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三角的经济版图正在重构。8月30日,我国首条跨海高铁——新建福(州)厦(门)铁路(以下简称“新建福厦高铁”)全线铺轨贯通。通车后,福州、厦门将现“一小时生活圈”,厦门、泉州、漳州闽三角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
闽三角地区包括厦门、泉州、漳州三市,一直以来在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方面发展强劲,已发展如文旅、金融及现代服务业等更多特色产业。但夹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之间,也让闽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备受“虹吸效应”影响。
“半小时交通圈”倒计时
新建福厦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正线全长277.42公里,全线共设8座车站,北起福州市,途经莆田市、泉州市,南至厦门市和漳州市;北端衔接合福铁路、温福铁路,南端衔接厦深铁路、龙厦铁路,先后跨越湄洲湾、泉州湾、安海湾3个海湾,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车后,福州、厦门两地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厦门、泉州、漳州闽三角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
镜头倒回到2004年6月。福厦铁路首次经国务院批准立项,一座超级工程由此开始规划。
2005年9月福厦铁路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7月20日,福厦铁路全线贯通。12年后,随着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主塔成功封顶、湄洲湾跨海大桥顺利合龙,新建福厦铁路关键控制性节点顺利打通。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八纵八横”的新高铁网络,闽三角也成为我国交通发展的红利享受区,新建福厦高铁开通后将为打造福建沿海“一小时经济圈”提供强劲动力。
经济版图焕新
“高铁将拉动经济,纵横的高铁网也将改变区域经济版图。”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中心研究员王鹏表示,闽三角地区一直以来在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方面发展强劲,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闽三角拥有历史经济发展优势,未来有良好发展潜质。
一直以来,闽三角地区的厦漳泉三市工业产业集群聚集,集约发展优势凸显。2010年,三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879亿元,占福建省总量的54%。十年来,三市已形成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目前,厦漳泉也已发展如文旅、金融及现代服务业等诸多特色产业。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福建GDP总量为24605.36亿元。
王鹏表示,“半小时交通圈”将进一步加快厦漳泉内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消费流的流动,促进闽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
发力重于借力
地理位置上,闽三角地区位于珠三角、长三角之间,上述地区对其辐射素有“强弩之末,鞭长莫及”之说,也有“影响之深,受益长远”的观点。
对此,王鹏分析称,“闽三角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可能形成经济上的‘虹吸效应’,好的资源可能被吸收到长三角、珠三角。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上、数字化转型上,闽三角还需要加把力”。
“‘闽三角’经济地理战略意义重大,对长三角、珠三角的辐射之力、渗透影响之力、反作用之力也不可忽视。其可以‘承珠接长,连接中部’,对抗区域经济边缘化,在‘多角’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洪涛表示,深化闽台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对台优势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其关键正是实施闽三角城市联盟发展战略,打造海峡西岸“区域经济集群”发展优势,“厦泉漳城市联盟”有利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
“跨海高铁全线铺轨贯通是闽三角重要的一个发展节点,对于促进东南沿海城市群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闽南金三角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闽台经济合作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王鹏直言,对于闽三角的未来发展,“可以借力,但更重要的在于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