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行情下,2022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已达68只。同时,多只基金发出规模“预警”——资产净值连续多日低于5000万元,已到清盘边缘。
分析人士指出,面临清盘的基金,大多是投资业绩不佳的产品,在投资者赎回后规模下降成为迷你基金。特别是中小基金公司在震荡行情下勉强成立的产品,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触及清盘线。不过也要看到,在公募基金蓬勃发展期,基金产品形成“进退有序”格局,既是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也是对基民利益的有效保护。
有助于形成良性“代谢”
除已经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外,还有不少基金游走在清盘边缘。
5月以来,有易方达中证全指建筑材料ETF、申万菱信安泰瑞利中短债、天弘中证沪港深物联网主题ETF、易方达中证沪港深500ETF、国泰惠盈纯债、融通中债1-3年国开行债券指数等多只基金发布了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记者发现,其中某些发出规模“预警”的基金产品成立尚不足半年。
某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基金清盘通常存在两方面因素:第一,基金规模过小,持有人会不可避免地因为非投资因素如其他持有人的赎回等,被动承担一些净值波动风险;第二,是为了避免投研力量分散,提升基金公司内部运作效率。
此外,对于濒临清盘的基金,还有一些基金通过持有人大会审议持续运作、修改终止条款来“护壳”。例如,5月11日,泰达宏利基金发布公告称,泰达宏利全能优选(FOF)决定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提议持续运作泰达宏利全能优选(FOF)。截至5月19日,该基金最新规模为1800万元。
上海某基金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持有人大量赎回,也说明投资者对该基金不看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基金清盘是市场的良性“代谢”,也保证市场长期处于一种有效合理的机制当中。
对此,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基金公司已经意识到,“保壳”没有意义,在形成足够丰富的产品库后,没有竞争力、市场活力的产品就应该考虑清盘;另一方面,“保壳”的成本很大,可能花费大量心血也并未达到预期结果,市场也不认可,很快又再次沦为迷你基金,不得不清盘。
“进退有序”将越来越明显
实际上,在优胜劣汰趋势下,业绩不佳的基金清盘,逐步成为常态和行业共识。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称:“基金行业的发展,好比一个流动的蓄水池,既要有活水流入,也要为死水排出提供顺畅通道。这既是基金投资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也是对基民利益的有效保护。”
“公募基金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未来3-5年,基金市场‘进退有序’态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认为,新发基金会维持较快发行速度,规模小的绩差基金也会维持在一个合理的退出节奏,但不会非常频繁。
华南某投资分析人士表示,基金清盘虽然和行情有密切关系,但具体到基金公司层面来看,中小基金公司处境更为艰难。在产品同质化之下,中小型基金公司缺乏渠道、品牌等优势,其基金产品规模往往偏小。特别是在震荡行情下,勉强成立的新基金业绩不佳,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触及清盘线。
5月中旬,证监会下发《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指出,为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促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对存在“产品开发能力弱,迷你基金、基金清盘、募集失败、已批未募产品变更注册数量较多”等6种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在法定注册期限内采取暂停适用快速注册机制、审慎评估、现场核查等审慎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