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下午,南岸区海棠溪街道举办了一场关于社区矫正人员情绪管理与调节的心理健康讲座,本次讲座由心海组织策划,邀请到张玲老师作为主讲人。整场活动社区矫正人员们积极参与,现场氛围轻松活跃。
主讲人张玲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生涯规划师,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外聘心理老师,在企业及社区心理讲座方面具有丰富的授课经验。
此前心海通过与海棠溪街道工作人员沟通了解到,社区矫正人员会在每个月的25号到街道教室参加思想教育学习,因此活动开始前可以明显感受到现场氛围严肃。但张老师通过情绪小体验热身活动,将现场的气氛调节到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摆脱掉往常严肃的甚至有些尴尬的气氛。
讲座中引用心理学上有趣的实验——猴子实验,告知在场的人员,情绪的重要性,我们要保持情绪健康,对不合理情绪要及时调整,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观念。
情绪是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之分,需要我们正确的认识,情绪就像一个活动的钟摆,平衡且变化。通过“踢猫效应”视频,学员们认识到情绪也是具有传染性的,没有及时调节控制,就会传染到身边的人,甚至产生一些不好的行为,那么后果就不言而喻。
情绪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张老师将情绪ABC理论通过两个简单的例子呈现:
1:午后,你在阳光美好的公园长椅上晒太阳,你把手上的咖啡放在椅子上,你惬意的闭着眼,突然,一个男人正准备坐下时,将您的咖啡打翻,弄脏了您新买的大衣,您瞬间跳起。你此时的情绪?
2:午后,你在阳光美好的公园长椅上晒太阳,你把手上的咖啡放在椅子上,你惬意的闭着眼,突然,一个男人正准备坐下时,将您的咖啡打翻,弄脏了您新买的大衣,您瞬间跳起,正当发火时,你发现他是个盲人。你此时的情绪?
这个事件已经充分的告知我们,同样的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 ),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和结果(Consequence),张老师说正因为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情绪,关键在于我们在对这个事件的观察感受以及参照以往经验形成的认知观念(Belief)的不同,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参考相关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社区矫正人员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较为容易改造,但是面对刑罚带来的一系列危险因素一些社区矫正人员未能成功应对,导致产生了不合理信念。
张老师结合社区矫正人员的身份,对他们所处的当下环境划分了4个场域,在不同场域下常见的情绪进行了解释,并加以引导和告知调节方法,希望社区矫正人员能在讲座结束后,面对以往同样的事件时,能从容处理自身的情绪反应,消除原有的不合理信念。讲座在大家的积极配合圆满落幕。
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社区矫正人员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尽快走出心理困境,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断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