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降低死亡率
记者了解到, 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树立癌症三级预防理念,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症早诊率和生存率。
赫捷在活动上表示,“早期干预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对癌症等重大慢性疾病而言,“早”就意味着机会,意味着生命。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已明确提出,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要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实施早诊早治推广行动,到2022年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以上。
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目标,国家癌症中心发起“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构建起基于网络大数据的管理平台和工作机制,运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筛查手段,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对常见高发癌种及高危人群,开展早期预防、早期筛查,以期全面提高我国癌症早诊早治水平。
癌症预防至关重要
此前,赫捷院士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研究员曾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在我国常见且可以避免的23种癌症风险因素。
5个癌症相关危险因素是行为因素、饮食习惯、代谢因素、环境因素、感染性因素。
对于男性来讲,吸烟是患癌风险最高的因素,第二位是乙肝病毒感染,第三是水果摄入不足。女性患癌风险第一位的水果摄入不足,第二类是乙型肝炎的感染,第三类是吸烟。
总体而言,吸烟是最明确的危险因素,时间越长累积的风险越高。饮食、环境也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累积的患癌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糖尿病、超重肥胖等因素也是从青壮年开始累积。
专家告诉我们,了解主要危险因素,对积极主动预防癌癌非常有用,我们无法选择性别,年龄会逐渐增加,无法选择家族史,但是定期查体,参加正规的筛查,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患癌的机会将大大的降低。
小于12岁以下的儿童,每天吃够5份蔬果;12岁以上的女性每天吃够7份蔬果;12岁以上的男性每天吃够9份蔬果。一份蔬果相当于一个拳头的量。吸烟者在40岁时戒烟,能挽回9年寿命。男性每天喝酒少于20克,女性少于10克。要在比直系亲属的患癌年龄早15-20年时,去科医院做专业的防癌体检。比如直系亲属55岁查出癌症,那么35-40岁应启动防癌体检。40岁以上人群更加重视癌症定期筛查。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进肿瘤预防,国家癌症中心在全国实施推广“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基于国家癌症中心千万级肿瘤大数据集成和分析,在多年癌症防控实践的基础上,依据国家规范技术和方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工作平台,推出“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小程序,为18岁以上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提供个体化健康干预和指导、科学评估癌症风险因素及暴露水平、线上自助预约癌症筛查和体检、进行权威防癌科普等公益便民服务。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健康中国 直系亲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