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滚动 >

android系统签名-历史街区更新活化与社区营造:白塔寺再生计划

文章来源:财金网  发布时间: 2019-06-04 21:54:55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五月的一天下午,白塔寺历史街区,阳光明媚,树影斑驳,欢喜自在。LanTalk·北京第三期活动总结,与伙伴们分享如下:

我们33位朋友做客白塔寺街区会客厅:

LanTalk·北京联合发起人:孙瑜、梁肖月、徐華、刘欣葵、侯晓蕾、黄小娟;

YoungPower团队:孙碧希、杨标致、朱雪丽;

大栅栏社区能人:大安睿邻雅趣宋*,石头社区绿色守护者王*;

报名参与的朋友来自高校、社会组织、社区、研究机构、企业等机构和北京、广东、安徽等地区。

WALK探访

从景山前街向西,经过西安门大街、砖塔胡同,走上了老舍笔下的阜内大街,“这儿什么都有,有御河、有故宫的角楼、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鳌玉蝀桥、有团城、有红墙、有图书馆、有大号的石狮子,多美,多漂亮。”当年祥子说给虎妞的景物,几乎一个都没少。那妙应寺的白塔,仍高高耸立,但街景已是旧物新颜。

两年没来了,街面整肃了许多。道路一新,马路牙子消失,人行道、汽车道、树池子,一准的平了;道路两侧的停车位取消了不少;汽车站更舒适了,这就是阜内大街整治后的效果。

▲老舍笔下“最美的街”

阜内大街整治复兴计划展示中心

——阜内大街161号

第一站:阜内大街整治复兴计划展示中心。这是规划成果展示中心,也是居民参与规划的场所。白塔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实施主体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金盈)的代表王德侃,介绍了阜内大街整治提升的方案和白塔寺历史街区更新的标志性事件。“白塔寺再生计划”是政府主导、企业示范、社会力量参与、本地居民共建的老城保护更新新模式,通过管控疏解、物质空间更新、基础能源提升、公共环境再造、培育文化触媒四个模块来推动区域整体复兴。

▲参观阜内大街整治复兴计划展示中心

429共享院

——赵登禹路429号

第二站:429共享院。这个院子有一间正房两间耳房,由法国的设计师本杰明设计,运用低碳修缮技术,是中法合作的成果。大面积的红墙和落地窗,给人们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院落里的两个大树还是“中国根”,但空间格调已然充满了“外国味儿”。这里是各种中外合作活动,如论坛、展览等的举办地。

▲参观429共享院

3. 白塔寺街区会客厅

——宫门口东岔81号

第三站:白塔寺街区会客厅。一座上下两层、总面积12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会客厅,一进屋看见几张大圆桌上摆着大茶壶,卖东西的柜台前生着豆芽儿,屋里摆的物件、墙上的老照片、空气中的味道儿,都让人想起老北京的供销社、副食店、杂货铺、小饭馆等等勾魂儿的老去处,有一种说不出的烟火味儿,一下子就俘获了社造伙伴们的心。

▲白塔寺街区会客厅 ▲会客厅活动安排

▲会客厅内的老字号招牌 ▲活动前的小叙

TALK分享与交流

孙瑜主持:

在这个有生活气息的空间里,我们不像是在办一个沙龙,倒像是好友聚会、好吃好喝的一个场景。今天是第三期LanTalk·北京社区营造活动。这个活动是在全民社造实践平台的支持下,由我们北京的在地行动者聚合成的网络,我们用沙龙或座谈会的形式,去分享自己的故事、困惑和想法。具体是我们七位联合发起人和YoungPower团队,共同筹划了线上交流平台“北京社造吧”,形成三期线下活动,三期活动已经形成了很多伙伴和铁粉。

▲孙瑜主持会议

王德侃主题分享:

白塔寺再生计划

白塔寺历史街区37公顷,项目实施之前,区域内大概有5600多户,人口密度高,房屋建筑质量也比较差。结合北京市新总规提出来“老城不能再拆了”的原则,华融金盈提出“白塔寺再生计划”。老城的保护更新工作是一个长期工作,最终还是想实现一个社区营造居民自治更新,就是当企业退出之后,居民能够自发的来实现整个社区的建设、更新、管理。

