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奶奶感觉到苏苏不对劲,是从一次荒谬的半夜去上学经历开始的。
苏苏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才上高一的苏苏是个懂事的孩子,把早起的闹铃调到六点。
闹铃一响,她就准时起床,然后洗漱完去学校,从来不用爷爷奶奶操心。
那天早上闹铃把她闹起来的时候,她因为舍不得早春的热被窝,还仔细的对了一下手表,确定没错才一骨碌爬起来。
苏苏将奶奶昨天买好的大肉包放进微波炉,冲进卫生间洗脸刷牙。
弄完嚼着包子出了门,朝学校走去。
月色朦胧,影影绰绰地照着地面,乡村水泥马路像一根白色的带子,慵懒的伸向远方。
山村似乎还在沉睡,路上不见一个人影。苏苏一心惦记着早自习,急匆匆往四里外的学校赶。
紧赶慢赶,远远看到校门大开,好多同学往里面走。苏苏加快了脚步,想追上同学们一起走。
走到校门口,淡淡的月色下,校门紧闭,一把大锁冷冷相望,周围空无一人,哪有什么同学?静得只听见她自己的心跳声和喘息声。
苏苏靠在校门边等着开门,掏出手机开始听英语单词。
把半个学期所学的内容来来回回听了好几遍,校门还是没有打开。苏苏有些不耐烦,不想再等了,抬手看了一下表,天!长针指向六,短针在二和三之间!
苏苏使劲揉了揉眼睛,又打开手机,仔细对照,真是两点半!
怎么回事?明明闹钟响了才起床的呀,自己也仔细看过时间了呀,怎么闹了半天才两点半呢?太不可思议了。
苏苏看看空旷安静的校园,身体如虫子爬过,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念一动,急忙转身往回跑。
山间有不知名的鸟儿不时聒噪几声,刺耳的声音十分难听。树影重重,像无数怪兽张大嘴巴呼啸而来,更添几分诡异。
苏苏背脊发凉,心咚咚狂跳,跑得更快了。粗重的呼吸伴着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那样孤独。
2
周围的黑影似乎暗藏着危险,路旁不知什么动物被苏苏惊到,猛的窜到草丛中,吓得苏苏扑通一跤跌倒在地,忍不住一声尖叫。
叫声在空旷安静的夜色中晕开,显得更加惊悚。
平时不长的路程,仿佛永远也没有尽头。苏苏手脚并用爬起来,汗水把衣服浸湿,脖子上那条漂亮的丝巾让人有了窒息的感觉。
她三下两下扯下丝巾,胡乱塞进书包,朝家里狂奔。
风在耳边呼呼而过,张牙舞爪的树影快速后退,苏苏跌跌撞撞跑着,看到自家白色的瓷砖墙,她提着一口气奔过去。
好不容易跑到家门口,苏苏带着哭腔拍门大喊:“奶奶开门!奶奶快开门!”
睡梦中的爷爷奶奶听到喊声,一边大声答应苏苏,一边慌慌张张起床来开门。
门一开,苏苏提着那口气松驰下来,如面团一般软绵绵扑倒在奶奶怀里,满头满身全部汗透,脸色惨白牙床紧闭昏了过去。
爷爷奶奶连忙半扶半抱,费力把苏苏弄上床,奶奶搂着手脚冰凉的苏苏大哭起来。
倒是爷爷相对冷静些,用力掐住苏苏的人中,才把她掐转过来。
苏苏瞪着大眼睛,簌簌发抖惊恐万状,直往奶奶怀里钻。奶奶心疼的抚着她的背说:“傻丫头,没事啦,我和你奶奶都在呢!”
“怎么半夜去学校?忘记调闹铃了吗?”爷爷觉得奇怪,一向作息极有规律的孙女,今晚怎么了?他倒了杯热水递给苏苏:“告诉爷爷,看到什么了?怎么吓成这样?”
