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五华里的街区里,聚集着来自省内外的数百商户,被誉为“闽南商贸重镇”;沟通福建腹地和沿海地带的交通枢纽作用,德化的陶瓷、大田的山货挑到五里街,再装船运到泉州沿海码头;沿海的海货、洋货通过水路运到五里街,再分散到内地……这就是泉州海丝源头之一——永春五里街,它也是该县目前保留相对完整具有闽南骑楼风格特色的传统老街。
随着时代变迁,交通道路变更,五里街交通要道的地位一再被削弱。近日,记者途经五里街时发现,沿街骑楼已经重现当年风采,正在进行老屋翻修,部分骑楼已经焕然一新。这条名震闽南的古老街道,正在华丽转身,即将再现昔日魅力。
永春五里街曾被誉为“闽南商贸重镇”,是永春县目前保留相对完整具有闽南骑楼风格特色的传统老街,承载着永春人的乡愁记忆。随着时代变迁,五里街交通要道的地位一再被削弱,人员外流,房屋日渐破败,老骑楼日渐老去。近日,记者途经五里街时发现,沿街骑楼已搭起脚手架,正在进行老屋翻修。
五里街曾是“闽南商贸重镇”
“我小时候,五里街很长,沿街店面大部分开着,很热闹。”今年60多岁的颜先生回忆说。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五里街起着沟通福建腹地和沿海地带的交通枢纽作用,德化的陶瓷、大田的山货挑到五里街,再装船运到泉州沿海码头;沿海的海货、洋货通过水路运到五里街,再分散到内地。
五里街老街建筑群于1917年左右开始修建,区域范围约390亩,总建筑面积约20.33万平方米。其中旧街主路(823西路)全长约590米,两侧共有259间店面,为南洋骑楼风格的老式建筑,均是两层或三层土木砖柱结构的楼房,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老街区最繁华的时候,聚集了数万人口,街道上有来自福州的金银匠、裁缝,南安的理发师,惠安的修车师傅,仅照相馆就有五六家……
老街在历史变迁中逐渐没落
繁华过后是寂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许港码头这个内陆码头交通枢纽作用逐渐失去。五里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德春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少年时,经常和小伙伴到码头的河里游泳,那时码头已经没怎么用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泉州到三明的三郊线公路开通,过境车辆无须再穿过五里街,导致这个老街区的人员流失,交通、商业地位一落千丈。到如今,沿街店面一间月租金只有100元到300元,更多的甚至没人租,也没人住。
如今老街建筑群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楼房岌岌可危,尤其在台风暴雨期间多次出现房屋倒塌损毁等事件。据统计,2000年以来已发生房屋倒塌37间,危及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开启修复留住乡愁记忆
永春县五里街镇党委书记林玉品介绍,五里街老街已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条老街是不可复制的,如果不及时加以修缮保护,这些老建筑会很快破败陆续坍塌。为切实解决老街房屋安全问题,保护修缮传承骑楼风格特色老街,2018年下半年,五里街镇对旧街11间店楼进行修复修缮。今年以来,旧街修复修缮工作全面铺开,修缮范围是永春823西路路段民生路口至吴厝桥沿街店楼。
“旧街修缮以‘整体修复、保证风貌、修旧还旧’为原则。”林玉品说,由五里街社区居委会统一按照老街风貌和闽南骑楼风格元素,根据老街立面风貌及修复要求修建,组织业态引入,在改善住房居住环境的同时,留住老街浓厚的历史底蕴。此次修复工作由社区统一租赁沿街店楼并出资修缮,业态引入租金收益比例分成,期满维护交还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