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滚动 >

从200元到4元 核酸检测机构开始不赚钱了么?

文章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 2022-05-10 08:25:36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核酸检测市场再次迎来大调价。

自5月以来,北上广深等地区接连宣布实现核酸检测常态化,陆续推进了免费核酸检测;并且多地进行了又一轮核酸检测降价,目前核酸检测每人份的政府采购价已经低至3元左右。

在2020年疫情的爆发,让核酸检测需求井喷式爆发,国内核酸检测市场规模出现了15亿元的巨量增长。在此背景下,从检测设备、试剂生产商,到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商,再到第三方检测机构,一条以核酸检测为核心的新冠病毒检测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并且也带来了产业内公司业绩大涨的神话。

随着2021年年报、2022年一季报披露工作渐入尾声,核酸检测产业上下游公司,纷纷交出2021年的“成绩单”,头部公司们营收净利润遭到“大变脸”,同比大幅下跌。

核酸检测大降价

“5月2日至5月4日,村里组织了三次核酸检测,都是免费的。”谈到最的核酸检测经历,家住北京大兴区庞各庄的王晓曦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之前,在大兴区人民医院做核酸检测,一人一管的单检需要花费24.9元。”

5月2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项目价格的通知》,将单样本核酸检测价格由原来的每人份24.9元降至19.7元,降幅超过20%;混合检测的价格由5.9元降至3.4元,降幅达42%。

很多人还记得,两年前,核酸检测的最初定价还是200元/人份。当时做测试时,为了能快些出具核酸检测报告,部分机构还会向用户收取加急费用,从一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之后,随着更多合格企业获得核酸检测资质,药企产能进一步提升,以国家医保局为主导,先后发布多次全国调价通知,各地核酸检测费用陆续下降,其中,单检的每人份价格从180元、80元、60元、28元,直至降至目前的19.7元。

不仅是核酸检测降价,北京市医保局还指出,对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及配套耗材,也做了限价,最高指导价为6.7元/人份,要求企业报价不得高于最高指导限价和省级集中采购中选价格。具体来说,检测试剂最高指导限价为4.3元/人份,提取试剂、采样管产品的最高指导限价分别为1.6元/人份、1.0元/人份。

参考北京定价,自5月6日起,河北省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单人单采最高限价每人份19.7元,混合检测的最高限价为每人份3.4元。

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常态化检测工作稳有序实施,为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开展检测,北京市医保局表示,自5月3日起,本市核酸检测对市民免费,所需费用由财政资金和医保基金共同负担。

北京市不是唯一一个核酸检测免费的地区。为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多地实行免费核酸检测。

5月1日到6月30日,上海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实行免费核酸检测;5月3日,深圳宝安485个免费核酸检测采样点公布;5月4日,广州统筹两万余名医护人员,为市民提供免费核酸检测服务;杭州预备全市布设10000个免费核酸采样点。

此前,安信证券分析师结合万孚生物、东方生物等几家主流检测试剂盒厂商的财报,大概测算出目前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每份均生产成本约在3元-5元,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因此,此次降价后,相关企业的毛利率也被压缩至非常狭窄的空间。实际上,早在2021年,部分企业,就因为新冠核酸试剂和检测单价下降,毛利率出现显著下滑。例如,根据财报,圣湘生物去年的毛利率就同比下降了8.36个百分点,之江生物核酸检测试剂业务毛利率也同比下降了13.85个百分点。

为什么核酸检测的价格能一降再降?

对此,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医保局一方面降低核酸检测耗材的价格,另一方面降低了医疗服务中的人工成本。而且,核酸检测的仪器在经过更大范围应用后也相应地降低了成本。

同时,丁一磊说:“经过多轮降低价格之后,无论是政府财政还是医保基金,以及群众的个人负担都会有显著下降。”

当然,随之而来的是,A股市场上的核酸检测相关公司的业绩“风光不再”。

头部公司业绩踩下“刹车”

在2020年,随着核酸检测需求井喷式爆发,其市场规模出现了巨量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从2018年至2020年,国内核酸检测的市场规模从90亿元增长至121亿元,2021年再度增长到132亿元。

一部分相关公司的业绩也随之迎来了大幅增长。国家药品监督局官网显示,2020年,6家企业6个新冠病毒检测产品获批应急上市,之江生物、圣湘生物位列其中。财报显示,之江生物在2020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 692.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708.96%,总市值一度达到140亿元。圣湘生物则在2020年收入增长了12倍,归母净利润增长65倍。其中,该公司仅核酸试剂一项,就创造了20亿元的净利润。

