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2019年IBM公布“智慧城市”概念及软件解决方案,智慧城市逐步由概念走向落地。我国智慧时代开启于2010年底,国家把发展物联网写入“十二五”规划,拉开了智能化、智慧化的大幕。2013年1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公布了首批试点名单,标志着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启动。2014年5月,住建部发布《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提出,到2020年,使50%以上的社区实现智慧社区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
智慧社区概念与意义
什么是智慧社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与核心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概念中社区管理服务的一种新理念。智慧社区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社区主体提供安全、舒适、便利、智能的多功能生产、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慧化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形态、新模式。
建设智慧社区意义重大。智慧社区建设具有见效快、惠民利民等突出特征及明显优势,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的感知度和认同度,为智慧城市建设增光添彩;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绿色生态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有利于扩大政务信息共享,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推动服务型政府转型,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社区服务体系。
但是目前我国智慧社区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我国社区建设普遍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划和集约的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单点布局,尚未形成规模;社区治理职能亟待完善,公共服务少且使用不便;社区信息惠民程度低,居民生活智能化不足;可持续运营和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智慧社区综合解决方案
为此,我国正以“满足物业、政府、居民和商家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和切入点,以综合信息数据服务平台为核心和关键,以智能化应用为基础和载体,构建社区生态圈,打造“硬件+软件+平台+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建设真正的智慧社区。其中,智慧社区综合解决方案围绕“三个一”的总体思路,即一套网络、一个平台、一张地图,主要包括以下的子方案。
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坚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的原则和绿色发展理念,采用宏微结合、室内外协同一体化、立体式、多场景覆盖方案,将信息基础设施与楼宇、环境融为一体,满足社区多样化通信需求,打造智慧化服务新体验,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智慧社区。室外无线通信网络:通过室外移动通信基站将无线信号全面覆盖,保证社区拥有理想的无线网络信号,有效改善室外通信网络质量,扩大网络容量,提高居民的感知体验。
室内深度覆盖:通过室内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各个角落,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有效补足覆盖盲点,提高室内网络质量,改善居民的网络感知。
综合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信息服务需要平台的支撑才能开展,既可新建平台,也可基于现有平台进行整合与改造。平台主要包括以下5个层次。
感知层主要为挂载在基础设施上的感知设备(包括安防监控、烟雾探测器、水电气表、LED灯、通信微基站、充电桩等),负责接收前端各类信息,同时接收后台指令对前端设备进行控制。
网络层为感知层与数据层之间的纽带,感知层所有的管理数据及业务应用数据均发送至数据层。
数据层负责接收来自应用层的请求,验证并调用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数据,提供平台接口将其他第三方相关系统接入。
应用层根据各个不同的应用单位分配不同的权限和账号,通过应用层可以方便管理本单位的业务。
终端层也是用户层,直接向用户展示信息和数据,提供服务,包括PC、移动手机、移动端APP、自助机等。
综合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建设至少应具有以下特点。
集约化:平台建设或改造坚持统一集约化的基本原则,避免分散建设和重复投资带来的资源浪费。
先进技术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Web VR、WebGIS、全息影像等技术在平台中实现应用。
模块化:平台集约了多个功能模块,可延展、有预留,主要模块包括感知层、支撑层、数据层和应用层等相关功能。
