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至岁末,世界第二长 、亚洲第一长的地铁环线——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施工现场一派繁忙。
12月18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多个站点,只见成槽机、挖掘机、吊车、泵车等设备配合默契,基坑开掘、混凝土浇筑有条不紊;奔涌的江水下,盾构机大军昼夜不歇“啃”硬岩,日均掘进百米以上……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总承包部总经理安宏斌介绍,当前,武汉地铁12号线项目多个节点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向着按时建成投用稳步迈进。
杨启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创新技法确保基坑周边“零沉降”
中一路站是武汉地铁12号线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地下车站。
有多大?车站长度超过500米,宽近50米,深约28米,相当于9层楼高。
有多难?车站地处长江一级阶地,地下管线复杂,施工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基坑缝渗漏水,导致周边道路和建筑沉降。
如何化解难题?施工前,项目部在工地主编布设大量监控点实时监测;施工中,对地下连续墙型钢接头进行超声波检验,监控其状态;施工后,对地下连续墙墙体进行完整性检验,并实施墙底全注浆和接缝全加固。
“站点宽度达到50米左右,施工中极易造成基坑变型。”项目负责人姚海涛说,为此该基坑施工采用“盖挖逆做法”和“人工两点定位法”两项创新技法,有效解决大跨度基坑开挖过程形变难以控制的问题,经过监测,基坑成形完美,周边构筑物“零沉降”。
创新技法,是为提升项目建设效率。确保安全施工、加强环境保护,同样是为让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安宏斌介绍,施工初期,总承包部在中一路站建起安全培训教育中心,采用“理论培训+实体体验+VR体验”模式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对安全事故经验的感知认识。环保方面,中一路站点采用压滤机固化泥浆并外运,最大程度降低污染。
中一路站预计于2024年6月完成施工建设,未来将实现12号线、21号线和8号线三线换乘。
多项专利 “护航”盾构机穿越长江
刀盘缓缓转动,管片拼装机熟练抓起、移位、旋转、拼接,随后撑靴进行顶靠完成拼装,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这是12号线丹科区间大盾构的施工场景。
丹科区间全长4公里,隧道开挖直径超过12米,自二七长江大桥下游570米处穿越长江、穿越江面约2公里。
“穿越长江是项目施工最大的难点。”现场施工负责人任如华说,盾构机穿越汉口漫滩段及长江水域段,多为“上软下硬”或“上硬下软”的不均匀地层,一方面难以控制盾构机前进姿态,另一方面角砾土地层对盾构机刀具磨损很大,在江底“换刀”时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大。
为保证盾构机安全、平稳推进,项目部对地质勘探、刀具选型及掘进参数进行了细致研究。
任如华介绍,根据项目施工特点,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依托“安宏斌创新工作室”,开展“临江强透水超深风井基坑施工力学响应及安全控制”及“超长越江地铁大直径盾构隧道关键技术”两大创新课题研究。依据研究成果,申报了《一种预制箱涵钢筋笼加工样架》《无机全硅质光纤光栅基片倾角传感器》《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防拆自毁土压力盒》《一种易启闭且能承受重型荷载的降水井井盖装置》等多项专利,以技术创新赋能高效施工。
统计显示,自8月12日始发以来,丹科区间已完成盾构280环,预计明年1月中旬开启越江之旅。
“跑步进场”赶进度确保全线按期通车
12号线黄海路站位于江岸区发展社区地块内,征收总数近800户,房屋拆迁面积达5.75万平方米,为12号线全线拆迁量最大站点。
“全面清场后,我们‘跑步进场’抓紧施工。”12月12日,黄海路站现场施工负责人余成祥说,因征地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相对其他站点稍有落后,但项目部上下将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抢工期赶进度,为12号线按计划开通贡献力量。
据介绍,黄海路站计划明年3月启动主体施工,6月进入盾构施工。
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线路是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射线”骨架结构中唯一的环线,全长59.9公里,线路设站37座,经由武昌火车站和汉口火车站并与18条地铁线路实现换乘,换乘站达26座。该条地铁建成后将连接武汉三镇,串联7个行政区,有效缓解武汉市区的交通压力。
武汉轨道交通十二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地铁12号线全为地下线,区间2次穿越长江、1次穿汉江,2次穿湖(墨水湖、沙湖),22座站点处一级阶地,52处下穿既有的铁路、地铁、市政桥梁,37%的正线区间需要穿越建筑密集区等复杂地块,70%的车站与既有或规划线路换乘。线路地质条件之复杂、施工难度之大堪称全国罕有。
“我们将紧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堵点,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大干快上,全力以赴为按期通车作贡献。”安宏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