喝了几口热水,苏苏稍微平静下来,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爷爷奶奶对视一眼,笑着安慰苏苏:“哎呀,你肯定是压力太大了,老担心会迟到才会这样。别多想,没事啦,换了衣服再好好睡一觉吧,还不到四点呢,到时我们叫你,乖。”
苏苏点点头,这又吓又累一折腾,实在困了,于是换衣服睡去了。
爷爷奶奶再也睡不着,守着苏苏坐到天明。
3
上学事件过后,苏苏的状态明显不如以前了。以前活蹦乱跳爱说爱笑,现在整天闷声不响;脸上的婴儿肥也不见了,脸颊深陷,颧骨露了出来。
整个人以肉眼所见的速度消瘦下来,以前合身的衣服穿在身上,像支在木棍上,空空落落地飘荡着。
正长身体的小丫头,平时吃嘛嘛香。可现在一摸碗就皱眉头,再好的饭菜也味同嚼蜡。
苏苏每天摆弄着她那条宝贝丝巾,白天戴身上晚上放床上,日夜不离身。
爷爷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是拜菩萨又是喊魂,情况并没有好转。
苏苏父母知道了也很担心,天天打电话催爷爷奶奶带苏苏去做检查。
爷爷奶奶只好带苏苏去医院,一番检查并没有任何毛病,也只好作罢。
村里人见苏苏这种情况,也都觉得奇怪。有人劝苏苏爷爷奶奶,既然医生说没毛病,那就去信信神吧,好歹比干坐着强。
有人说去城郊求观音殿的住持大师看看吧,据说那大师通阴阳会异术,厉害着呢。
正好村里有几个想去的,大家约好一块儿去。
病急乱投医,苏苏爷爷奶奶无计可施,谁说听谁的。急忙准备了供品,带着苏苏和村里人一起去观音殿。
4
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苏苏围着她那条宝贝丝巾,走在人群中。
出村口有一条河,过河时苏苏走在中间,前前后后都有人。
走在后面的爷爷亲眼看到她拿着书包挡住眼睛,不知怎么搞的,从宽阔的桥面上跌下河去。
那条美丽的丝巾高高飘起,旗帜般迎风招展,伴着苏苏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跌入水中,溅起一朵巨大的水花。
苏苏掉下河,直接没入水中不见踪影,水面上独留圈圈涟漪,向周边散去。
奶奶吓得瘫坐在桥上,“啊啊”哭叫着说不出话来。爷爷趴在桥面上,身体发抖声音发颤,喊叫着“苏苏,苏苏!”
有识水性的一个猛子扎下去,在水中乱窜乱摸寻找。其他人喊叫的,沿河奔走的,劝慰爷爷奶奶的,乱作一团。
河里的人在水中沉浮着,以苏苏落水位置为中心,地毯式搜了一遍,依然没有结果。
众人的心揪起来了,盯着水面期望奇迹出现。爷爷奶奶全身发软,浑浊的泪水顺着脸上的沟沟壑壑流淌下来,吧嗒吧嗒砸在桥面上。
正在大家绝望之际,苏苏突然从相隔好几十来的上游冲出水面,双手乱抓乱舞,一会下沉一会儿上浮。
那条丝巾像一尾彩色的鱼,在水中泛起五彩的浪花。
水里的村民赶紧游过去,苏苏力气大得惊人,左冲右突挣扎着。河岸上有人递过长长的竹竿。几个村民合力抱住苏苏,才在竹竿的牵引下上了岸。
浑身湿漉漉的苏苏上得岸来,惊讶地问:“我怎么全身都湿了呀?你们怎么也湿了呀?”
爷爷奶奶连滚带爬扑过来,搂着苏苏又哭又笑。宝贝孙女失而复得,二老对大伙儿打躬作揖千恩万谢。
爷爷突然想起,问苏苏:“你的书包呢?掉河里了吗?”
苏苏却说书包在家里,她根本没带书包。
明明看到她拿着书包挡着眼睛掉下去的,结果居然没带书包!
而且,溺水者只会顺流而下,怎么可能出现在上游?联想苏苏的反常,爷爷更加肯定,苏苏真的是撞邪了。
于是带苏苏回去换了衣服,敲了一小片三角生铁,加了点米一起包着放在她贴身口袋里,继续去观音殿求神。
5
这一回,苏苏顺利的跟着大伙儿过了桥,没多久就到了观音殿。
大殿里佛音声声香烟袅袅,沐浴在这梵音中,苏苏一扫之前的萎靡状态,精神为之一振。
她跟着爷爷奶奶跪下来,三叩九拜跪拜菩萨。奇怪的是脖子上的丝巾无风自动,一直在微微颤抖。
拜完菩萨,爷爷奶奶带苏苏去见住持。慈眉善目的住持一见苏苏,突然一声大喝:你还要害人吗?
