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今年4月人类史上首张面世的黑洞照片吗?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10余年、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的视觉证据,首次将这个只存在于理论中的天体呈现在人们面前,引发了全世界对黑洞的广泛关注。
天文学家根据黑洞质量的不同,将黑洞大致分为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理论预言,银河系中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但是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仅发现约
20颗恒星级黑洞,而且都是通过黑洞吸积伴星气体所发出的X射线来识别的,质量均小于20个太阳质量。因此,发展新的方法来发现数量巨大、且无X射线辐射的黑洞,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王伟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教授、武汉大学珞珈讲座教授刘继峰的研究团队等国内外天文学家,日前在合作研究中有一项重大发现:他们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
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势必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
北京时间11月28日凌晨,国际顶尖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他们的合作成果。论文题为“A wide star-black-hole binary system from radial-velocity measurements”(《径向速度测量发现宽轨道黑洞双星系统》)。刘继峰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署名单位是国家天文台和武汉大学-国家天文台联合天文中心;王伟是合作作者,署名单位是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武汉大学-国家天文台联合天文中心。LAMOST是我国自主研制、全世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光谱望远镜,2019年成为全球首个获取光谱数突破千万的光谱巡天项目,在这次科学发现中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