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牌上写着“把这个也喂给ChatGPT”“不付钱不写作”等字样 / 图源:洛杉矶时报
【资料图】
清洁工、地铁司机罢工或许很常见,但是这次罢工的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都是来自该协会的电影和电视编剧,长期为好莱坞等著名电影工作室供稿。距离他们上次罢工的2008年,已经过去15年,两次罢工多有相似之处。当时流媒体刚刚兴起,这种全新的影视载体大大影响了编剧的收入,因此他们上街捍卫权利。而15年后,他们再次挥旗上街,是因为AI的兴起。
编剧和作家最擅长的就是写段子,无数写在标语牌上的段子映射着罢工的主题——AI焦虑。AI是否有一天会取代他们的岗位?早在3月,协会就在官方推特上写道:“AI不会创作任何东西,而只会吃掉别人的创作。”街上涌动的标语牌则更体现了这种爆发的焦虑:“Alexa,给我付钱!”(Alexa是亚马逊开发的AI);“把这句话也喂给ChatGPT吧”,以及“AI休想抢走我的蛋糕”。
“不要让AI抢走我们的蛋糕”/ 图源:洛杉矶时报
AI浪潮下无一幸免的人们
尽管AI替代人工引来的焦虑并不是一天两天,但大部分人仍然觉得,AI代替的终究是低端工种,而不会威胁到技术和头脑的核心。写着千篇一律文书的文员,码着大差不差代码的码农,以及那些日复一日做着同样工作的体力劳动者,这种重复性极强,且不需要太多创造力的工作,才身处AI冲击的前线,而创造性工种则可以高枕无忧,继续享受着他们引以为傲的脑力带来的红利。
但事实并非如此。AI能写的可不只是留学文书、学生论文,还有歌词、诗歌和小说。欧洲智库“前进(Onward)”3日发布报告称,这波技术浪潮和以往的每一波都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AI可以进行大量创造性和认知性的任务,而不论是机器革命、数据技术还是互联网,这在此前都是难以想象的。这种新技术不再是为了把人类从低效、艰苦、重复的机械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它瞄准的是人们理想中的工作、热爱的工作、高薪的工作、和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工作。
“没有我们编剧,这些著名剧集根本不会存在”/ 图源:洛杉矶时报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AI写不出来的。它模仿简·奥斯丁的作品以假乱真,它写出来的诗歌文采斐然。它可以准确复制声音,只要给它喂某位歌手的作品,它就能制作出曲风和声音上和这位歌手别无二致的“新曲”。在国内,用AI合成的小说甚至被许多读者追捧。Onwards写道,或许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天都有不尽其数的汤姆.克鲁斯电影和泰勒.斯威夫特歌曲被毫不费力地创造出来,这样工作室就再也不用给汤姆.克鲁斯和泰勒.斯威夫特付钱请他们出演了。
这并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已经成为现实的昨天。早在2018年,电影巨头20世纪福克斯公司就已经将AI用来分析票房数据,并预测哪些情节、明星和布景最能吸引观众。一家专门做这种电影数据分析的公司曾多次根据电影的配置准确预测了票房,正确率一度高达80%。
但在2018年,这种做法还多有争议,因为人们对AI普遍抱有一种怀疑态度。当时的AI技术不够成熟,准确度也并不稳定。然而如今我们已经见识了大数据推送,见识了对话型AI惊人的写作能力,也就不难推测出只要公司愿意,就能把受欢迎的元素融入剧本中,然后用AI写出来,然后赚个盆满钵满。你会发现编剧完全被排除在这个创作过程之外。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在心满意足地看完一部电影后,心里或多或少会泛起一股淡淡的疑惑:我们看的这个故事究竟是谁写的?
