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滚动 >

曹操观沧海全文_曹操 观沧海_热推荐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23-06-01 10:52:30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1、原诗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相关资料图)

2、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3、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   幸甚至哉(zaī),歌以咏志。

7、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8、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

9、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10、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11、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12、 [编辑本段]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13、   碣(jié)石:山名。

14、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15、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与此。

16、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荡的样子。

17、   竦 峙(sǒng zhì):高高耸挺立。

18、竦通“耸”,高。

19、峙:挺立。

20、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1、   星汉:银河。

22、   幸:庆幸。

23、   至:极。

24、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25、   咏志:即表达心志。

26、   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

27、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28、 [编辑本段]赏析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29、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30、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31、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32、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33、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5、”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

36、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37、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38、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39、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40、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1、”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42、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43、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44、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45、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46、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7、”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48、 [编辑本段]特色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

49、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

50、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51、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

52、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3、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54、“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

55、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56、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

57、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58、“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

59、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60、《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61、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62、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

63、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64、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

65、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66、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67、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68、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

69、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

70、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1、澹澹,水波动荡状。

72、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

73、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74、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

75、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76、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77、”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78、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79、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

80、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8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82、”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

83、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

84、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85、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86、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87、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88、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

89、这是很精当的。

90、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91、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和乐时加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92、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93、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94、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bo,二声)州市)人。

95、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96、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97、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98、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99、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100、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101、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102、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103、封魏王。

104、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105、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106、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07、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108、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109、散文亦清峻整洁。

110、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111、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112、留下了20几部作品。

113、 [编辑本段]译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11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15、)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11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17、)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118、(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119、 )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120、(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21、)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12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123、(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24、) (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志向.(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5、)译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126、(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27、)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12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29、)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130、(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131、 )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13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33、)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13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135、(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36、) (这两句用了互文的手法) 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137、(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38、)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沧海 “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

139、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

140、苍海:即沧海,大【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海。

141、 “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

142、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

143、《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è),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

144、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

145、 澹澹 “澹澹”的本义是水波动的样子。

146、本诗“水何澹澹”即用此义。

147、还可以形容心神恬静的样子。

148、如刘向《九叹·愍命》“情澹澹其若渊”。

149、又可形容广漠。

150、如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151、(澹澹:形容天空辽阔广漠。

152、) 萧瑟 “萧瑟”,是联绵字,用作形容秋风的声音,出自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153、本诗“秋风萧瑟”用本义。

154、又写作“萧飒”。

155、 “萧瑟”又可用来形容寂寞凄凉。

156、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157、” 灿烂 “灿烂”是叠韵联绵字,光彩耀眼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辞藻华美。

158、本诗“星汉灿烂”,灿烂,光彩耀眼。

159、张衡《思玄赋》“文章奂以灿烂兮”,灿烂:辞藻华美。

160、又写作“粲烂”。

161、 歌以咏志 诗歌的附加语。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投资
探索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关于我们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