企业示范工程

在更新实践方面,“白塔寺再生计划”做了一些院落示范,像共生院、四分院、盒院、混合院、未来之家等等,一些院落更新不是恢复百分百的四合院的样子,而是考虑贴合现代年轻人,像是未来之家加入可移动的智能家居,实现空间的多元化功能,这也是对于老城区居住面积较小的一种探索实践。

同时,“白塔寺再生计划”对整个片区的街道进行了整理工作。大家看到了阜内大街改造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亮相,像第一站去到的阜内大街161号展示中心就是在阜内大街改造期间,收集居民对街区整理的意见的场所,居民的很多意见都被采纳在后期的改造设计当中。还有东门口东西岔,在今年也将做一些改造提升。从去年开始,阜内北街实行全线禁停,禁停工作也是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多次与居民沟通协商,实现街区自治的一种表现,现在,到鲁迅博物馆的空间变敞亮、顺畅了。

针对片区内未腾退的居民,华融金盈也联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探索平房成套化就地改善模式。为了解决平房区厨卫、淋浴问题等,探索了对平房进行成套化的就地改造方法,通过模块化的功能植入来解决功能缺失问题,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我们做一个样板间的改造,然后邀请一些居民进去试住,为整个方案建言献策。今年我们也了解到已经有一些居民尝试用成套化的方式来自行改造自己的房子。

▲王德侃分享“白塔寺再生计划”

暖城行动计划

2018年我们提出“暖城行动”,是“白塔寺再生计划”的实施升级。老城保护的区域型更新项目,需要三个方面创新:硬件更新、组织方式创新、社区产品的创新。

白塔寺街区理事会

白塔寺街区理事会是北京市首个文保片区街区理事会,理事的构成也由单一的居民代表扩大到驻区单位、商户代表和专家。会议前期,通过推选、选举产生68名理事。理事会成立后,68名理事将参与到白塔寺的街区规划,并在街区环境治理、社区营造、商业环境提升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一个综合治理的机制。

▲白塔寺街区理事会成立仪式

白塔寺街区会客厅

白塔寺街区会客厅就是社区产品的更新,是西城区民政局、新街口街道办提供扶持政策与引导资金,华融金盈提供场地及社区资源,熊猫慢递刘伟团队提供策划设计和实施运营,是一个多元主体协调联动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主旨是通过这一个项目来引导居民基于兴趣形成社团组织,通过社团组织参与到街区治理工作。会客厅这边已经孵化出了六个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已经在街区治理方面发挥了自己的功能,如朝花夕拾旧物改造,他们通过旧物改造的手法对青塔胡同的一个院落进行了修复式改造。居民觉得这种方式既美化了自己的居住空间,投入的成本也比较小。

▲白塔寺街区会客厅孵化的社区社会组织

白塔寺微妙会

白塔寺庙会作为白塔寺地区具有历史记忆的文化事件,已经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为了让更多人的了解白塔寺当年的庙会文化,白塔寺会客厅和社团组织自发操办了“白塔寺微妙会”。我们提供了一些场地,并引导居民来参与,十天的时间,以时间换空间,做了一些年货展示,文化展示,然后一些玩物演绎,还有民俗表演,封壶18年的茶汤茶汤也为了这次微妙会复出。

▲白塔寺微妙会活动现场

刘伟主题分享:

白塔寺街区会客厅之所以能持续下来,在于它是一个公共文化的汇聚空间。

熊猫慢递作为产业顾问在798艺术区取得成功,2014年来到老城区做旧城保护,恰逢当时政策倡导社区共建,西城区民政局、新街口办事处、华融金盈和我们熊猫慢递四方一块来做这个项目。经过半年多扎在社区与居民聊天,我提出从社区治理的角度,利用公共空间建设来满足居民对文化生活的一些需求,开启了会客厅这个项目。这个会客厅之所以能持续下来,在于他是一个公共文化的汇聚空间,因为社区营造没有五年十年是看不出效果的,我们需要那种扎根,这个空间正是扎根在这儿的空间媒介。

