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难、马太效应、投资内卷、上市破发......这些关键词2022年上半年在创投领域被屡屡提及。“创投行业目前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我感觉这二十几年,现在可能是最困难的时候。”8月10日,联创资本合伙人兼总裁韩宇泽在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网主办的“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上”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对于行业募资情况,他表示,整个行业依然处在募资难的时候,甚至是募资最艰难的时候。很多机构甚至最近两三年没有募到一分钱。可能头部的一些机构或者在细分领域做得很好的机构能拿到一部分钱。
同时,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也表示,“现在创投机构投资变得越来越难了,因为钱越来越难募,项目却越来越多,因此要去伪存真,找到真正的好项目。“
在募资难的背后,在受访的多位创投人士看来,整个创投行业受宏观环境情绪、二级市场IPO常态化破发及中概股暴跌、A股大幅调整等多因素共振影响。
该如何破局寻找新的投资方向,成为创投机构重点关注的话题。
分化严重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创投市场募资创新高,超2.2万亿,募投总额均打破历史记录。但是2022年上半年以来,整个创投市场募资仅7724.55亿元,同比下降10.3%;新募基金2701只,同比下降7.2%。
究其原因,韩宇泽接受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以来,私募股权的募资除了个别上涨,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中国私募股权发展最好的时候,就是在资管新规政策出台之前,商业银行是私募股权最大出资人。资管新规以后,商业银行的出资几乎没有了。“尽管这几年已经批了好多家理财子公司,给市场有过很好的期盼,但是理财子公司截至2022年2月,共有11家理财子公司作为LP参与了私募股权基金,共计投资32支基金,累计投资金额仅142.69亿元。”韩宇泽称。
在募资难的背后,陈玮表示,整个创投行业受宏观环境情绪影响比较大,主要受疫情反复、俄乌冲突以及中美之危三浪叠加的影响。因此,创投市场的募资量和投资量总体来说都出现大幅度下滑,和美国相比下滑得更加厉害,募资也变得越来越难。
与此同时,陈玮也提到,资管新规以后部分银行通往股权投资,尤其通往PE的投资渠道受到限制,很多基金募不到钱,大部分基金募资也越来越少。
陈玮直言,这一轮募资困境导致大多数GP(基金管理人)将面临生存问题。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近6成基金募集规模小于1亿元,超9成的基金募集规模小于10亿元,募集超过5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只有24只。
募资难的同时,创投机构分化却愈演愈烈。
陈玮表示,当下GP管理机构非常多,分化越来越严重,头部机构会拿到越来越多的钱、投到越来越多的项目。从数据上看,市场遵循二八定律甚至一九定律。好的GP越来越容易募到资金,越来越容易募到大资金,小GP、没有经过行业周期洗礼的新GP,拿到钱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陈玮称,现在创投行业正在进行洗牌,每一次的危机都是压力测试,但这种压力测试也同时是一个好企业、好GP做大做强的机会。
投资内卷
投资内卷化、IPO破发常态化也成为创投机构面临的压力。
“我们每天都接到商业计划书,满大街都是要钱的项目,创业者特别多,BP(Businessplan,商业计划书)满天飞。一个月要看300多个项目,每天眼花缭乱。”陈玮透露。
陈玮表示,近五年,整个中国的创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比如创业者中,科学家、名校出身的创业者越来越多,从世界五百强出身的创业者也越来越多,这些人的入场进一步促进创业成功率升高。尤其是科创板催生的知识变现、科技变现,因此越来越的优秀人才选择创业。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好项目越来越贵。
陈玮称,一旦好项目被看上,就贵的要命。还没挣钱没收入,估值可能就达到了20亿、30亿。热门赛道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估值普遍上涨50%以上,PE/VC的单笔投资额均值也水涨船高。市场上的项目很多,机构也多,行业内卷严重,所以当下,选择性价比和投资时点显得格外重要。”
