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科技 >

纯净美妆,一个正疯狂异化的“伪概念”?

文章来源:钛媒体APP  发布时间: 2022-12-08 15:04:15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若论当前全球美妆行业最热门的词,莫过于“Clean Beauty纯净美妆”了。各大美妆巨头争相收购纯净美妆品牌,中国消费赛道也涌现了越来越多主打“纯净”概念的品牌。然而,新风口之下,争议纷至沓来。

Clean Beauty风头日盛,国外批评不断甚至发起抵制运动

2019年,资生堂集团宣布以8.45亿美元收购醉象Drunk Elephant。2021年,欧莱雅集团宣布收购了美国护肤品牌Youth to the People;同年,宝洁公司推出平价素食主义品牌DermaGeek、并收购高端小众护肤品牌FARMACY 。不久前,欧舒丹集团宣布收购澳大利亚纯净护肤品牌Grown Alchemist 的多数股权。

巨头们加码收购,新锐品牌迭出,“Clean Beauty纯净美妆”声势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诟病甚至抵制纯净美容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多个博主和皮肤科医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出对于Clean Beauty概念和市场价值的质疑。

在Ins上,美国皮肤科博士Shereene Idriss曾表示,“Clean beauty初衷是好的,但目前实际状态是利用营销、恐惧和不安全感来嘲弄消费者。”

在外媒Instyle上,也有评论直言:“当前所有的Clean Beauty都是董事长们根据自家产品定义出来的。”而自媒体博主们的评论尺度就更大,有博主直接打出标题:“Clean Beauty应该在2020年消亡。”

YouTube博主批评Clean Beauty

与此同时,部分注重原料科技成分和功效价值的品牌,站在“纯净”的外围,感受到了变相的“冒犯”。这些品牌认为,Clean Beauty在对外的宣传中,直接将非“Clean Beauty”品牌称为‘肮脏的’,这“事实上正在对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国内,也有专业科研人士指出,天然本身并不等于无毒、安全;“Clean Beauty”的产品大多功能性不强,其实际意义远不如其精神文化意义大。

那么,被炒上天的“Clean Beauty”究竟是什么?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0年,针对一名孕妇提出的特殊护肤需求,一个叫REN(瑞典语意为“纯净”)的品牌诞生了,其产品在剔除有害成分外,依旧具有功效性。REN被公认为“纯净美容”Clean Beauty的鼻祖。

在此后的十多年中,Clean Beauty可谓默默无闻,直到零售巨头丝芙兰及美国电商平台纷纷在网站中专门开设“Clean Beauty专区”,经过社交媒体的发酵下才“一举成名天下知”。加上擅长营销的美妆品牌们的精心包装,快速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美容潮流。

分析醉象Drunk Elephant、Tatcha、Glossier、FARMACY、MILK BEAUTY 等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纯净美容产品的主张可知, 国际业界广泛认同的Clean Beauty的标准,包含以下三点:

1、成分安全,即成分无毒、无激素、无荷尔蒙干扰物及无致癌物等;

2、标签清晰,即成分标签清晰、全面、完整;

3、环境永续,即不经动物实验,对生态环境可持续。

不过,上述三准则,仅是基于市场对纯净美容的大体共识,国际上也无明确概念和法律界定。可以说,Clean Beauty更多是一个理念,而非明确的概念。

美国的市场研究机构 Grand View Research 发布报告称,预计到2025年,全球素食美容市场将达到208亿美元。消费者对于天然产品的兴趣日益浓厚,这是纯净美容品崛起的时代大背景。

上思广告(M&C Saatchi Lab.)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杨正华告诉《未来迹Future Beauty》,“国外谈及Clean Beauty,其实更多是一种融合了社会运动的理念。”

沦为营销噱头?“纯净美妆”在中国市场开始变味

在过去的两年里,“纯净美妆”在中国市场热度飙升,主打纯净概念的品牌层出不穷,“纯净成分”“纯净配方”成为品牌外宣高频用语。

近两年诞生的中国“纯净美妆”品牌

一位资深电商运营总监在接受《未来迹Future Beauty》采访时表示,他之前主导过一个进口品牌入华之初的定位战略制定,在注重成分功效和主打纯净概念之间,品牌考虑后决定选择后者,这是因为功效强的大公司大品牌太多了,而主打“纯净美妆”这个新潮的消费概念,会享受到更多的市场关注度和流量红利。

在小红书上,有7100+篇关于“纯净美妆”的笔记,这一理念在中外品牌的花式营销中持续冲击着消费者的认知。数据显示,2021年开始,70多个纯净美妆新品牌陆续入驻天猫国际,该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超600%。

去年8月,天猫国际美妆曾尝试联合媒体对“纯净美容”下定义,概括为四个“零”:成分无害零添加、环境亲善零伤害、动物亲善零残忍、可持续环保零浪费。

这个定义,与国际公认的三准则同频共振。但概念是丰满的,落地到中国的市场现实却很“骨感”,因为没有统一权威的标准,新入局的中国品牌基本都在“自说自话”。

某国货纯净美妆体系标准负责人就告诉《未来迹Future Beauty》,“我们说的纯净,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就是肌肤需要的,比如有益的合成物,那么它对身体就是纯净的;如果肌肤不需要,那就算是纯天然,也不能算纯净。”

