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的宏观形势论坛(2022年春季),在召开期间发布了“大裂化:俄乌冲突后全球经济新冷战评估与防范”研究报告。报告认为,随着货币多元化的全球趋势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应该加快——一方面推动货币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趁势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中的地位。
报告分析称,当前人民币在贸易项下已完全可兑换,但在资本项下仍是部分可兑换,直接投资项下基本可兑换,金融投资项下有限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要加快破除人民币资本项下不能基本可兑换这一主要障碍。
对此,在此次论坛研讨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经济全球化正逐步变得区域化、集团化。就中国经济来说,对外要着力改善国际环境,将开放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内要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与此同时,还是要保持政策的相对连续性和稳定性,还要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走不断扩大开放、不断深化市场化的改革之路。
针对货币多元化的趋势和眼下国际货币市场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廖群建议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前追求的主要是人民币现代化,今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着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应加速推进。”他说,加快推进有两大因素,一是人民币项下可兑换的进度要加快,二是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的速度也要加快。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要继续积极地创造条件推动,同时也要审慎稳妥地决定可操作的方案。在资本项下的可兑换将是人民币在实现实质性国际化道路上必须接受的考验。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我国拥有继续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5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完成了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升幅1.36个百分点),并维持现有SDR篮子货币构成不变,人民币权重仍保持全球第三位。这一方面反映出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以及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上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近年来中国推动金融改革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一些新成果。“权重的提高是对中国前期金融双向开放的认可,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国际认可和接受程度,为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管涛表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还要坚持市场选择、互利共赢,要坚定地推动制度性的开放,要坚持推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不断地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来华经商、投资,增强中国市场抗风险的能力。
中国社科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林跃勤认为,扩大金融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通过“一带一路”以及数字货币,继续扩大人民币互换,使人民币拥有越来越多使用场景和存在感,也要让人民币有更好的稳定性,具备稳值增值的特性。如果汇率动荡以及人民币贬值、避险和储备功能减弱、投资回流的渠道太少,就会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