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是我国司法体系依法开展的一项非监禁刑罚执行工作,它通过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督、辅导,帮助他们改邪归正,重新回归社会,也体现了我国法律宽严相济的原则。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已经9年的矫正社工张丽。
面对自闭型小孩她像姐姐一样关心着他
每个月,莞城司法分局都会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公益性劳动,作为矫正社工的张丽也都会陪同前往。张丽说,每次带社区服刑人员去做社区服务的时候,都会跟别人介绍他们是志愿者,让他们在心理上没有自卑感,让外面的人更容易接纳他们。
2013年,张丽接手了一位刚转到社区的矫正人员阿成,阿成来报到当天,张丽就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怪异。张丽认为,他属于比较自闭型的小孩,低着头也不说一句话,穿着打扮也较为怪异,七八月的天气比较热,他却穿着长袖衣服、戴着手套和帽子。
阿成是因为抢劫入罪的,由于是未成年人被判社区矫正,张丽从阿成的父母那里了解到,自从阿成回来后,整个人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跟人沟通,做社区服务比较消极。
张丽很清楚,如果阿成一直这样封闭自己,是很难顺利度过矫正期的,为了掌握阿成的心理状况,帮他打开心结,张丽多次主动上门找阿成聊天,但阿成始终对她不理不睬。后来在和阿成父母的沟通中,张丽了解到了更多关于阿成的事情,认为这个年轻人值得她去挽救。张丽了解到,案件对他打击很大,心理上也承受很多,觉得自己没有勇气生活。他的父母曾经拿出一封他在看守所写回来的信,信里面对于自己所犯的罪感到比较后悔。
从那儿以后,每次阿成来莞城司法分局报到或参加社区劳动,张丽都会主动和他搭讪,像大姐姐一样的关心他。渐渐地,阿成的态度也有所缓和,但“心门”却始终没有打开。
让对方体验人生角色她精准矫正有的放矢
2013年6月,莞城社区举办了一场法治进校园活动,其中有一个节目叫“模拟法庭”,由东莞在校大学生参与自导自演,模拟法庭审理的过程,以达到普法的效果。张丽得知这个事后,觉得阿成可以去试试,那么阿成愿意走出去吗?
为了这个事,张丽专程找到了阿成,希望他能参加模拟法庭这个节目,当时阿成没有多想就一口回绝了,但张丽并没有放弃,而是问了阿成一个问题。张丽问:“你有没有梦想?“他说,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去抓坏人。张丽说,模拟法庭当中有一个身份很符合他,那就是法警。
在张丽的反复劝说下,阿成最后答应可以一试,张丽把阿成以志愿者的身份向策划模拟法庭的大学生们进行了推荐并获得了法警的角色。张丽回忆,他第一次穿上法警制服,站在台上还问:“张丽姐,你觉得我帅不帅?”
那天模拟法庭的演出很成功,尽管阿成台词不多,但整场演出一脸庄严、神采奕奕,这是张丽自从认识阿成以来从没见过的状态。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参演,阿成和不少大学生们还成了朋友。从那以后,阿成的变化很大,他不仅愿意出门了,还主动在父亲的店铺帮手做事,参加社区劳动服务的态度也变得积极了,恢复了生活自信的阿成最终顺利度过了矫正期。张丽说,社工从心理上感化他、矫治他,他就可以以后融入社会,应该找更多的方法、方式,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莞城司法分局局长严小艳认为,张丽非常擅长跟人打交道,比较容易走进社区服刑人员的内心,总是能够为他们着想,想着怎么帮助他们、解开他们心结,所以能找到比较好的矫治方法。
真情感化+心理帮扶尊重他人做真正的朋友
这些年,张丽服务的社区矫正人员中,阿武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2014年,阿武因经济犯罪被判社区矫正,这对于事业曾经无比辉煌的阿武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张丽说,阿武服从法律,也遵守矫正制度,但是从心理上还接受不了,觉得没有这么严重;这种态度对矫正工作没利,对融入社会更加没利。
为了帮助阿武摆正心态接受社区矫正,张丽不断开导他,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久而久之,不仅阿武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两个人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张丽说,阿武内心有空洞和自卑感,不愿意让身边的人知道太多。一次和阿武的闲聊中,张丽偶然得知他特别喜欢喝咖啡,后来社区组织了冲泡咖啡技巧的课程,张丽就帮阿武报了名。参加完这次课程,不仅让阿武对咖啡有了更多的了解,还让他的空闲时间多了一项爱好,生活也充实了起来,而且在张丽的鼓励下,2014年底,阿武自己的咖啡店开张了,当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丽,邀请她去试下自己的冲泡技术,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九年来,张丽共服务了165名社区矫正人员,她的耐心帮教和热情相待给每一位社区矫正人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位社区矫正人员表示,她对每一个人都很尊重,感觉跟她在一起的时候,没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把社区矫正人员真正地当成了朋友。
张丽说,既然法律能够判他们缓刑,能够判他们在社区服刑,就证明他们还有挽救的可能和改造的机会。她说,每一个人都尽力而为,让对方能够回归社会,这是最大的愿望!
来源:阳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