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间,三全食品2021年年度报告出炉;4月19日,三全食品的股价一字涨停,报收18.47元/股。4月20日,三全食品再次涨停,报20.32元,总市值178.65亿元。
是什么样的业绩引发了二级市场的狂欢?
整体来看,三全食品去年增收减利。分季度来看,2021年,公司在二三季度市场疲软的影响下,通过持续存量产品和渠道结构调整、产品推新、效率挖潜等措施,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9.02%。
另一方面,今年4月初,三全食品推出的预制菜产品市场反响不错。2020年至今,预制菜领域备受资本青睐;近期,A股的预制菜概念股板块也已经多日上涨。
营收近70亿元实现同比增长,净利6亿多出现下滑
自1992年研发推出第一颗速冻汤圆以来,三全食品便扎根速冻食品行业,目前拥有“三全”和“龙凤”两大品牌,在郑州、佛山、成都、天津、苏州、武汉等地建有基地公司,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完善的“全冷链”系统。
2021年,三全食品实现营业收入约69.43亿元,同比增长0.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41亿元,同比下滑16.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5.51亿元,同比下滑3.44%。
三全食品所处行业为方便食品类的速冻食品行业,目前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2019年,在突发新冠疫情的紧急状态下,速冻食品在消费者中快速渗透,近两年,疫情常态化后加强了消费者对速冻食品的便利性和营养性的认知,消费需求稳步上升。
既然需求如此旺盛,三全食品为何增收不增利呢?三全食品给出的解释是,“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公司业绩较高,2021年二三季度遭遇了市场疲软”,据了解,三全食品通过持续存量产品和渠道结构调整、产品推新、效率挖潜等措施,2021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9.02%,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长。
华鑫证券分析师孙山山认为:目前,三全食品在线下已建成覆盖全国各省、市、县销售渠道布局。截至2021年年底,三全食品共有5638家经销商,净增16家。线上方面,三全食品与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 兴盛优选等社区电商以及京东到家等卖场到家平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并将不断加大线上业务投入。2022年,三全食品将着力重点开展新品类的开发和新渠道的布局, 新产品、新渠道的布局成果将逐步显现。
2021年,三全食品餐饮市场实现营业收入约11.71亿元,占全年总营收的16.87%,同比增长24.64%。财报显示,三全食品向特定客户提供标准化半成品及个性化预制品供应服务,目前已与多家知名品牌餐饮连锁企业及大客户形成深度合作。
2021年11月,三全食品发布公告称,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三全食品新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24亿元,用地470亩,建设工期为48个月。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建设内容包括30万吨餐饮产品制造项目等。
预制菜风继续吹助涨股价
4月19日,三全食品的股价涨停,与其成为预制菜概念股有很大关系。
当下,快节奏生活以及家庭小型化趋势衍生出“宅经济”,新消费群体更倾向于简单快捷、多功能的产品。当资本嗅到懒人经济的商机,预制菜随之成为“新晋顶流”。
今年4月初,三全食品推出“菜饭一体”新型预制菜——微波炒饭系列。据了解,这款炒饭无需解冻、拆袋,只需要一个微波炉,加热3分半即可,而且还具备价格优势,单包不到10元。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资本在预制菜领域押宝潜力公司之外,A股上市公司同样积极“开疆拓土”,布局公司中,三全食品、国联水产、新希望、金龙鱼、安井食品、龙大美食、海欣食品、味知香、天邦股份等身影显现。
安信证券研报显示,我国预制菜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规模约为2100亿元,到2025年行业规模有望增长至6000亿元左右。此外,有机构预测,随着我国预制菜行业逐渐成熟,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目前A股的预制菜概念股共有34只,在4月11日至4月19日期间,板块整体在7个交易日的时间里有6个交易日实现了整体上涨。
安信证券吴思颖称,相较海外发达市场而言,我国预制菜行业整体还较为落后,仍然存在销售区域小、地域特征明显、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低、规模以上企业较少等特点,众企业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当下预制菜行业市场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没有国标;另一方面则是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可能还不高,一些消费者会认为预制菜食品的营养有所流失或食材不新鲜,会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隐患。未来产业端如何匹配和满足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将是整个预制菜行业需要解决的课题以及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