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保险 >

大湾区对公业务增长动能强劲 中小型企业贡献了约35%对公业务收入

文章来源:金融界  发布时间: 2022-08-05 09:11:37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8月4日,记者获悉,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巨大、企业客户资源丰富、金融服务需求旺盛且多样,加之政策鼓励,对公业务增长动能强劲。其中,中小型企业基数大、增速高,贡献了大湾区对公业务收入约35%。

可以看到,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各项相关政策陆续推出,并因地制宜,一城一策,细化落实。

有业内人士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包括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前,这一战略进程稳步推进,成果亦令人鼓舞。随着大湾区建设进入下一阶段,区内的人才相关政策将迎来进一步优化的新契机。

那么,具体来看,大湾区建设为金融服务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布局来抓住机遇?

金融服务需求多样

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大湾区内地九市2021年约有大型企业4000家、中型企业2.7万家、小型企业27万家和微型企业250万家。这些企业贡献了约18万亿元对公存款、9万亿元对公贷款,创造了约3000亿元银行业对公业务收入。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梁国权认为,大湾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仍将不断攀升,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充满希望的前景。基于当下大湾区市场现状,商业银行应当充分结合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打造新的发展方向。

近日,汇丰中国副行长兼大湾区办公室总经理陈庆耀表示,随着区内多项世界级跨境交通设施相继落成,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正加速形成。区内居民对工作、生活、投资、经商或创业的选择已逐渐跨越城市边界,在更为广阔的区域里谋求发展。

大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跨境流动也为金融服务业带来更多新机遇。相关调查显示,在有兴趣把握大湾区内地城市机遇的香港居民受访者当中,有七成已经在内地银行开立账户,超过八成正考虑在内地置业,更有超过85%表示对跨境医疗保险感兴趣。此外,六成受访者计划在香港和内地都持有金融资产。

“随着人员流动日趋频繁,区内居民也期望在支付、融资、财富管理、保险等方面获得更便捷的无缝金融服务。相信未来粤港澳三地的相关政策和监管框架将进一步衔接融合,促进金融机构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大湾区居民的金融需求。”陈庆耀进一步指出。

商业银行如何发力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持续落地、监管逐步完善,以及疫情冲击对行业格局及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端带来诸多变化,贝恩公司方面建议,银行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行动,制定适合自身的大湾区中小企业战略,抓住大湾区千亿级中小企业市场发展机遇。

首先,全面复盘并分析自身在各行业、各业务方面的核心能力:目前在大湾区的中小企业业务情况如何,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银行自身的核心优势在哪些方面;此外,通过定量分析、定性研讨,明确战略发力点“一纵一横”。

具体来看,一方面,银行需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客户基础,认真评估相关行业吸引力,确定重点发力行业,以利于集中总分行精锐资源,上下联动,夯实目标行业洞察与积淀,做到“一纵”。

另一方面,银行需要根据重点行业特征及其关键金融需求,结合自身产品能力积累,确定“一横”,即优先打造的银行解决方案,并尽可能以通用解决方案+行业定制化的方式,高效服务各重点发力行业。

贝恩公司认为,银行应该沿着目标客户所在产业价值链,梳理经数字化赋能的潜在生态场景,并结合自身的战略意图、对场景的适配能力、相关方合作意愿等,综合考量,以敲定合作场景,进而围绕其打造差异化的营销、产品、风控及运营解决方案。

在与生态伙伴的合作过程中,银行应持续优化对接流程及内部的运营工作,以支持业务规模化发展,从而尽早确立双赢的盈利模式。还需完善并夯实发展所需的支撑体系,如技术、组织、运营模式等。从战略到落地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等都需要根据新的业务需求进行及时调整,否则将会功亏一篑。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对公业务 大湾区对公业务 商业银行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原创
新闻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