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际竞争已进入白热化,制造业实力成为大国角逐的关键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工信部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孵化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
(相关资料图)
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金字塔的“塔尖”,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和质量成为衡量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新一轮制造业风口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这场较量。让我们来看看究竟哪些地方更胜一筹?
全国累计118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四大天王”占据半壁江山
制造业单项冠军是中国海量制造业主体中的翘楚,它们犹如深藏不露的扫地僧,虽“名不见经传”但凭借“独门绝技”行走江湖;它们体量或许没那么大,却可以“一招鲜,吃遍天”,在细分市场上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甚至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近日,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公示名单新鲜出炉,全国共计有339家企业上榜。其中包括140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199个单项冠军产品。
江苏省以48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独占鳌头,其中单项冠军企业19家,单项冠军产品29家。广东省位居第二,虽然总量比江苏省少一家,但单项冠军产品31家,超过江苏省。
山东省和浙江省紧随其后,单项冠军总量分别为41家和40家。其中山东省入选了26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是各省市中入选数量最多的。
今年新入围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并未改变此前格局,浙江、山东、江苏和广东仍是无法撼动的“四大天王”。
据直通北交所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制造业单项冠军1183家,其中浙江、山东、江苏制造业单项冠军已经分别达到189家、186家和170家,位列全国前三甲,再加上排名第四的广东省(132家),四省总数合计677家,以绝对优势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北京、湖南、福建、河南等15个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累计在10-60家;新疆、黑龙江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低于10家。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拥有56家单项冠军,尽管位列全国第五,四大直辖市之首,但它与第四名广东省仍有较大差距,相差整整76家。
此前,海南省“颗粒无收”,而这次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干式变压器”成功入选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海南借此一举破“零”。
截至目前,全国31省份中仅有青海和西藏尚无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突破。
宁波、深圳为各自省份贡献近一半单项冠军
各省“你追我赶”之时,各市也是憋着一口气来一较高下。
在第7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公示名单中,宁波和深圳在新晋企业数量上“打成平手”,都增加了20家,并列全国第一;紧接着北京、天津、上海、长沙和苏州新增入围数量分别为18家、12家、11家、10家和9家;杭州、常州、青岛、南通均为8家。
随之,各市单项冠军总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目前,宁波拥有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5家、单项冠军产品38家,总量也由此攀升至83家,再度荣登榜首,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国内单项冠军“第一城”。
其实,早在2020年,宁波就喊出了“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的口号,并立下“flag”:到2022年,宁波力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实现翻一番;到2025年,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数量达100家。
如今看来,宁波2022年的kpi已基本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也指日可待。
紧随其后的深圳,累计拥有6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其中单项冠军产品就有45家,已超越宁波,在各城市中堪称一骑绝尘。
北京、上海虽然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上数一数二,但在单项冠军方面输给了宁波和深圳,分别以56家和38家位列全国第三、四位。
再之后就是杭州、常州、青岛位列第五至第七。苏州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数量累计达到30家,在全国各城市中排第八。
事实上,若单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常州、青岛、南通、淄博、广州、天津、潍坊等城市彼此之间差距不大。未来谁能脱颖而出更上一层楼,仍无法定论。
此外不得不说,山东发展制造业单项冠军后劲十足。
在全国20强城市中,浙江只有宁波、杭州两座城市入围,广东有深圳、广州、佛山3座,江苏有常州、苏州、南通、南京4座,而山东则有青岛、淄博、潍坊、济南、烟台和泰安6座,与其他省相比,山东省单项冠军分布相对均衡,排名前二的青岛和淄博仅占全省不到三成的份额。
单项冠军是如何炼成的?
上个世纪,联邦德国的经济总量不过美国的1/4,出口额却雄踞世界第一。
如今,中国根据自身制造业发展特色,推出“单项冠军”这一独特概念。
中国对于单项冠军的认定有着严苛的标准。
首先,要长期专注于瞄准1-2个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特定细分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业务收入的比重在70%以上,从事相关业务领域的时间达到10年或以上(或从事新产品生产经营的时间达到3年或以上)。
其次,生产技术、工艺要国际领先,产品质量精良,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和很高的市场份额,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位。
此外,企业经营业绩优秀,利润率超过同期同行业企业的总体水平,一般要求年销售收入4亿元以上。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能保持如此定力,背后也是多方面力量的加持。
例如,宁波之所以屡屡折桂,一方面“打铁还是自身硬”,宁波自身扎实的产业基础就是底气。据悉,宁波创业密度高,民营经济发达,市场主体已突破100万户,民营制造企业也达12万家之多。
另一方面,宁波这几年在培养单项冠军上可真舍得“砸钱”。
2021年宁波527家单项冠军企业R&D经费支出总额为347.9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总额的69.18%;R&D经费支出占营收比重达4.54%,高于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2.31个百分点。
再比如海南省,当其他省争得“你死我活”时,它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单项冠军入选数量一直为“零”。
今年5月份海南下定决心干一票大的,印发了《海南省优质企业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细则》明确表示,2021年以来首次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省内企业将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
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海南终于凭一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成功实现“零的突破”。
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要想在大国博弈中占据上风,就必须要用老牛拉车般的韧劲和定力,踏踏实实发展制造业,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以及制造业“单项冠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