▲刘伟分享白塔寺街区会客厅的故事

庙会背后的文化价值,即能带来一种人的交互,把断的人际关系重新编结起来。

白塔寺地区的文化底蕴,跟朝阳门、大栅栏的区别在于非常浓的生活的气息,烟火气。原来这里有花鸟市场,往远了说,白塔寺的宗教文化、庙会。再往近了说,老辈们的共同记忆中有非常多的文化积淀。从文化的视角,庙会背后的文化价值,即能带来一种人的交互,把断的人际关系重新编结起来,这种编结的方式就是文化,因为他有共同的记忆,有一个非常好的媒介。会客厅这个屋子,就是这个么交互空间,如果不聊,不知道这个庙会在这个社区当中还有这么多老街坊啊心心念念这个事儿。去年设计周做了一个老北京的茶馆,也一样是居民聊天说过去这儿有个茶馆“遇友轩”。现在大家看到会客厅里的老物件,老铺面的名字,全都是大家自愿拿到这里,说明会客厅真成了大家自己的汇聚空间。

我们特别喜欢做一件事,就是把我们记忆里的东西又复回到你生活中。

我们有一种预感,总觉得这种传统文化中一定会找到未来的一个出口,就是让老的东西重回到生活中。出版、短视频这个真实的一个空间就是这种传统文化的复兴。看本(跟这种传统文化相关的)书是很好,但是让它真正回到生活本身来,如果能回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还是能喝的到、还能够吃到这个,还能让我们去跟当时那种环境的人能在一起聊天,我觉得他可能比什么都行。我们会更强调文化不断积累,现在一年多了,有很多东西都在我手里是可以逐渐实现,只需要一些契机。

我觉得最开心的就是会客厅有一个生长的过程,这种生长全部来自于居民,而且它生长出很多的东西。

在社区营造这个角度,这么一间屋子,当时的想法就是要留白,希望这个空间是慢儿慢儿逐渐生长出来东西。所以今天大家坐在空间当中看到(这么多东西),一年半、一年、半年前的东西全部是不一样的。这里边所有的物件,80%都是把老街坊捐的。连这张桌子、大衣柜都是捐的,可能会看到我们提供的,就是最基本的一些厨房啊,还有那个空调设备及柜台。这是我们之前去捡回来的,然后这些东西的也都是捐的。所以这个过程我觉得特别有趣。有很多人来了说,你怎么跟以前又不一样了。

社团的生长也是来自于这些过程。我们作为外围的人去帮助,让他们有权利要去建设他们自己的那种家园,应该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而且成果最好,就是可持续。

这些社区社会组织的出现也不简单,单单的一个社团,它应该能找到它的作用。如果有一天能够让社区的建成工作真正地还权于居民,社区社会组织是一个重要的建设主体。但是这个建设主体不成熟,所以他需要我们作为外围的人去帮助,给他们给予各种资源,来支持着他们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有权利要去建设他们自己的那种家园、空间。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而且成果最好,这就是可持续。他能够真正的自我管理下去,而不是靠我们外力去不断的去给力量,这一点也是我们这么多长时间来着一个思考的结果。

生长了到了一年半之后,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除了分社团以外,还会出现一个更大的,有很多人还愿意去一起做更大的事情。庙会这件事,都要做出版物了,现在我们也在调整,希望以后可以有那种团体的力量去做这件事情。刚刚看到那些老爷子,都是木工坊的,都是在楼上用房子。今天是他们的聚会日,他们这些老爷子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来聚会,切磋一些手艺,聊一聊事,还有就是他很有可能已经做了很多关于社区营造的那些事情,去帮助街坊修家具修有意义的物件,修一个门楼,我觉得这是我们特别愿意看到。

交流环节:

