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原创 >

为何央行要叫停“个人存取款登记”5万元限制?

文章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 2022-05-13 08:20:22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变化,再加之年来虽然遭受到疫情的影响,我国的经济仍然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

不得不说我国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前不久刚刚提出的“个人存款登记制度”居然被匆匆叫停。

随着人们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各种违法犯纪的行为也开始逐渐显露了出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制定出了个人存款登记制度,但原本即将要开始实行的制度却被央行匆匆叫停,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深层含义?

这一操作释放出了哪些信号呢?内行人道出了背后的实情。

1、个人存款登记制度

个人存款登记制度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是首次了解,但在一些西方国家的银行系统中却很早就应用了,其目的也同样是为了避免洗钱活动。

例如在美国的《银行保密法》中就明确规定同一用户单日的交易量,单笔或多笔累计不得大于1万美元,否则就要提供相应的报告资料说明钱款的来源或去向。

为什么我国要向西方国家呢?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提升,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洗钱等各种现象仍然存在。根据2017年的8月至9月期间有关部门查询到的结果显示,我国不明去向的现金外流现象多达万亿元以上,这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反映出了在我国确实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贪腐、犯罪现象,所以国家决定要对这方面进行管控。

个人存款登记制度究竟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呢?首先在我国执行的这一制度中明确表示个人存款若超过一定限额需要提交相关的证明并署明钱款的去向,这样才能够完成交易。

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我国在2020年就已经开始试点运行个人存款登记制度,试点地区包括了河北、浙江、深圳,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所以在金额限制方面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例如河北个人存款超过10万,深圳、浙江则分别是超过20万、30万就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上报。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运行,有关部门正式制定出台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曾预计在3月1日开始实行,这一规定中明确表示每一个自然人客户办理订单超过5万或等值的1万美元等外存款业务,这些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手续。

然而就在这项制度即将执行时,2月21日晚中国人民银行突然间发布暂缓执行制度的消息,令很多人感到疑惑。虽然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技术调整和升级,但无法让人信服,经过内行人士剖析才了解了其真实的原因。

2、市场隐忧

我国所推行的个人存款登记制度是通过2017年经银行金融机构统计结果制定出的,更符合目前状况的制度,通过过往记录可以发现我国客户单日存取款超过10万的比例不到1%,因此这项制度不会对个人业务造成影响。

但还是有很多喜欢捕风捉影的人,将这一制度过度解读造成了社会恐慌现象,是以不少人开始将个人银行储蓄金取出用于理财等,根据资料显示,仅1月份银行货M0值就突然增加了18.5%,累计金额多达10.62万亿。

这样的变化导致我国原本在金融市场中处于劣势的银行机构地位更加堪忧,为了避免这一恐慌现象蔓延,所以不得不暂缓这一制度执行。

3、数字人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享受到了更加便捷地交易等各种体验,同时也让不法分子变得更加猖獗,洗钱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为此央行早在2017年就开始组织相关人才组建团队进行数字人民的研发工作。

在2019年数字人民终于开始正式试点运行,数字人民首次试点城市多达10个,其中还包括了2022年冬奥会场景。借助着冬奥会的热度,数字人民的试运行工作稳步开展,仅仅是冬奥会场景使用范围就多达40多万个。

虽然看似只是由纸转变为了数字人民,但在反洗钱方面,数字人民有很大优势,因为数字人民可以进行溯源追查,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处于被监控的状态,这样的一种特殊质让这些从事违法行径的人无所遁形。

我国此前决定暂缓个人存款登记制度执行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字人民试点及普及工作,在数字人民普及以后再推进个人存款登记制度,这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对市场进行监管,让洗钱现象无所遁形。

小结

关于临时叫停“个人存取款5万元登记”,内行人分析后给出了明确原因,由此不难发现,我国之所以对这一制度及时叫停并作出了调整,主要是为了将来能够达到更好的反洗钱效果。

关键词: 个人存取款登记 个人存取款登记5万元限制 央行叫停个人存取款登记5万元限制 个人存款登记制度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原创
新闻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