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救活一座厂带活一座城
光明日报记者陈元秋耿建扩温源
在万里之外的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市,提到中国、中国河钢,几乎无人不知。因为中国河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的到来,一个有着5000多名职工的百年钢厂重生了,一座古城更有活力了。他们书写的“中塞一家亲”故事,在美丽的多瑙河畔流传,带来了更多的温情与大爱。
“巨无霸”成了“老大难”
从塞尔维亚共和国首都贝尔格莱德出发,乘车数小时便来到古城斯梅代雷沃,远方矗立的斯梅代雷沃钢厂的锅炉、冷却塔映入眼帘。这座拥有100多年历史的钢厂曾被称为“塞尔维亚的骄傲”。
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在鼎盛时期,钢厂贡献了斯梅代雷沃市40%的财政收入。数据显示,钢厂直接雇佣5000多名职工,220万吨配套钢铁生产产能,并在多瑙河畔有两个在用的港口。另有1600余家供货商,间接提供了16000多个工作岗位。斯梅代雷沃这座仅有10万余人的小城的命运,也和钢厂紧紧连在一起。
在2003年,钢厂以23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家美国公司。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开始连年亏损,2012年,钢厂又交还给塞尔维亚政府。从2012年开始,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该厂一度陷入困境,濒临倒闭,成了政府心中的“老大难”。
对斯梅代雷沃的市民来说,每天清晨起床后看一下钢厂正在冒烟的烟囱,已经成了生活中雷打不动的习惯之一。2012年以来,钢厂每况愈下,市民们清晨已很难看到熟悉的场景,焦虑也弥漫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我们钢厂状态最差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第二天会不会有工作。”大学时主修经济、如今在钢铁厂负责安全和消防工作的弗拉迪米尔·伊利奇回忆说。2016年之前的4年间,钢厂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5000多名员工也徘徊在半失业的边缘。为维持这5000多名员工家庭的生计,保证地区社会稳定,塞尔维亚政府每年不得不拿出大量资金来补贴工厂。
就在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中国企业来了。
2016年4月,中国河钢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约,以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保留其5000名员工,成立了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
“三个本地化”让百年老厂重焕青春
“美国人没干好的事,你们就能干得好吗?”面对记者,河钢塞钢执行董事宋嗣海坦言,在刚刚接手钢厂的时候,来自业界的质疑声此起彼伏。质疑声并没有让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退缩,反而点燃了他们的斗志。
“接手钢厂后我们做了一项调查,发现钢厂员工普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比如一名轧钢工,使用20世纪70年代的设备,生产出了厚度仅为0.14毫米的冷轧板材,用全自动设备完成这一工作都是很有难度的,这5000人不是我们企业的包袱,而是我们企业的财富。”河钢塞钢副总经理王连玺介绍,对塞方员工的深入了解,坚定了中方团队“用人本地化”的信心。
当地很多家庭几代人都在斯梅代雷沃钢厂工作,他们对这座工厂的情感早已融入了生命、浸入了灵魂。河钢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三个本地化”原则。塞钢有员工5000多人,中方员工常驻人员不过9人,日常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当地员工。紧接着,河钢输入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配置全球优势资源,让钢厂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6年下半年,河钢塞钢产量较上半年平均增长50%以上,产销量创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当年12月份,扭转了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第二年,就给塞尔维亚政府上缴了约4000万美元的税款。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常驻塞尔维亚的中方9人管理团队功不可没。他们在运营公司的过程中,依托整个团队力量,充分调动当地员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沿用被收购之前已形成的较为完善的管理流程,将中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嵌入其中,并实行奖惩制度,提高工资并发放奖金。河钢塞钢与5000多名塞方员工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消除了员工队伍失业的担心与顾虑;完成了劳动指导、风险评估、培训、医疗检查等30余项管理准则的签订,并与三家代表工会签署集体劳动合同协议,得到塞尔维亚政府和当地媒体的积极评价。
“三个本地化”,确保了钢厂接手后的平稳过渡和良好开局。河钢塞钢不仅实现了5000多名员工收入的稳定增长,还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为更多的居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目前,斯梅代雷沃市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直接或间接围绕河钢塞钢在工作。
在中方团队的忘我工作下,河钢塞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2017年产钢147.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4亿美元,创出历史最高水平。2018年产钢17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5亿美元,比上年提高42%,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2019年一季度,河钢塞钢共产钢46.17万吨。按照河钢塞钢发展规划进行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落地。步进式加热炉已决定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双蓄热式,提高转炉煤气利用率,降低天然气消耗。新建现代化烧结线已经做好场地准备,主要设备已自国内发货。连铸涂油机合同已签订。二号酸洗线焊机也在4月订立供货合同。
一座钢厂重生幸福一座城
“如果是10分制的话,您给河钢团队打多少分?”“我会给他们打11分,我们就像真诚的朋友一样无话不谈,所有斯梅代雷沃人和他们都互为朋友。”斯梅代雷沃市长亚斯娜·阿夫拉莫维奇提起河钢团队,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在她看来,河钢团队的到来,不仅让濒临破产的钢厂起死回生,更是让斯梅代雷沃这座小城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员工和家属加起来有两万多人,相当于这个城市人口的1/5。河钢集团的收购,不仅让斯梅代雷沃钢厂恢复了活力,还带动了整座城市的发展。得益于钢铁厂的重生,斯梅代雷沃市每年的财政收入是原来的两倍多。当地人谈起中国和中国企业,无不竖起大拇指。
“我们将来肯定会成为欧洲第一。”河钢塞钢第二大工会——ACNC负责人萨沙·科里奇对钢厂目前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我喜欢中国,喜欢汉语,将来我要当一名汉语翻译。”河钢塞钢员工维斯娜的女儿米莉察因为河钢爱上了中国,她还为自己起了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蜜蜜”;“工作稳定了,工资增加了,有条件改善全家的居住环境了。”河钢塞钢员工沃伊斯拉夫和娅斯米娜夫妇正忙着扩建装修自家20世纪50年代的旧房子……河钢塞钢为古城斯梅代雷沃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塞尔维亚人爱上了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学习汉语的行列。
一座钢厂涅磐重生,幸福了一座城市。河钢的到来,将中塞传统友谊推向历史新高度,中塞友谊之花在美丽的多瑙河畔绚丽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