交流环节非常火爆,大栅栏的宋*大姐希望与白塔寺一块办庙会。

有人询问了理事会的功能后,提出应该叫议事会,因为是议事机构,不是决策机构。

有的关心这些社团是否都是本地居民,刘伟说本地多,但已经有朝阳、东城的居民来。

有人关心会客厅将来会不会放到社区去运营,刘伟说会客厅有窗口效应,熊猫慢递承担着一个文化传媒的功能。

有人说居委会也会举办这些活动,那么他们与白塔寺会客厅的关系和区别是什么?刘伟说,社区社会组织的组织性是我们希望的。居委会现在主要是搞活动,对内性比较强。会客厅的京剧票友会,没有太像组织,但是是开放性的,像今天这样我们是真的把门开着,这个也是有点区别的,居民在这个组织当中,不同的组织和他们的能力就形成一个最终的拳头,他们还是有区别的。

有人关心将来文化物品可以做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变成社区产业,谁来做这件事?刘伟说,“暖城行动”就是想设计出这个台子出来,把我们的缺的东西亮出来,各种力量都可以介入了。

有人关心是什么让白塔寺会客厅运营的这么好?刘伟说,一是地儿熟,他姥爷裁缝铺就在隔壁。二是他们北京人,跟老街坊亲近,聊的来。三是他愿意把成熟起来的事儿,如经营权交给居民。

▲交流环节

孙瑜结语:

我特别想用老舍的一段话“明天的渺茫全仗昨天的实在撑持着,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我觉得我们今天来到白塔寺这儿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得到的是他昨天和今天甚至到明天的一个很好的接续。我们看到的是新旧的很好的一种交织,传统和现代的这种文化的一个共生共荣,让我们看到希望的地方。我感动这里是有生命力往上去生长的,社区营造最重要的一个内核是它让这个地方的所有能适应它的东西,最好是它自组织自生长,自己不断的再去发展。我觉得这样的共同体,它才是有生命、有未来、有希望的。

交接与征集

1、交接

LanTalk·北京第四期的社区营造实践分享活动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侯晓蕾老师的“基于社区营造的北京老城区景观绿色微更新--史家胡同的微花园”,华融金盈的王德侃和熊猫慢递的刘伟老师,将LanTalk·北京标志递交给侯晓蕾老师。

2、 征集

1) LanTalk·北京YoungPower团队征集志愿者;

2) LanTalk·北京每月一次的线下活动,已经排到八月份了,欢迎大家申请九到十二月份的社区营造实践分享活动。

▲LanTalk·北京第三期和第四期在地方进行交接仪式

THINK启迪

在LanTalk·北京第三期活动结束后,联合发起人在“北京社造吧”平台开启了讨论和复盘环节。交流中,惊现极富启发价值的情感表达、富有创造性的观察视角、合理化营造建议。LanTalk·北京愿意搭建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善意的表达生动呈现,让各种观察视角碰出火花,期寄各方在此捡拾散落的珍珠,当珍珠更多的时候,丝线也会多起来,珍珠的光彩会照到更多有力量的参与主体……改变就会发生。

1

寻找一种家的滋味儿

白塔寺曾是我的家,回家是想寻找一种家的滋味儿。就是那些古香古色老北京的记忆,现在一变了之后,我觉得就不叫北京了,就等于北京没有延续,只能从书里找老北京了。

宋*:白塔寺曾是我的家,回家是想寻找一种家的滋味儿。我觉得再怎么改造别失真,因为过去让那个城墙没了,城门没了,今天不能再让北京的那些老的情节没了,要不就不是北京了。前抄手门口的那个房子(指429号),再怎么说,像是法国的,不像是咱们中国的,首先不是北京的,我一见儿的就是那个特别洋气的味儿,给我一种感觉,就是给卖出去了。

张姐:我觉得无论是更新还是融入,都要在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基础上。我亲眼目睹了从2000年开始,一波又一波的各大院校的设计团队对平房改造进行调研、设计,也没什么结果,后来出现的内盒院儿、共生院,本人不喜欢。

宋*:北京是一个古都,应该有一种延续,也是一种创新。而且再过多少年,读老舍书的时候,那种老北京的情节,我们希望能在一个地方找到,而不能仅从书里找到。那天去参观那个白塔寺的时候,因为那是我的老家,我对那儿的更新之后,心里头酸甜苦辣咸,五味杂谈。

宋*:我家东西房两间,吴刚、宋春丽在那儿拍电影儿,电视剧《股市风云》也在那儿拍的,老北京的四合院儿,那些都是古香古色老北京的那种记忆,现在一变了之后,我觉得就不叫北京了,就等于北京没有延续,只能从书里找老北京了。

2

什么是再生?如何传承与更新

宋*:“白塔寺再生计划”为什么是“再生”,难道白塔寺在部分居民腾退后就死了吗?