此外,金域医学作为最早参与核酸检测的第三方实验室之一,截至2020年年底,在中国范围内,开展核酸检测量累计超过3200万人份,约占同期全国总体核酸检测量十分之一。海通证券估计,金域医学2020年核酸检测业收入在23亿元以上,贡献净利润7亿元以上。

金域医学的同行艾迪康,仅2020年,靠着新冠检测业务豪赚20多亿元,为公司提供30%-40%的营收。2022年3月,艾迪康提交招股书,准备登陆港股主板。还有达安基因、明德生物、东方生物、华大基因等,整个病毒检测产业链都在2020年迎来了业绩爆发。资本市场上对该类概念股的估值,也水涨船高。截至2022年4月,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已经完成约115亿人次的核酸检测。

但是,随着2021年度财报和2022年一季报披露工作渐入尾声,A股市场上的核酸检测概念股们,却都失去了往日风光,营收和净利润“变脸”。

圣湘生物这家去年8月刚登陆科创板的公司,一上市即曝出营收、净利润双降;据其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5.2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4.29%。去年上市当日,圣湘生物股价曾飙升至151.79元/股的高点。但截至今年5月6日收盘,其股价已跌至45.50元/股。

之江生物也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2021年实现营收20.19亿元,几乎与2020年持;净利润仅为7.59亿元,同比下滑18.61%。

甚至拥有核酸检测试剂、检测服务两大业务的华大基因,也没能阻止业绩下滑,2021年营收同比下滑19.4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0.08%。而且,在最新的2022年一季报里,华大基因营收净利润还在下跌,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下降8.52%;归母净利润3.30亿元,同比下降37.06%。

面对业绩下滑,上述多家公司均表示,是由于全国多地对试剂盒实施降价集采,使得核酸检测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导致的。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从最新情况来看,“(核酸检测)需求应该不会下降,主要是价格是下降,企业们利润空间可能缩小。”

另类“求生”

实际上,这条产业链上的企业们也清楚,核酸检测的红利并不能持久,应当早做“未雨绸缪”。

余丰慧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对于靠核酸检测业务而收获业绩增长的药企,需要注意的是,产品不能太单一,特别是不能企业业绩都依托到某一产品上。“毕竟红利都是具备阶段的,简而言之,‘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总监徐剑波也对媒体表示,核酸检测上下游公司需要提前布局,并侧重于其他非核酸检测业务的开发和拓展,以提供未来持续的现金流。

达安基因作为体外诊断服务提供商,在2020年,其自研的新冠病毒检测产品获批应急上市,成为首批入局的公司之一。但现在,它已选择回归主业。公司在互动台上回答投资者称,未来,公司将“聚焦于临床诊断技术和产品,做大做强PCR技术、产品和市场领域,推进发展分子诊断及其他先进诊断技术、产品和市场领域。”

易瑞生物也在2021年年报中作出了风险提示称:其体外诊断快速检测业务在未来业绩增长具有不确定、不可持续。在互动台上,公司表示,“未来将以深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业务、巩固并扩大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市场份额为首要任务。”

同时,部分企业如华大基因、复星医药、明德生物、迈克生物、迪安诊断等,在其核酸检测试剂产品获批上市后,又选择了将业务聚焦在抗原检测试剂产品上。

据《财经天下》周刊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4月29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1个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涉及华大基因、明德生物以及复星医药等企业。此外,迈克生物、华大基因、迪安诊断、明德生物等已斩获海外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上市资质。

新冠病毒检测抗原有两种路径,一种是目前大规模推广的核酸检测,还有一种即为抗原检测。相比于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更方便、快捷;缺点则是敏感稍差。2021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将抗原检测定为核酸检测的有效补充手段。

同为抗原检测头部公司,万孚生物在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6.25亿元,同比增长276.87%;净利润为9.04亿元,同比增长481.32%。也就是说,它在第一季度赚的钱已经超过了2021年一年。九安医疗也因与美国签订了抗原检测试剂的大额订单,在两个月内股价上涨超10倍。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新冠核酸检测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控制变为盈利的最终路径,未来不排除有企业会直接选择退出市场。

关键词: 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降价 核酸检测机构 核酸检测试剂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原创
新闻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