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由于需求和供给的“人”的变化,制造业板块呈现了有趣的、别具一格的、动态的、人文面貌。
我国传统制造业从业者的年龄偏长,比当下消费经济最活跃的“Z时代”(95后/00后)年长几十年(20-40岁的差距),代际的跨度之大,导致制造业需要加速学习能满足他们的上游客户的需求,因而需要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金融科技、5G、云、算力等一系列前端技术(最好“一步到位,跟上市场”);
每一项先进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年长者大量学习和消化年轻者的“知识”系统,以及他们背后“更年轻”的群体的知识系统和趋势,以便他们的客户能满足其“客户的需求”和“客户预测的下一步需求”,从业者的学习压力和知识需求激增。
因而,在“市场”趋势推动下,我们当前呈现了与历史,其他国家、经济体、商业主体都不同的、“倒序”的有趣景象:年长者不断向年轻人学习,学习“更年轻的人”。而年轻人和“更年轻的人”不断更新“话术”,为他们的客群(年长者)答疑解惑。
而夹在两端中间的“群体”,通常是掌握这些先进技术的从业者(“智能+”供应商,年龄通常介于两者之间),要将两端的知识系统和“话术”全部打通,更觉脑力不足,精力不够,左右为难。
因而,我们看到这个领域的“商业生态”,“人”的面貌与众不同。痛点、难点和亮点,都缘起“年龄代际”,体现在“知识”和“语言”上。特别的,中国“智能+”的从业者,大多比较国际化(否则无法掌握先进技术),而工业制造业从业者,相对传统和“中式”,在表达同一件事情时,又是两类语言体系。沟通和交流中的趣事和冲突,同样相伴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