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来自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为3.45亿港元,同比增长了235%;危疾、医疗保险及终身寿险分别占保单的份额为31%、31% 和28%。虽然保费基数不大,但内地访客对香港寿险类业务的投保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
受疫情影响,香港来自内地保费业务近两年出现大幅下降,2021年香港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仅为7亿港元。业内人士表示,香港保险产品对消费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预计通关后保费规模将有所上升。但随着内地保险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完善与优化,香港保险产品对内地客户的吸引力也正在下降。监管也曾做出提示,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消费者需要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
一季度香港内地访客保费有所反弹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从寿险市场业务来看,2022年一季度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总额为1389亿港元,同比下跌0.2%;主要包括个人人寿及年金(非投资相连)业务,其保费收入为1133亿港元,同比上升0.1%;个人人寿及年金(投资相连)业务,其保费收入为79亿港元,下跌17%;以及退休计划业务,其供款为158亿港元,上升9.2%。
其中,一季度来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为3.45亿港元,与2021年第一季的低基数相比上升235%。而来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占个人业务总额0.8%。此客户群组购买的保单中约96%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即非一笔过支付),危疾、医疗保险及终身寿险分别占保单的份额为31%、31% 和28%。
从今年一季度来看,虽然总体保费基数不大,但内地访客对香港寿险类业务的投保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
一位香港资深保险经纪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香港能否通关对内地客户投保影响非常大,因为在疫情背景下,很少会有人为了专门去香港买保险而去承担来回隔离。她还表示,目前澳门的通关效率比较高,很多香港公司与在澳门的部门实行了联动,使得消费者能够去澳门投保。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近日表示,大湾区是香港参与内循环的最佳切入点,大湾区保险售后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一项为加强与大湾区保险市场联通、积极参与内循环的政策措施。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推动措施早日出台。
保费断崖式下跌 消费者赴港购险需谨慎
疫情以来,香港来自内地保费业务近两年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香港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为434亿港元,到了2020年仅为68亿港元,同比下降了84.33%;到2021年香港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仅为7亿港元。
何时通关成为了保险经纪人们关心的话题。另一位香港保险经纪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其公司与平安银行(行情14.35 +1.34%,诊股)、国泰君安(行情14.98 +1.28%,诊股)等建立了银保关系,专做超高净值人群的海外保险和信托,由于疫情影响,现在也开展不了业务,因此急切地想知道何时能够通关。
“从产品设计等方面来看,香港保险对消费者而言确实很有吸引力,如果香港通行没有限制了,后续来自内地客户的保费肯定会上涨,但上涨多少并不好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郭振华教授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一位香港保险从业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与内地的保险产品相比,香港的重疾险有分红,是美元资产,条款细节会做的比较好;香港高端医疗险对接境外优质资源,对境外就医有需求的客户比较友好;理财方面,香港的储蓄险预期收益率会比较高,最多有9个币种。总体来看,香港保险有一定的优势,无论是红利还是条款上,也是配置海外资产的一个选择。
但近年来,随着内地保险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完善与优化,香港保险产品对内地客户的吸引力也正在下降。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间,香港内地访客新单保费分别为149亿港元、244亿港元、316亿港元、727亿港元。但在2017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为508亿元,较2016年下降了30.12%。2018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继续下降,为476亿元。
监管趋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原中国保监会在2017年6月发布了《严厉打击境内机构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产品行为》的通知,指出将持续关注境内非法销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险产品行为,特别是对为香港保险机构或者其他机构销售或促成销售保险产品的行为,一经发现,将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内地消费者购买香港保险,需要注意读懂合同条款,香港保险的条款有固有的术语和行文方式,此外,还需要注意两地的法律差异。原保监会也曾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做出提示: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需要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