展现多样化:可以通过物业大屏幕、应用系统视图、移动终端、APP、微信等展示,实现三维立体呈现。
智慧社区建设坚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时更应致力于“同步运营”。基于综合平台,整合社区生态体系资源,打造一张社区生态地图,提供社区智慧化生活新体验。社区生态地图由社区物业主导,社区居委协调,由有资质、有能力的智慧社区运营商牵头,第三方商家积极参与,以小区为核心,打造500米核心圈,扩展到2000米生活圈,为社区居民提供全生态服务。
智慧社区应用APP是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生态圈地图的移动载体,是开放式、一站式、移动化、分权限管理的平台运营应用,主要面向物业、居委、商家和居民等社区主体,提供包括社区资讯(如社区公告、政务、商家等信息发布)、网上缴费、智能门禁、智能监控、物业服务、办事指南、移动商城、跳蚤市场和社交等功能模块。
智慧社区运营模式探讨
当前,智慧社区建设进程缓慢,原因之一是运营模式不清晰。智慧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运营模式应通过整体生态体系实现。正所谓“始于生态,成于生态,荣于生态”。
物业主导模式 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及依托平台开展的相关服务均由物业主导和负责。在该模式下,物业负责投资建设,单独运营,与物流、商贸、家政服务、IT技术、医疗卫生和金融等单位沟通合作,引入平台。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金,提供平台或技术支撑服务。
优势:物业对社区主体需求的把握比较准确和及时,与社区相关企业的沟通协调比较顺畅和有效。
劣势:平台规划、建设对技术和资金要求较高,物业的运营和维护经验相对缺乏。
企业主导模式 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及依托平台开展的相关服务均由企业完全负责。该模式下,企业基于政府、物业的支持,负责与物流、商贸、家政服务、IT技术企业、医疗卫生和金融等单位沟通合作,引入平台,利用自身技术和资金,开展日常运营、维护及相关服务。
优势:企业自主运营,可实现市场化运作,运营管理比较灵活,依据应用需求及时调整和改善平台的服务水平。
劣势:企业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运营初期企业压力较大,对企业的融资能力要求比较高。
政府主导模式 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及依托平台开展的相关服务均由政府负责。在该模式下,政府负责规划及出资建设,吸引物流、商贸、家政服务、IT技术、医疗卫生和金融等单位进入平台;同时,开展平台日常运营、维护及相关服务,使平台具有权威性、高协调性等特点。
优势:政府主导力量强大,沟通协调比较便利;易于获取政府资源及其他合作资源;易于同政府部门之间实现顺畅的协作。
劣势:建设成本高、运营费用高、需要政府长期投入,服务效率和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企业与物业联合运营模式 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及依托平台开展的相关服务由企业主导、与物业协同合作运营。在该模式下,综合了物业主导和企业主导模式的特点,由企业与物业进行战略合作。物业主要负责与社区居委、企业沟通协调;企业负责提供技术、资金及其他支持。双方共同规划和建设,由企业负责后期运营和维护。
优势:物业具有天然的优势,负责沟通协调和吸引其他企业进入平台,监督日常的运营和维护;企业作为投资、运营和维护的主体,具有丰富的运营和维护经验,利用自身的技术和服务优势,与物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合作,保障合作共赢。
企业与政府联合运营模式 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及依托平台开展的相关服务由企业主导、与政府合作运营。在该模式下,综合了政府主导和企业主导模式的特点,由政府和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技术引导和沟通协调;企业负责提供技术、资金及其他支持。双方共同规划、投资和建设,由企业负责后期运营和维护。
优势: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软环境,协调和吸引其他企业进入平台,监督日常的运营和维护,起到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企业作为运营主体,具有丰富的运营和维护经验,与其他相关企业合作,保障合作共赢。
委托第三方运营模式 平台的运营、维护及依托平台开展的相关服务全部或部分外包给第三方企业。在该模式下,平台的日常运营、维护及与物流、商贸、家政服务、IT技术、医疗卫生和金融等单位的沟通合作、引入平台均由企业负责,这与企业主导模式相似。
优势:可减少运营初期的投资,资金压力相对较小;弥补投资方在平台运营和维护方面经验的不足,提高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劣势:平台创造的收入将与第三方共享,降低了投资方的利润;内部数据信息将对第三方有条件地开放。
智慧社区建设是积极响应国家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十九大提出“美丽中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必然趋势。智慧社区产品及技术日趋成熟、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物业管理及商家的实际需求等都推动着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商业模式无限扩展,将催生出万亿级的市场规模,智慧社区具有无穷的发展潜力,价值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