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11月6日至18日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举办。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能源基金会和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COP27中国角“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主题边会上,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基于环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高度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征,中国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在减污中降碳、在降碳中减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赵英民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主题边会上致辞
赵英民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为落实“双碳”目标,在国家层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双碳”工作顶层设计,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制定出台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财政、绿色金融、减污降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撑保障方案,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赵英民表示,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力抓手,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未来,中国将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步伐,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与国际社会一道,凝聚共识、团结合作,共同推动实现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增效的政策与行动,携手为构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国愿与各方一道,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领域的合作交流,形成更多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创新发展模式。”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说,由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出系统部署。根据方案要求,未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重点要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来实现。需优化技术路径,统筹水、气、土、固废、温室气体等领域减排要求,优化治理目标、治理工艺和技术路线,优先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把减污降碳协同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在末端治理的技术选择上更多考虑协同控碳效果,增强污染防治与碳排放治理的协调性等。
在会上,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副司长刘锋、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靳保芳作主旨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教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亮,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总经理曲宏亮等分享了典型领域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的经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以淼、保定市市长闫继红、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长周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等分享了区域和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的经验。
在COP27上,减污降碳、“双碳”等主题也得到了各方呼应。隆基绿能党委书记、副总裁李文学面向全球发布《2022隆基气候行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也是隆基自去年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以来发布的第二份白皮书。“在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面前,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步骤。绿色能源的科技创新,可以帮助人类以越来越低的成本实现碳中和。”李文学说。
《白皮书》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隆基建立了覆盖公司全价值链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与ESG管理体系,2021年使用了30.96亿千瓦时(kWh)的绿色电力,比例超过40.19%,相当于避免了16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其中通过节能降耗带来的减排量超过16万吨。在满足全球快速增加的光伏产能需求的同时,2021年单位营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20年降低了20.8%,为实现产能增长与碳排放逐步脱钩奠定基础。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