老大姐:我们老年人不理解"再生"这个词,记为再生就是“重新生”。

钱*:“再生”这个词是 regeneration 的翻译。

周*:“再生”这个词在汉语语境中是死而复生的意思。比如对救命恩人我们常称之为“再生父母”。老城区只是衰落乃至衰败了,但并没有死亡,也许用“复兴”比“再生”要好。

王*:没想到这个词的背后有这么大的文化差异呢!

T*:再生不如更新。

张*:我觉得延续和传承的事儿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事儿。把以前旧的东西完全恢复下来,咱们可能都有点儿不会适应。让你现在回到30年代的生活,咱们也受不了。所以老北京有老北京的原汁原味儿,有些东西照搬下来也不行,毕竟时代在前进,所以我就希望研究人员、专家们怎么把它更好的、更融入、更融洽的结合在一起。而且我觉得不管再怎么变,还是那句话”以人为本“。有些东西改的、变的不符合人们的思维要求,比如像咱们经历的改造的内盒院,它让人接受不了的原因就是它不符合人们的心理要求和实际上的这个居住条件。

宋*:您说的特别对,北方毕竟冷,北方的房子到冬天都愿意弄得严实。现在设计出来整个落地窗,那房间多冷啊!取暖的时候多费电!所以应该就是入乡随俗,要根据当地的人情风貌去设计。这种更新的理念是有的,应该创新,与时俱进。可是你必须要尊重不管是南方北方,第一个要有的就是地域的这种设计理念。

T*:有些东西我们只能去从书中、记忆中寻找了。像咱们这一代人还能依稀的记得,所以还觉得以前的时光是挺好的,可是咱们下一代人,他们不太在意这些事情,这就是历史,在向前走,时代在变。

宋*:现在的设计只看到新了,高大上了,可是还缺乏体恤民情的那种理念。咱们在这个房间里住着,外表是看着是好看了,大落地窗,那到冬天多冷,所以有很多这样细小的事儿,咱们不是说接受不了,可以慢慢接受,但是不能偏的太远了,而且我今天问再生的意思,我就觉得他们用词不搭,张姐,我觉得咱们老北京应该知道再生的意思是什么。

王*:两位大姐的对话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这篇文章,关于文化传承和人性化的设计。“如果我们今天要说传承,传承什么呢?实际上我们恰恰就要传承过去的人们如何来对待人们的需求,如何来对待人自身具有的能力,尤其是怎么对待本地的这些自然资源,如何来利用它。这些价值观、这些智慧才是我们今天特别需要传承的。”

徐*:我觉得不能一味否定设计者的初心,这背后原因太复杂。重要是需要搭建一个足够交流的平台,更需要有搭建交流平台的机制。

王*:如果真能让在地的居民说了算,或者即使是听听他们的想法,我们也愿意协助搭建这样交流平台。

T*:需要的就是真实坦诚的沟通,脚踏实地的调研,实事求是的设计,务实求“需”的更新。离不开一个“实”字,这样才能立足扎根,做好对老城的保护和有机更新。

宋*:群里的知识分子们基本上都是高材生,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那么就是入乡随俗。如果想把北京改造好,只能亲力亲为。这句话大家慢慢的去品。

3

什么是老北京的味儿

王*:我有点好奇, 这“老北京”指的是多“老”的北京啊?