“放下铅笔,举起拳头”
WGA的编剧们的愤怒正出于此。并不只是剑指AI,他们更多的是针对幕后使用AI的人。自网飞、迪士尼等流媒体平台的爆炸性增长,作家和制片人的薪酬中位数下降了23%。在与影视巨头的谈判中,他们希望公司能增加编剧报酬、保证编剧岗位。“我们需要足够的钱维持基本生活,以及做我们喜欢的事情。”著名动画《马男波杰克》的作者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表示。
“Alexa不会取代我们!”/ 图源:洛杉矶时报
流媒体都能对编剧的创收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更具颠覆性AI令他们如此焦虑就不难理解了。电影公司若训练AI进行剧本创作,编剧断然无法接受,因为那将是用他们的作品,断他们的生计。“AI让企业变得贪婪。”罢工者表示。“是我们编剧让电影公司赚钱,而电影公司反咬我们一口,把我们逼上街头,用这种方式捍卫权利。”有人直接喊出了“建议给我们付钱”的口号。还有人充分发挥了幽默的特长,标语牌上书:“要么你们付钱,要么我们剧透”。
“你们就少买一艘游艇吧。”喜剧演员兼作家杨珍妮嘲讽道。
许多国外的艺术创作者也对这群罢工者表示了声援。英国编剧杰克·索恩曾多次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他点出了罢工的主旨:保证编剧和作家们的最低工资,以及确保年轻一代的作家能够发展。为了表达支持,他暂停了手头上两部作品的创作。尽管他并未透露具体是哪两部,但他的大名早就挂在了BBC重磅推出的《蝇王》系列中。
“支持我们,别支持老板” / 图源:洛杉矶时报
基层工作者罢工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加直观,像交通瘫痪、满街垃圾、治安混乱等,都是常见的场景,而编剧罢工影响的则是人们下班后的娱乐时间。据《洛杉矶时报》报答,部分用到剧本的电视节目已经停拍,许多晚间直播节目也停播了,许多著名节目被迫调整制作周期,影响波及美国多个州的影视工作室,整个影视行业和与之相关的产业链的受损都将对美国多处经济产生连锁反应。
目前,好莱坞、迪士尼、环球影业、华纳兄弟、网飞等公司组成的影视联盟并没有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也没有就罢工发表任何评论,他们最后一次发声是罢工前夜的1日晚上:“我们愿意与WGA讨论,努力打破僵局。”然而WGA显然不相信他们的诚意,第二天,这些公司楼下就挤满了“给钱!”的口号。
AI滥用下凋零的文化
五年前的人们对AI仍抱有迟疑态度,除了技术原因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羞耻。电影艺术依赖人的直觉、人的审美和人的创造,而机器的冷血算计本身就是对这种艺术特质的否定。4月,马斯克曾大胆放话称,AI能导致人类文明毁灭。此言乍一听确实有一些夸张成分,但是其隐含的警示意味仍然应该引起重视。
马斯克接受采访称“AI有潜力毁灭人类文明”/ 图源:福克斯新闻
AI写出来的东西再流畅、再有趣,也不能被称为“创作”,而仅仅只是“模仿”。AI都是通过已有的数据训练出来的,用来训练AI的数据正是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智慧的结晶,这样做出来的作品终究只是空洞的模仿,和对人类权利的侵犯及价值的否认。
AI的所有创作都是建立在现有数据上的,这也意味着AI不可能做出任何创新,不可能突破人类现有的想象力的极限。挤占掉人类创作者的岗位后,AI艺术的繁荣只会带来一个更加沉浮、乏味和同质化的世界,无休止地重复去年、前年、五年前、十年前,甚至是上个世纪的爆款作品,而再也没有新的东西。
人在记忆、分析、学习能力上或许都比不上AI,但创造力、同理心和人与人之间的信赖都是AI永远无法学会的。这也就意味着,需要这些特质的岗位不能被AI取代。不仅是编剧、作家、画家,还有护工、教师等。在这些方面,政府需要采取AI监管措施,才能避免一个放学后从机器人学校里接孩子回家,坐在沙发上一起看由机器人编写的动画片的未来。
“我让ChatGPT给我写个标语牌,结果它写得稀烂” / 图源:GC Images
《卫报》记者辛斯利夫写道,一位老板曾在一次科技行会上提出过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他说,在不久的将来,他可能会启用一种新兴技术,可以替代掉数百名员工。是否应该解雇这些忠诚的员工?他的良心告诉他,这么做不对,但是如果不这么做,而竞争对手采用这种技术以削减成本,他就可能会破产,这样别说那几百人了,整个公司都要一起没饭吃。
这个问题到现在都很难有人给出答案,合适的政策在此刻也变得前所未有的紧急。在纽约和洛杉矶街头,一块标语牌上写着给公司老板们的话:下一个淘汰的就是你们。是的,若监管缺位,AI替代的将不只是流水线工人、不只是艺术创作者,就连高管的位置也岌岌可危。正如辛斯利夫这个尖锐的疑问句说的那样——老板们正在创造的未来,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