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升至2.25%-2.50%。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四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6-7月累计加息达150个基点,幅度为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最大。
记者注意到,有机构人士预计,美联储放缓加息时点最晚或于今年第四季度出现,到今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水平或为3.5%左右,美债利率或震荡运行。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内方面,总体看,债市既有利多因素,也有利空因素,二者参半。一方面,经济仍受疫情影响,存在稳增长压力。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像2020年那样快速退出,资金依然充裕,银行间市场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处于低位1.5%。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政府表态不追求过高的经济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
整体来看,尽管短期面临美债收益率持续高企这样的不利因素,但长期来看,境外机构的债券持有量应该还是会进一步增加。
如何看待美欧加息进程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告诉记者,在美联储将基准利率再次上调75个基点后,美国政策利率达到2.25-2.50%区间,处于广泛认为的“中性利率”水平。这一节奏符合美联储官员前期引导,以及近两周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利率期货市场的预期。
此外,美联储从9月开始将每月被动缩减60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机构债券和MBS(抵押支持债券),符合5月公布的缩表指引。
总体来看,美联储7月声明维持了美国通胀仍高、就业市场强劲、通胀风险仍偏上行的判断。尽管经济活动显露疲态,但鲍威尔声称,目前美国就业增长,工资也强劲增长,这与经济衰退的表现不一致。
“本轮通胀不仅仅是受到需求端的拉动,更是受到供给端偏紧的影响,包括疫情所导致的供应链危机以及地缘政治等风险事件引发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等。”温彬进一步指出,通过紧缩货币本身无法消除供给端的冲击,而只能是通过抑制总需求,并将经济推向衰退从而降低通胀水平。
因此,从理论上讲,在美国经济陷入实质性衰退前,将物价降至合意区间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温彬指出,在经济增速放缓和债务风险担忧双重掣肘下,预计欧央行加息进程会缩短,9月大概率加息50个基点;然而鉴于欧洲较美国或更快步入衰退,即便欧元区核心CPI目前并未出现明显拐点,未来欧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大概率也要早于美联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美联储延续“收水”(量化紧缩)利好美元;从趋势看,欧洲面临的政经局势更加复杂,这也意味着美欧在经济基本面与政策面方面存在显著不同。
降低加息幅度预期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发表最新机构观点指出,美联储再次上调利率75个基点,并未更大幅加息100个基点,提振投资者情绪,标指及纳指分别反弹2.6%及4.1%。
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说,9月可能需要再次“异常大幅”加息,但强调最终取决于经济数据。他称,美国经济已开始降温,最近的支出和生产指标已经走软,但鉴于劳动力市场仍然强劲,他不认为经济陷入了衰退。
瑞银方面指出,鲍威尔的言论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将会降低加息幅度的预期。议息会议结束后,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显示,今年美联储加息幅度的预期下降约10个基点,年末利率约为3.25%。另外,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盘持平,而2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6个基点,收益率曲线“倒挂”的程度减少。
在中信证券联系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预计美联储放缓加息时点最晚或于今年第四季度出现,判断今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水平或为3.5%左右,美债利率或震荡运行。
“我们认为若通胀于第三季度磨顶,美联储放缓加息时点或出现于今年第四季度;若通胀于第三季度较早的出现放缓迹象,美联储或于9月开始放缓加息。”明明表示。
短期内,加息预期降温叠加通胀预期企稳或下降或将构成美债利率的下行压力,但在政策利率水平的支撑下,美债利率下行空间有限,同时此前衰退预期或过强,短期内美债利率或将震荡运行。
预计债市波动有限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方面,总体看,债市既有利多因素,也有利空因素,二者参半。
一方面,经济仍受疫情影响,存在稳增长压力。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像2020年那样快速退出,资金依然充裕,银行间市场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处于低位1.5%。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政府表态不追求过高的经济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
吴照银进一步指出,与此同时,政府开始关注通胀,强调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主要支撑是“就业稳物价稳”,“注意防输入性通胀”。因此,下半年宏观政策会稳增长,同时也会关注通胀。
在吴照银看来,货币政策既不会退出收紧,但也难加码放松,债市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引。年初至今,债市一直在狭小区间波动,市场格局相对均衡,预计债市将继续保持平稳,波动相对有限。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近期货币政策关注通胀情况,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强调“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信号释放动摇宽松预期。
事实上,从6月15日国常会指出“既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既可以看作对于“不搞大水漫灌”的强调,也透露了央行操作需要预留政策空间,超预期的流动性投放(包括降准等传统总量型货币政策操作)出现概率偏低。
“预计随着经济将进入全国性的疫后修复阶段,政策将更多聚焦于宽信用目标。”中信证券指出。
收益率或出现上行
吴照银也告诉记者,对于下半年经济增速、政策力度不宜期望过高。国内虽然出现输入型通胀的苗头,但国内能源价格稳定,粮食丰收,物价压力明显小于海外。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只有1.0%,自2020年至今从未超过1.3%。
瑞银证券中国利率策略分析师夏愔愔告诉记者,利率方面,在目前的宏观经济组合下,倾向于认为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益率上行。
“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的上行压力一是来自于股市情绪的提振,或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债市的情绪。”夏愔愔表示,下半年有可能是三季度末,A股市场会有更为明显的估值提升,所以需要关注届时股市情绪的提振会不会对债市情绪有一定的压制。此外,需要关注通胀数据走势和市场情绪的变化。
外资需求方面,夏愔愔表示,尽管短期面临美债收益率持续高企这样的不利因素,但长期来看,境外机构的债券持有量应该还是会进一步增加,政府也在为便利外资进一步参与市场而采取更多的措施。此外,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里的占比也在持续上升。因此,长期来看,境外机构持债量应该会有所增加。
巴克莱外汇、宏观策略师张蒙表示,6月外资对人民币债券的持有量连续5个月下降,但与3月创纪录的资金流出速度相比有所放缓。继5月下降977亿元之后,6月下降861亿元。这种平仓行为似乎在7月停止,持仓量再次攀升,买入的标的主要集中在短期国债上,预计7月整体可能会有5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在周茂华看来,从趋势看,国内经济发展前景、股市走势确定性高,人民币资产与其他市场关联度不高,人民币汇率走势平稳。此外,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也在加快,在全球政经前景复杂、市场波动剧烈环境下,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