同时,上半年IPO不断破发也给创投机构带来很大的挑战。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2年上半年受宏观环境影响,上半年新股上市表现波动比较大,3月和4月的首日破发率一度走高,分别为39%和46%,引发市场关注。但随着二季度国内经济逐渐回暖和市场化定价机制日趋成熟,破发现象在5月和6月有明显改善,分别为5%和8%。
陈玮表示,当下企业IPO破发成为新常态。2022年上市破发企业占比达57%。原来创投领域只要投资标的IPO就赚钱,平均回报率有10倍之多,甚至二三十倍也不不奇怪。而目前,挣10倍已经变成大家追求的目标了。
韩宇泽也表示,科创板破发意味着市场正在消化高估值的风险,很多投资机构实际对风险把控是有问题的。市场以前存在很高市盈率的上市企业仍然有投资者去追高投入,而且“击鼓传花”到下一个接棒人手里,但不可持续。
陈玮认为,IPO的破发意味着创投行业的成熟度越来越高,不是说随便上市就能赚钱的,一定要有好项目、赚钱的项目才有机会。“不仅是科创板的破发,2022年上半年创投机构还面临了中概股暴跌、港股创新低、A股也在大幅度调整。二级市场一定会传导到一级市场,这也是今年投资大幅度下降,很多人要停止投资的原因之一。投资有一条逻辑,投的便宜就是最大的风险防范,高估值追进去,那么二级市场出现的风险得自己承担。”韩宇泽称。
行业洗牌
“在募资和退出困境下,会使一部分机构离开这个市场,也有一些机构就躺平了。行业洗牌是一个必然。”韩宇泽这样看待创投机构面临的困境。
根据投中研究院数据,2022年上半年,硬科技、高端制造、医药领域尤为火热。2022上半年中国VC/PE市场热门行业仍然主要聚集于及信息化、制造业、医疗健康等,细分领域下不难发现“硬科技”“生物医药”以及“碳中和”所直接影响的能源行业和间接关联的高端制造在VC/PE投资市场受关注度高速提升,多家头部机构纷纷布局。
此外,数据显示,头部机构在热门赛道中表现尤为活跃。2022上半年,在热门赛道细分投资领域,共计1645家投资主体参与半导体芯片、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热门赛道融资,其中Top250的机构有229家参与,14%的头部机构在热门领域中出手次数均在三成及以上。
在此背景下,记者注意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成为不少创投机构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
8月11日,紫金港资本董事长陈军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本身是制造业大国,很多“专精特新”企业以制造、发明创造为主,“专精特新”名单提供一些代表中国有潜在重大空间,且长未攻克的方向的企业,因此对创投机构而言在方向上或者一些细分领域寻找很好的未来行业龙头,投“专精特新”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此外,对于今年投资环境及投资方向的建议,陈军也表示,今年投融资环境比以前严峻,因为今年疫情到第三年,创业者在精神上到了一个临界点,客观环境下民营创业确实遇到不小困难,此时我们希望继续支持一些好项目拿到第一笔融资,继续做好投后赋能。
陈军透露,今年也在继续准备设立一些方向不错的基金,保证未来几年有资金加注前期投的一些好项目,或者继续找到一些好的项目。保证企业不能“挂”掉。
关于投资细分领域,陈军认为,对比半导体投资,生物医药行业是相对开放的,基于大健康的概念非常看好生物医疗,将在这个赛道继续下重注;其次,谨慎对待在过去几年一些过热的赛道,比如芯片设计;比较看好装备和材料,包括新能源,智能制造,储能等领域。
“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很多新的投资领域都会围绕这些展开,对创投机构而言,未来不光是三年,未来十年以上整个能源和‘碳中和’领域都有很多机会。”陈军向记者表示。
对于创投领域投资,陈玮建议,一是投国家需要、市场需要和老百姓需要。其次,要投早、投小、投创新,要想性价比好就要早投资,创新才是未来;第三对于创投机构而言,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定要“以人为本:创新+成长”。
谈及投资变化,陈玮表示,以前投资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而现在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当下创投机构投资需要站在产业链的高度来做投资和服务,站在国家整个产业链发展的角度来做投资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