淂意创始人 Amber也曾公开表示,虽然目前国内外没有针对纯净美妆的统一标准,但“我们认为真正的纯净美妆一定是进步的、科学的、坦诚的”,其所制定的「DCBS 淂意纯净标准」共剔除了 10 大类 70 多种风险成分。另一新锐品牌onTop宣称自主制定6大纯净标准,结合国际经验和专家意见,确定了7412种禁用成分。

除了一些新锐国货主打纯净美妆,自建纯净标准外,一部分老牌国货也希望借Clean Beauty升级翻新。

今年年初,重新定位为“东方纯净美妆”的老牌国货MCL花皙蔻就正式发布了首份《纯净美妆绿皮书》,并宣布启动国内首个纯净美妆团体标准,宣称采用零动物来源的纯素配方,并升级100%可回收的环保包装。

分管研发的诺斯贝尔副总裁邱晓锋认为,国内的纯净美妆是一个糅合的概念,目前主要可能是原料采用天然、不含有风险成分、注重原料来源和加工过程的透明度等。他强调,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天然原料的安全性就不能保障,比如说,化妆品中使用的某些合成来源的多肽,也是很安全的。

上述资深电商运营总监指出:“如果按照现有国内的宽泛定义,我认为几乎所有主打天然定位的澳洲品牌都可以叫纯净美妆,甚至老国货佰草集、相宜本草也可以叫纯净护肤。”在他看来,所谓“纯净美妆”如今已完全变了味,但凡用到植物配方和包装简约风格,就可摇身一变自称“纯净”派了。

除了成分问题,关于“零残忍”“纯素”这一共识理念,在中国本土不仅很难做到,甚至和现有法规的要求有冲突。

邱晓锋在接受《未来迹Future Beauty》采访时指出,“在原料研发上,目前有些毒理数据暂时还离不开动物实验”。

另外,在“可持续环保零浪费”这一条,很多品牌的包装问题也难达标。

“目前化妆品或多或少都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因为多数消费者对精美的包装依然更喜欢。”资深研发工程师、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直言,“就这一点,几乎就没有纯净产品符合‘纯净’要求。”

行业如果不及时自律,纯净美妆可能会步“有机”后尘被“一刀切”

“纯净美妆”尽管争议重重,但却在品牌商层面如此受欢迎,渠道商和消费者的看法究竟如何呢?

“Clean Beauty这个概念非常取巧,有点‘偷梁换柱’的味道。既达到了功效宣称的某些目的,又不用承担法律后果。”国内某高奢美妆集合店负责人在接受《未来迹Future Beauty》采访时指出这一营销热点背后的问题,在他看来,近年来国内美妆营销有点乏善可陈,设计简约、环保健康的理念较容易引发共鸣。

事实上,关于“理念噱头大于实际功效”的槽点在社交平台已开始发酵。

在小红书上,某博主推荐的国产纯净美妆评论下面,有消费者直言不讳,“产品不行就是不行,不行还要灌输观念让我接受。这么强调敏感肌适用,强调什么纯净美妆,不如直接说功效”。

中国社交平台上对纯净美妆的评论

在某纯净美妆品牌天猫旗舰店的评论区,《未来迹Future Beauty》也看到不少关于产品“无功无过”“太噱头了”的吐槽。

“目前很多中国品牌只是贴合了部分理念,并不彻底。”上述电商运营总监指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日趋成熟,功效依然是品牌的核心,也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品牌价值,为理念等附加值而购买的有限。

“纯净美妆的理念是值得肯定的,但从目前情况看,各大美妆集团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发力做相关的推广,这个概念是否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还需要观望。”华中某百货集团化妆品采购经理认为,新潮流扑面而来,但是落地到零售端,好品质和高回购才是经营者最看重的。

和品牌商的热捧、渠道商的观望、消费者的吐槽相比,关于“纯净美妆”业内人士也还有更深层次的担忧。

有研发人士指出,由于“纯净美妆”没有相应的法规标准,无论是标签还是宣传宣称,都无法可依,这无形之间给了企业宣传太大的自我发挥空间。

“没有标准的纯净美妆就是伪概念!”有行业人士认为,在当前化妆品法规如此严格的情况下,“纯净美妆”这是在明张目胆地搞虚假宣传,应该严查。他直言,品牌乱造玄幻的“纯净”定义,如果行业不能自律,很可能会像之前的“有机”概念一样,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从而被“一刀切”。

市场的热度之下,呼唤相关部门和组织、主流平台协同制定出国内“纯净美妆”标准和管理机制,让这一具有独特理念和消费者认知的“概念”形成广泛共识,摒弃乱象之后,进一步放大真正的市场价值。

关键词: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原创
新闻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