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四川省启动了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
持续的高温和干旱一方面减少了四川省水电出力,今年7月以来,四川各江河流域来水较往年同期偏枯5成以上,根据四川日报报道,至8月中旬,四川水电日发电量大幅下降,天然来水电量由同期约9亿千瓦时下降至目前约4.5亿千瓦时,降幅达50%,且以日均2%的速度持续下降;另一方面,高温推高了用电量,加大了当季的电力缺口。
四川是水电大省,截至2021年底,四川水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超过77%,在丰水期,四川省水电出力接近8成。
四川省曾颇费心力地解决水电丰季弃电的问题——2016年,四川省曾有141亿千瓦时富余水电无法上网,四川省为此采取的措施包括严控燃煤火电发展、全面停止小型水电、加快建设电力外送通道等。
但在今年的极端气候下,水电遽然由丰转枯。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主任、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今年四川省出现缺电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种气候变化是“超出预期的”,电力系统因此也难以有相应的准备。
目前能够采取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降低工业用电,以保居民用电;另一个是加大各地的支援,按照国网四川公司披露的信息,目前多省支援的中压车已陆续抵达四川。
从2020年开始,湖南、广东、东北、四川等多省偶发电力紧缺情形,曾鸣认为这些区域的缺点原因不尽相同,和当地电力结构、电网结构相关,但在其后也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即火电作为一种稳定的能源供给,因煤炭价格等原因出现的整体波动。“清洁能源在电网中占比逐渐提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引入市场化的机制来平衡电网供需。”曾鸣说。(以下内容根据曾鸣口述整理)
经济观察报:四川此次电力紧缺的主要原因是干旱带来的水电“丰季不丰”,对于电力系统,这种情况是超过预期的吗?一般而言,应对这一情况,是否应该有相应预案?预案能否完全避免这种情况?
曾鸣:四川此次出现的极端天气,属于1961有气象记录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高温酷暑,同时伴随着干旱少雨,水电出力减了一大半。此外,高温酷暑带来了居民用电需求急剧增加。一边是水电出力减少,一边是用电需求增长,一供一需就出现了极端的缺电。这是不正常情况下,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属于极端天气,针对这种情况,是很难有预案的。
在紧急状况下,地方政府和电网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多省支援的中压车,工业用电让电于民以及倡导各类用户节约用电等,这些是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预案。
经济观察报:外输电力是否是此次四川电力紧缺的一个原因?
曾鸣:因为四川是水电大省,省内需求没有那么高,在水电丰季会产生较多的富余电力,而东部省份用电需求较高,因此逐渐建立了四川的外送电力通道,输送省份包括安徽、浙江、江苏等。此次四川电力紧缺后,东送的电力就停下来了,不仅停止,也有一些省份开始将电力返送回四川,希望能够起到调剂的作用。
经济观察报:四川水电占比高的主因是清洁能源转型的需要,还是四川本土地理禀赋的原因?四川的能源结构中水电占比高是一个可选项还是必选项?
曾鸣:四川水电占比高是它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因为四川大江大河比较多,在大力发展水电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水电属于清洁能源,国家从政策上是鼓励支持的,特别是在“双碳”目标提出后。基于上述两点原因,四川省的水电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目前水电装机量在整个省发电装机量中占比接近80%。
经济观察报:如果这一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趋势,四川省应该如何应对?
曾鸣:如果今年的气候状况是一个长期变化,或者将会较为频繁地出现,那么四川省就需要做一些应对了。一方面是电力结构要继续优化,诸如火电、光伏发电、风电等多种能源结构的占比要进一步提高,形成多能源互补的能源结构。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进一步在储能上下功夫。此外,在需求侧上,要做好需求侧的响应措施,在电力需求的波峰波谷上做好调节,建立一个更加新型的电力系统。
经济观察报:2020年至今,湖南、东北、四川、广东等多地均出现了电力紧缺,这些事件都是独立存在的还是有一个共同的结构背景?
曾鸣:上述地区从南到北,每个省份出现电力紧张的原因各不相同,这个和当地用电结构、电网结构、发电结构相关。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原因:中国的电网以火电为主,但是电价的市场化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从2020年年底开始煤炭价格出现较大的增长,其成本的上涨难以通过电价进行传导,对于电力系统就带来了压力,比如在盈利结构、现金流方面,这也对电网整体带来了一些影响。在这个背景下,上述各地的电力紧缺还是和当地的电网、发电、用电结构有关。
经济观察报: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峰谷特征对电网带来了较大压力,如何更好平衡新能源的发展和电网的稳定?
曾鸣: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最主要的一个特征是出力的波动,因此需要多种电力资源来保证电力的供需平衡,当一个电网中清洁能源占比逐渐增长时,电网的稳定和经济性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实现绿色转型,但也需要做好电力资源的调节和匹配,需要在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做好绿色转型,这不仅是指电网的稳定性,同时也要保证电网的经济性。要实现这两点,需要从电网的整体规划上做设计。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推动电力市场的建设,引入一些市场化机制来解决目前面临的情况。灵活性资源、绿电资源进入市场时,需要市场能够承认其价值,这样电力系统才有积极性,通过政策和市场两种方式,在保障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同时,来逐步推动新能源占比的增加,
经济观察报:在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电力系统可以做出哪些改革以应对上述能源结构的变化?
曾鸣:最后这个问题,实际上指的是如何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问题。我们知道只有通过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才能够更好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市场创新,或者叫做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方面,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的重大项目。管理创新方面也包括两点,一个是业态的创新,一个是市场的创新,总体上是通过电力市场改革,逐步建立吸纳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同时也要吸纳可以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有效调节的灵活性资源进入市场。灵活性资源需要的辅助市场要能够和主市场进行协调,电力市场要能够和碳市场进行融合。形成这样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就能够有利于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