可以一次性完成大板块的吊装,可以满足生产和施工的整体提效、提质。在现场施工的结构拼缝也会更少。同时该结构技术体系现场空腔中连续混凝土浇筑,整体防水性能好,现在在民用建筑地下室外墙,地下水池以及管廊和地铁等方面,均已有实际项目案例应用落地。

基于数字化、信息化、机械化,以及可视化的筑享云平台,三一筑工也建造了5G超级灯塔工厂,尽可能实现少人工的数字化驱动方式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在生产前端实现人机协同,采用机器手的方式实行自适应清理和视觉相关识别复检提醒,后续机械手的动作是快速根据算法驱动,进行指定位置的布模和画线工作,可以省去员工提高效率。

此外,在数据流方面,一部分生成的数据可以驱动生产环节进行自动化生产,进行数字工地管理;一部分整体模型的数据可以进行施工现场对于进度、对于质量的管理,反过来可以对生产环节进行互动,在筑享云平台实现可视化,同时也可以实现运输管理。

到目前为止,全国十几个省份、上百万平米都已经落地SPCS项目,马云飞预计,今年应用量应该会突破千万。“通过项目应用和行业同仁共同努力,三一现在做的事情做出好的技术、好的平台、好的装备,赋能行业,我们希望行业同仁共同努力打造智能建造未来新生态。”马云飞表示。

以下为马云飞演讲实录,略经钛媒体App编辑:

非常荣幸有机会借助中国房地产协会,和各位来宾与行业同仁分享三一筑工在智能建造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我们借助智能建造的方式在如何建设高品质建筑方面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在介绍三一筑工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之前,我先和各位简单介绍下三一集团:

三一集团是1986年由梁稳根等四位联合创始人在湖南创立,在“三个一流”目标的激励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跻身世界五百强,同时也是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的“全球建机三强”。

三一集团能够发展到今天,与其强大的智能制造的技术基因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最核心的就是“ T 2 E”的模式赋能各个生态推进“三化”。我们拥有一纵一横两大核心能力:

纵向,我们拥有强大的研产供销“装备智能制造资源”,可以进行成套工程建筑装备、矿山、港口、风电、重卡…以及建筑工业化成套装备的智能制造;

横向,我们拥有国家工信部认可的三大工业物联网平台之一的三一“树根物联”,他已经在为60+个国家,20+行业提供云平台的服务,拥有上百万台装备在线协同。同时在三一“树根物联”基础上,我们也定制了为建筑行业智能制造服务的筑享云平台,为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信息化平台服务。

正是基于集团强大的智能制造能力以及工业物联网技术的整合创新,我们有底气与行业同仁共同努力为新建筑生态赋能。

我们非常关注新建筑生态的转型升级,大家都知道:建筑业是最古老、最落后、规模最大的产业,有着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不高,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的痛点,是不可持续发展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农民工数量逐渐递减,用工荒、用工贵等问题日益显现,所以发展智能建造势在必行,也是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众所周知,大众建筑(公建、市政)80%都是混凝土建筑,混凝土建筑发展的趋势是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大众化建筑的未来。智能建造将大幅减少搭脚手架、支模板、绑钢筋等现场作业,是行业初衷,也是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方式。

三一筑工与行业同仁共同努力,通过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发展与大家,共建开放、协同的智能建造新生态。围绕着如何打造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我们打造了SPCS系统解决方案,即:三大硬智能+筑享云平台+5231硬科技。我们的5231核心硬科技包括5类装备、2类标准、3类软件、1个筑享云平台。

场景创新是智能建造的起点前期投资策划上平台,规划与设计、生产、施工在线协同及BIM孪生交付”构建的五大智能建造场景实现了“全周期、全角色、全要素”的全体系在线协同,最终实现多赢局面,与生态伙伴共建开放协同的智能建造新生态,推动智能建造,社会发展与进步。通过五大场景在线协同,实现从建筑到产品、从施工到制造、从离线到在线,最终实现从散乱脏差到更好更省智能建造的最终目标。

在投资与策划阶段——

首先,业主将项目在平台上进行创建,同时完善项目信息,上传三图两表(总平规划图、鸟瞰效果图、主体结构图、工期计划表和投资概算表)。其次,邀请参与各方进行平台注册,参与项目五大流程计划编制,确保项目计划顺利实施。

在规划与设计阶段

按照业务实时在线、 技术动态协同、数据平台交换进行。根据SPCP项目计划依次开展,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专项设计及设计成果交付工作,并且设计计划可实现实时在线沟通,针对计划异常可以各方协同解决,并完成实时更新。设计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在PCTEAM平台上免费下载与PKPM合作开发的智能深化设计软件(PKPM+SPCS)进行基于BIM的构件拆分和深化设计,设计完成后,将输出的构件清单、BIM模型以及驱动PC工厂产线设备自动生产的设计数据(U数据)以计划反馈的形式导入平台。

三一筑工SKPM+SPCS智能深化设计软件

在生产与采购阶段

PC工厂通过SPCP导出设计数据(构件清单,BOM清单,设计U数据),上传至PCM形成构件台账,PCM会为每一块构件生成一个二维码。项目现场使用PCM施工端小程序与工厂进行要货协同。通过编制施工计划,将要货和吊装信息实时同步给工厂发货和现场吊装人员,实现协同管理。工厂根据现场的要货计划进行构件排产,将生产任务下发给产线生产班组。SPCI-PMES工业软件将自动进行解析,模台拼模驱动设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布模布料等环节的全流水线生产。

构件生产完成后,生产完的构件会自动在BIM模型变为浅灰色。工厂发货人员根据要货计划安排构件发运。在工厂创建的运输单会自动同步至PCM施工端,现场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构件运输情况,已经到达的现场的构件会自动在BIM模型变为深灰色。对于工厂与现场距离较远的项目,通过运输跟踪功能实时了解构件运输情况,合理安排进场验收及卸货。

在安装与施工阶段——

构件进场通过PCM施工端(微信小程序)扫码验收后,开始进行构件吊装,吊装完成后,在施工计划点击吊装完毕进行批量操作,吊装完毕的构件会在BIM模型自动变为蓝色。对于有精细化管理要求的项目也可进行单个构件扫码吊装,在吊装记录页面扫描构件二维码,点击开始吊装,塔司遥控塔吊进行吊装,构件的吊装位置会在数字图纸显示,完成吊装后,系统会自动统计构件吊装用时,帮助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吊装效率分析。

在运营与消纳阶段——

正是由于五大场景的在线系统我们实现了主体结构及建筑BIM的孪生交付,进而实现智能家居和万物互联。在智慧社区上,通过监测运维和管理服务数字化,实现数字运营;通过社区数字运营,打造城市数据中台实现城市大脑,感知城市动态、把握管理全局。解决城市病,产生数据价值。通过主体结构的构件实行一件一码管理,可以精确监测建筑物的寿命,或做建筑养护,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并且三一可以提供消纳建筑的移动破碎回收装备,对建筑混凝土及钢筋回收,创造二次价值,实现共赢。

三一筑工五大智能制造场景

三一筑工定位作为技术提供的丙方,提出SPCS inside的理念。通过对新型建筑工业化所必须的智能装备、安全可靠适合建筑工业化的结构技术,以及配套软件等的系统研发,最终通过一个筑享云平台,实现“全周期、全角色、全要素”智能建造全产业链的贯通,实现参与多方共赢的局面。三一也希望做一份贡献与行业同仁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建筑。

我今天的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关键词: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原创
新闻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