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原创 >

“被正式确诊为某某”,媒体:“确诊式文学”戳中了谁的情绪密码?

文章来源:北晚在线  发布时间: 2023-07-10 17:06:21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一个奇怪的网络梗频频登上热搜,多地市民被“被正式确诊为某某”。只是被“确诊”的事却与病情毫无关系,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

一个较为明确的出处,大概可以追溯到“西安人被正式确诊为沈眉庄”。这位西安市民表示,西安到处都是游客,自己只想窝在家里。这个状态像极了《甄嬛传》里的沈眉庄:“我才懒得出去,看到人就烦。”

随后,一系列的“确诊”反应层出不穷。广东人被正式确诊为依萍,因为要淋的雨和依萍要钱那天一样大;河南人被正式确诊为红孩儿,因为气温地图一片橙红;北京人被正式确诊为“哪吒”,因为高温让人像脚踩“风火轮”上班……从南到北,多地市民相继被“正式确诊”,不管是暴雨还是高温,人们总是能将其与影视及文学角色联系在一起,自娱自乐。

一时之间,“确诊体”火了,它到底戳中了谁的情绪密码?有人将这种仿照诊断书格式,以实时记录捕捉心情状态,再借由影视人物抒发自我的文体,称为“确诊式文学”。有些人从中体会到乐趣,并积极参与接龙游戏;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令人发疯抓狂的文字句式而已。

物无妄然,必有其理。在笔者看来,“确诊式文学”的出现并非偶然,至少为当下沉闷疲惫的生活,提供了某种精神慰藉。无论是面对高温或暴雨,亦或是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它呈现出无所不包的兼容性:将心累确诊为“安陵容”,将蓬头垢面确诊为“鲁滨逊”,将打工人确诊为“懒羊羊”,上天入地,万物皆可被“确诊”。用风趣的语言解构生活的辛苦,不仅能宣泄情感、释放压力,还能重拾力量,向美好生活努力前行。

再者,用角色形象作为勾连现实的介质,去消解极端天气困扰或是生活难处,为个人归属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个人从某一角色身上获得了共鸣,并自愿被确诊为它,甚至某一地域的人全体确诊为它,这种瞬间站队,获得了极大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种叙事或许是单调的、乏味的,但具体形象是可触可感的,看似戏谑调侃,我是谁,属于谁却是无疑的。而且,和我一样的人很多。在这里,真正的贫瘠不是表达方式,而是无人理解的孤独感,以及没人支持的无力感。反而依赖这种统一格式的表达,“认出”对方,形成抱团取暖的治愈力量。

由此可见,弱化“确诊”本义,其实是为了强化群体认同。因为生活不易,所以自娱自乐。做不到把生活过成诗,就把生活过成段子,适可而止就好。

(原标题:“被正式确诊为某某”,“确诊式文学”戳中了谁的情绪密码)

来源:潮新闻

流程编辑:TF063

关键词: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投资
探索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关于我们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