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我们疏运量20.3万TEU,同比增长23%,创出了历年来的最好成绩。”4月14日,现场QQCT操作部计划主管助理黄超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连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集装箱码头作业现场桥吊高效运转,集卡车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为满足客户快速装船需求,三公司岚山操作部针对“碧祥58”轮装船货种废钢的特性,改造了作业抓斗,仅用10小时就完成装船作业,效率提高16%,再次刷新废钢装船作业纪录。“一晚上手机接到的信息从原计划的15小时到14小时,再到13小时,每次收到的都是好消息,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客户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山东港口优化流程、畅通堵点、推动货物高效流转。特别是自3月份以来,疫情之下,山东港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多措并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与广大船公司、客户共渡难关,为“六稳”“六保”、循环畅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力纾解集疏运痛点堵点
2月底以来,全国疫情的多点散发给包括山东港口在内的沿海港口公路集疏运带来较大影响。山东港口通盘谋划、协调推进,采取有力措施治痛点、破堵点、解难点,实现了集疏运重点突破。
山东港口将港口进出口货物纳入重要物资运输保障,持续优化通行证办理流程,从线下转到网上、由纸质改为电子,保障主要港区公路集疏运通畅。同时,充分发挥铁路疏运大动脉作用,发布集装箱铁路集疏运保障方案,强化港铁联动,优化海铁联运流程,大力引导公转铁,3月份以来山东港口铁路疏运量同比增长8.1%。畅通海运,向中远海运、马士基等17家船公司发送信函,得到积极响应,港航携手新增美国、非洲、澳洲、东南亚等8条国际航线,持续增运力、扩舱位,确保了国际海运畅通。
打造港口“星级”服务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山东港口旗下各港口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优化生产组织,提高生产效率,助力外贸企业保市场、保份额、保订单,稳定供应链,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
青岛港发挥港口、海事、引航、拖轮“四调合一”优势,常态化开展碍航通行治理,联手口岸单位和检测机构优化流程、将船舶核酸检测时间较以往减少一半以上,持续提升船舶进出港和靠离效率。日照港加大人员、机械、码头泊位等资源统筹,强化工艺流程衔接,对集中到港的船舶统筹安排、积极争取口岸单位支持,抢装抢卸。烟台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安排人员在高速路口专人疏导、引领集疏港车辆,进一步提高了公路集疏港效率。
3月份,青岛港完成集装箱船舶“套泊热接”126组,节省靠泊时间150.9小时,优化完善“云港通”功能,创新研发“闸口智慧防疫系统”,推行“不见面”服务、“无接触”作业,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提升运转效率。日照港依托铁路优势,为客户提供稳定的运输保障,一季度铁矿石铁路疏港量同比增长28%,煤炭集港量同比增长3%。烟台港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铝矾土、铁矿石、煤炭等货种吞吐量和商品车运量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烟台-桓台”木片“散改集”海铁联运班列、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等业务风生水起。渤海湾港一季度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实现两位数“双增长”。
协同发力放大优势
山东港口充分把握全面融合的改革契机,港口与港口、港口与专业板块之间高效协同、优势互补、兵团作战,有效放大了整体资源和服务优势。
强化顶层设计,山东港口深化业务融合,创新成立集装箱运营中心,以集装箱为试点建立业务一体化运营新模式,提升集装箱整体市场竞争力,并以此为实现大宗货物全面融合探路。各港口强化业务联动,一季度青岛港向日照、莱州等港口转水液体散货20多条船,日照港与青岛港在海上支线、拖轮使用、船舶调配等方面深入融合,烟台港加密烟台—青岛天天班支线业务、稳定青岛—烟台—潍坊双支线运营模式,渤海湾港开辟龙口至潍坊和东营的煤炭、铝矾土转水新通道,为腹地客户打通了更灵活、更便捷、更经济的中转通道。
港口与板块则互为支持,合力开拓市场,航运集团开通日照/岚山至青岛外贸内支线,物流集团开通胶州上合示范区至青岛港、河南三门峡至青岛港农资专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