回应:

就是老北京的房子。而且,那些都是古香古色老北京的那种记忆。

我觉着都是泛指,不是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或一句话能概括出来的,但最常说的还是指“人脉”。

“老”字的意思,也许是一种味儿,或许可用“地道”两个字来表达。

要留住老北京就必须以老北京的人为核心,没有了老北京的人,也就没有了老北京的味道,再有其他,也是徒有其表,只能是假大空。

地道的北京就在宋*这些老居民那里,没有他们的参与和创造,文化复兴就走偏了。

4

“城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的专业理解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博士闫*老师认为城市更新、复兴、再生这些词,现在大家都混着用。最早使用renewal,是指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造。regeneration比较适用于现在中国城市更新阶段,重视市民参与,引入私人资本。还有renaissance 表示一个更高的一个阶段,强调政策包容性和参与综合性。

北京市行政学院在读研究生王*提供一段文献综述: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城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是一个关联着重生、复活和重建,故而充满宗教救赎希望的术语(Furbey, 1999; Lees, 2003)。与生物学层面上意味着失去或损坏的组织重新生长、系统恢复到初始阶段的“再生”相类似。“城市再生”理念的提出亦强调经济活动的再生长、失能的社会功能再复原、被拒斥和分化的社会阶层再融合、被破坏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再复原。根据劳特里奇出版社发行的《城市再生指南》一书的界定:“城市再生是以区域为基础的介入,由公共部门着手、资助、支持或激发,目标在于生产重要的、可持续地改进那些遭受贫穷的本地人、社区和地方的生活条件,在本质上常常是多样化的”(Leary & McCarthy, 2013)(李丹丹、李凤亮,2019)。“城市再生”的涵义不仅是指保存现在或者恢复过去,它强调在掌握动态变化的未来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对城市功能进行更新,对城市居环境进行改善,恢复或维持许多城镇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时代牵引力”功能。城镇不只是由建筑物构成的物质空间,更是人类交互的精神和社会场所。换句话说,城镇空间所承载的是城镇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傅鹏,2019)

LanTalk·北京团队复盘

1、 四点改进

1) 引导顺序调整为参与伙伴自我介绍、参与人提两个问题、主题分享。

2) LanTalk·北京团队制作一面引导旗。

3) 带上一个扩音器。

4) 制作LanTalk·北京的纸制宣传页,会后收回。

2、 未来尝试

1) 每年年会举办一次YEP(Year End Party);

2) 王静老师回北京时,年会团队到宋*大姐和街坊的院子里探访,重议老城更新话题。

3) LanTalk·北京尝试成为在地方多元主体表达述求的平台,保持中立立场、保持言者互信、保持信息真实、保持信息干净。

3、 诚挚邀请

邀请刘伟老师加入LanTalk·北京顾问团。

▲LanTalk·北京团队复盘讨论中

THANK致谢

感谢在地方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王德侃先生、文创品牌熊猫慢递和刘伟先生的支持和分享,LanTalk·北京愿意与您们再携手、再聚会、再分享!

感谢Young Power团队的孙碧希、杨标致、朱雪丽、杨云鹏、蒋季璇的志愿服务工作,让我们倍感温暖、踏实和有力量!

鸣谢

在地方

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方

四名汇智计划

(向上滑动开启浏览)

四名汇智计划

发起者

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促进中心

专家委员会

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

四合院建造委员会

胡同保护委员会

青年工作者委员会

志愿者委员会

文化传播专业委员会

理事单位

北京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

北京天桥演艺区建设指挥部

北京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

和谐宜居示范区建设指挥部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筑合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宣房大德置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天恒正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北京燕都中式建筑文化研究院

北京顺益兴联行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北京天桥衡融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天叶信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

北京华融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金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本期志愿者团队

记录:朱雪丽

整理:刘欣葵

制作:蒋季璇

杨云鹏

摄影:孙碧希

会务:杨标致

关于我们

LanTalk,是LOCAL ACTOR NETWORK TALK的缩写,即在地行动者网络沙龙。LanTalk是以构建社造学习网络、传播社造理念、共享社造实践成果为愿景,汇聚国内社区营造实践者、专家、学者及热心人士,咨询和解答社造问题,赋能培力社区组织,组织线下主题活动,分享社造故事与经验,推动人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LanTalk·北京在全民社造实践平台、四名汇智计划的支持下,通过线上社群与线下活动的密切互动,致力于打造北京及环京区域社区营造、社区治理与社区公益领域的交流共享平台。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原创
新闻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  投稿邮箱:362293157@qq.com  业务QQ:362293157立即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