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本届进博会共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4家。在11月5日举办的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以经贸合作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分论坛上,来自政、商、学界的嘉宾就加强全球农业经贸合作、携手应对风险和挑战、共促全球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等话题发表了观点。
(资料图)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粮食生产面临灾害天气叠加化肥短缺双重影响,不确定性增多;粮食流通上,限制政策和突发事件导致卡点、堵点增多,供应链不畅;供求预期和市场投机导致粮价高位震荡,波动加剧;农民生计和乡村发展受生活成本上升及发展机会减少双重挤压,面临更多困难。
对于当前全球面临的问题,马有祥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他介绍,中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2021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民收入实现新突破。
马有祥也指出,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需要共同面对、集体担当。他在会议上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加强对话协调,共同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二是加强经贸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三是加强创新合作,共同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四是加强发展合作,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也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维护全球粮食安全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消除饥饿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郭婷婷强调,中国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者、全球粮食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坚定维护者。她介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超过1.3万亿斤,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解决了全球20%的人口吃饭问题。同时,中国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积极参与联合国组织倡导的粮食援助计划,今年前九个月,中国向全球农产品出口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3%,今年以来,中国还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3万多吨粮食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为维护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创造条件。郭婷婷介绍,目前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到全部贸易额的35%左右,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近200亿美元,已设立境外企业1700余家,十年来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始终保持较低水平,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9%。
各国驻华使节也发表了对经贸合作与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看法。
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表示,爱尔兰对自己经历过的苦难和饥饿有着深刻记忆,无论在内政外交还是海外发展援助方面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在国际层面上为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努力。
阿根廷共和国农牧渔业国务秘书胡安·何塞·巴希洛表示,阿根廷愿持续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推动在多边主义框架下构建更加公平、合理、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
出席论坛的还有金融机构高管和多位企业家代表,他们分享了各自在农业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
中粮集团总裁栾日成表示,中粮集团将坚决维护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持续深化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在农业贸易投资、农业减排、数字农业、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加强创新探索,为构建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农业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祁斌表示,中投公司将继续发挥好平台作用,立足我国三农发展短板和需求,积累国际相关市场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坚持以境外投资和跨境合作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认为,应该落实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发展目标,加强对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援助,共建高质量的全球农业经贸合作关系。
在专题讨论环节,主要围绕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和乡村振兴现状、经贸合作对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作用等主题展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杜志雄认为,适度进口粮食也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为扩大农业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认为,要促进农业贸易创新升级,积极推进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以自贸试验区(港)为引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尽快使我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表示,应注重全球贸易,减少粮食贸易限制,并加强食物安全的全球治理机制和机构协调能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