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15日是2022年“全国低碳日”。在全球加速向低碳转型的背景下,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
记者采访调研了解到,当前低碳能源市场需求迎来井喷,企业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提升产能,掀起一波布局“热潮”,金融资源也精准发力支持,激活绿色动能。业内人士认为,应通过加快市场改革、拓展应用场景、强化资金支持等举措,进一步开发低碳能源巨大增长空间。
6月13日,甘肃省金昌市华能集团西坡光伏电站的全景监控系统顺利完成各项调试工作,将于6月15日正式投入运行。
据介绍,华能集团投用的光伏电站全景监控系统依托智能诊断和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光伏发电设备的健康状态,遇到突发故障可达到毫秒级响应,有效提升设备运行效率,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需求井喷企业跑步进场
“总体来说,今年市场需求和销售规模非常旺盛。”全球性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绿能品牌总经理霍焱告诉记者,开年来,欧盟、印度等许多国家都迎来历史装机的新高,中国市场需求预计下半年将有明显增长。
在霍焱看来,双碳目标以及全球绿色发展的趋势下,未来全球光伏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22年,我们会进一步商业化更高效率的下一代产品,并大规模建设新的产能。”
对低碳能源行业前景看好,加大投资布局甚至跑步进场的企业还有很多。从东南沿海的海上风电项目,到西北沙漠戈壁中的风光大基地,今年以来,中国华电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1至5月,公司开工风光电1431万千瓦。
行业的火热从新注册企业的数量上就可窥一斑。天眼查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全国新能源相关企业新增注册约16.4万家,月均注册增速为49.2%。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14日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2年会主题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着短期稳增长和长期转型发展的双重挑战,在此之下大力推进绿色投资至关重要,要着重投向配电网、储能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充电桩、低碳建筑等低碳城镇化基础设施以及绿色产业链。
金融支持护航低碳发展
古交市阁上乡北侧绵延不绝的山岭上,24台风电机组徐徐转动。中广核古交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承建运营的古交阁上风电场,是太原市批准建设的首家清洁能源发电企业,总投资约3.8亿元。“风电项目前期投入资金大,后期维护保养成本较高,项目建设和运营存在较大资金需求。”该风电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行山西省分行为中广核古交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投放绿色贷款2亿余元,这笔贷款的发放,为企业风电项目可持续运营、推进后续项目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按发电量计算,24台机组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5吨。
一个个低碳项目落地背后,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支持。从发布多项绿色金融行业标准,到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从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多次增加,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的领域,绿色金融在促进能源低碳转型方面持续精准发力。
“良好的政策环境,坚定了企业的投资信心,也让我们有更强动力支持相关企业信贷发放。”据中行山西省分行副行长侯俊义介绍,目前该行已将绿色金融列入战略业务,明确“十四五”期间绿色信贷占各类贷款比重提升不低于7.5个百分点,至2025年末建成不少于15家绿色金融特色网点。
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绿色贷款余额为15.9万亿元,其中直接或间接投向碳减排效益项目约10.7万亿元。
“按30%年增速计算,2022年绿色贷款预计新增4.8万亿元,其中直接或间接投向碳减排效益项目的可能达到3.2万亿元。”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未来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结构性工具对绿色低碳产业信贷需求的拉动作用也将进一步显现。
市场期盼更多利好
业内人士认为,绿色投资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未来有巨大增长空间,但也面临着产业链不畅、电网兼容等诸多挑战。
“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和气候渐缓的目标高度重合。”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可再生能源可以满足中国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电力安全需要增加灵活性,需要更多的电网互联互通,需要市场改革、支持调电能力。
目前,光伏行业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为达成碳中和共识形成了支撑和基础。霍焱认为,光伏产业创新与发展的主航道,应该是聚焦电池转化效率提升、拓展光伏应用场景等。
此外,金融资源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产业转型。中信建投分析师竺劲认为,新能源项目特点与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特性较为契合,适于发行REITs。2021年末,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0.63亿千瓦,存量资产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