爷爷奶奶和苏苏不明所以,面面相觑。只是苏苏脖子上的丝巾抖得更厉害了,几乎自己要掉下来。
住持笑着对他们说别害怕,等我收了这怨孽,也就太平了。
正说着,那丝巾好像突然有了生命,蛇一般扭动着,朝窗外飞舞而去。
说时迟那时快,住持一扬手,只见金光一闪,砰的一声,有硬物撞击的声音传来,丝巾软嗒嗒的掉在床前的地上,肉虫似的扭成一团。
苏苏一家看得目瞪口呆,搞不清围在脖子上的一条丝巾,怎么会突然变成了活物,能够自己动起来。
住持端起茶杯,踱到窗前,喝了一口喷向丝巾。如细雨洒下,薄薄的丝巾顿时湿了。那丝巾缩水一般慢慢变窄,最后变成了一条大花蛇,吐着信子瞪着眼睛看着爷爷。
那眼神冷冷的,透着无尽的寒意,让人心里发凉。
住持指着大花蛇问爷爷可认得?爷爷抹着一脑门的汗,嗫嚅着说难道是它?
原来爷爷在干活时看到一条正在产卵的大花蛇,乡下有“见蛇不打三分罪”的说法,爷爷不管三七二十一,挥起锄头将蛇打死,蛇卵也一只只敲碎,一起丢弃到河中。
大花蛇肚子里还有卵未产出,鼓着大肚子在水面飘浮,慢慢才没入水中。
奶奶搞不明白,说那大花蛇明明打死了,怎么跟孙女儿的丝巾扯上关系了呢?
苏苏低下头说:“奶奶,这丝巾不是我买的,是我在河边捡到的。”
她说有一天放学,见河边的石墩上有一条什么艳丽的东西在风中飘逸,好奇跑去一看,原来是条华丽的丝巾。
丝巾颜色艳丽,手感丝滑,如此高档物品,想必是有人弄丢的。苏苏爱不释手,见左右无人,按住嘭嘭直跳的小心脏,把它塞进书包带了回去。
晚上偷偷拿出来围在脖子上,一照镜子,果然美艳动人,更舍不得退还出去了。于是骗奶奶说是自己买的,老人家自然相信,还夸好看呢。
谁知道一条丝巾会差点要了她的命呢?
住持对着大花蛇说:“冤有头,债有主,你这样欺负一个小姑娘,算什么本事?!”
一边说一边快速画了个圈,把怒气腾腾的大花蛇圈在里面。
又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你且他给你超度亡灵,轮回去吧。
大花蛇在圈里躁动不安,头颅高高昂起,嗞嗞吐着红信子,上窜下跳想逃出禁锢。
无奈只要一挨到圈儿,所挨之处立马就会燃起火焰,哔啵燃烧的火苗把它迅速吓退。
试了几次,每次都烈焰燃燃,它只好无奈的放弃,蜷缩成盘,头也低了下来,眼神也不再凛冽如刀,一副作低伏小的样子。
住持大师叹了口气,对吓得面如金纸汗水淋漓的爷爷说:“既然你们找上我,我就当个中间人吧。你不仅害它丧命,连卵都不放过,确实有点过分了。”
“花蛇,你祸及无辜小女孩,也不应该啊。我作主让他给你作法超度,你且放过他们,可以吗?”
大花蛇瞪了爷爷一眼,又定定地看着住持。四目相对,大花蛇黯然垂下眼眸,晶莹的泪滴滑落下来,无奈地点了点头。
苏苏第一次见到蛇这种著名的冷血动物居然也会流泪,心中五味杂陈,也跟着哭了起来。
爷爷扑通跪在大花蛇跟前,虔诚地拜了三拜,忏悔自己的鲁莽和残忍,诚心诚意表示一定请人为花蛇和它的孩子们超度亡灵。一旁的奶奶也帮着不断地求情。
住持大师伸手一划,大花蛇身边的圆圈不见了,她双手合十对花蛇施了一礼,念着佛号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走吧。阿弥陀佛!”
大花蛇听了一抖身子,游龙一样飘然而去。
住持大师扶起爷爷:“万事万物都有灵,做人呐,千万别逞一时之勇,万事留一线,做任何事情都记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