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博物馆福泉山遗址考古工作站揭牌(引题)
(相关资料图)
“古上海的历史年表”有了考古根据地(主题)
文汇报记者 李婷
昨天是“国际古迹遗址日”,上海博物馆福泉山遗址考古工作站在青浦区重固镇揭牌。这是继青龙镇遗址考古工作站后,上海成立的第二家考古工作站,标志着福泉山遗址保护利用进入新的阶段。该遗址历年出土的文物珍品,将亮相上海博物馆6月20日举行的“何以中国”系列第二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
“以往在这里考古,我们租住的是民房,条件有限、库房安保不够完善,出土文物和工作人员还要经常搬家。现在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工作人员长期扎根于此,可以更安心、扎实地推进福泉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整理研究。”长期从事上海地区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说。
福泉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在持续推进中,不断有新的成果。图为福泉山遗址考古工作站文物库房展台上陈列的出土玉器。 文汇报记者 叶辰亮摄
福泉山遗址是环太湖地区一处重要的良渚文化遗址,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年以来马家浜至唐宋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被誉为“东方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自1979年首次试掘至今,这里出土了大量文物,尤其是吴家场权贵墓地发现高等级随葬品和精美文物,充分说明此处是上海地区良渚文化晚期重要的政治中心。其中装饰有神人兽面纹的象牙权杖在上海地区乃至全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十分罕见,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意义。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为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同类型遗址提供了重要线索,对认识中国早期文明具有关键性的作用,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入全国150处大遗址之一。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透露,福泉山遗址自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至今已有60余年。根据大规模考古勘探,确认该遗址的地下埋藏规模超过100万平方米。而到目前为止,历年的发掘面积不到4000平方米,对该遗址内涵的发掘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于考古界正在积极推进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两大重要课题,福泉山遗址是其中一把非常关键性的钥匙。
为了持续做好福泉山遗址的挖掘研究、整理阐释、保护利用工作,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博物馆、青浦区文物局以及重固镇人民政府共同推动成立了福泉山遗址考古工作站。该工作站占地面积1255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记者看到,这里有资料室、库房、修复室,不仅将承担考古发掘、整理修复等功能,还将推出研学体验、展示教育等活动,与广大市民共同分享考古成果,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惠及更多人。
为了将最新的考古成果直观展现给大众,上海博物馆将于6月20日推出“何以中国”系列第二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展览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带领大家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讲述中国自己的“文明”故事。届时,福泉山遗址历年出土的文物珍品将悉数登场。
“这个展览是长三角文博一体化的生动实践,三省一市的博物馆都将拿出重磅展品参展,共将汇聚300余件文物。”陈杰说,从这些文物身上可以看出,早在几千年前,沪苏浙皖的先民就拥有共通的文化认同,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皆相似。“这就是为什么讲到长三角一体化,大家很有认同感,因为有历史基础和文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