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湾区内金融合作的重要创新,自2021年9月10日正式启动以来,跨境理财通一直备受关注。
央行广州分行官网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跨境理财通开展半年来(截至2022年3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合计25836人,包括港澳投资者16726人,内地投资者9110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8941笔,金额82880.54万元。
数据方面可以看到,目前跨境理财通业务运行平稳,规模正不断扩大。有市场参与者表示,希望在跨境理财通第二阶段看到更大的额度和更复杂的产品,这将吸引机构投资者并创造更完善的投资环境,从而推动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潜在的保险通。
关注长期稳健产品
5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官网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深圳地区新增试点银行名单。此次新增的银行仅有一家,为深圳农商银行,这也是全国首家具有“跨境理财通-南向通”业务资格的农商银行。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跨境理财通内地试点银行已覆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城商银行,及本轮加入的农商银行,目前已增至28家。
恒生中国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购买“跨境理财通”产品的客户对多元资产配置的意识比较高,主要选择的投资产品为中风险的均衡和价值型基金。
“从与客户沟通的情况看,南向通客户感兴趣的产品多为潜在收益较高的股票、混合基金和港股投资等;北向通的客户除了对基金感兴趣外,也对存款及结构性存款表达了浓厚的投资意向。”相关负责人表示。
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业务数据上看,客户参与积极广泛,主要关注长期表现稳健的投资产品,总体资金双向流动较为均衡。
有资管行业从业人士告诉记者,资产配置方面,从客户的需求来看,近段时间宏观经济和外围市场面临的复杂因素导致股票市场的下行,在情势明朗前,配置固收类资产相对稳妥。
中银研究院指出,目前境内端的基金产品虽然数量多,但投资标的同质化比较严重,而境外发行基金的投资范围更广泛,更能满足境内客户的多元化投资需求,境外投资基金从长期看对南向通客户拥有更多吸引力。
另一方面,港澳市场缺乏稳定可靠的人民币固收类产品的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因此对境内人民币稳健类理财需求会持续增长。
发展受到普遍关注
整体来看,“跨境理财通”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三地银行在账户基础、业务系统、网点布局等硬件设施上进行对接,在营销服务、业务规则、投诉处理等运行规则上实现衔接,下一步要推动机构联动,提升整体服务优势。
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长王志毅认为,在开通理财通的服务上面,是否便捷也将影响大湾区人民的投资热情。以北向通为例,仍然要求港澳居民在境内银行开立一类账户,意味着如果原先没有开过户的个人需要至境内银行柜面面签。
“另一方面,单个投资者100万元人民币的额度对于真正的高净值人群来说吸引力也不大,这些原因可能造成理财通试点初期的额度使用情况较少。”王志毅进一步指出。
普华永道中国资产及财富管理总监王娟表示,目前的旅行限制意味着跨境理财通的交易量仍然很低,但这项计划的市场潜力巨大,受访者普遍非常关注它如何发展。
“他们希望在跨境理财通第二阶段中看到更大的额度和更复杂的产品,这将吸引机构投资者并创造更完善的投资环境,从而推动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潜在的保险通。”王娟称。
近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稳步推进高水平开放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务境外投资者及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继续推动扩大QDII额度,拓宽公募基金海外市场投资渠道。
此外,稳步有序推动产品双向开放,持续推进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业务,稳妥拓展ETF互通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推动股票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