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大约生于2004年过完正月的第一天。弹指十四年过去,私募基金行业已从一颗不起眼的幼苗,成长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参天大树,与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大哥并驾齐驱。短短十几年发展,私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已经占据了中国金融机构资管规模的10%,足可顾盼自雄。
随着私募基金纳入监管体系,成为正规军的私募基金与中国资本市场共同成长,也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可,迎来暴发式增长,一举突破10万亿规模,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私募基金作为资管领域的先锋军,正引领中国财富管理发展新方向!
就目前国内私募基金表现出来的特点而言,可谓优势多多。首先,私募基金的灵活性强,主要体现在其具有十足的个性化以及融合性强的特点,这就给予了投资人十分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也激活了市场。与公募基金十亿百亿的规模相比,规模较小的私募基金投资在操作上能够及时跟进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快进快出,投资策略众多。其次私募基金由于证券条款的灵活性导致其易于做出突破性的改变,不管在可转换性又或者是回收性等方面均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再者私募基金的针对性强,这里的针对性更多的指的是投资者,这种指向性的高精度使得发行价格在某种程度上规避因证券市场的行情波动,从而不受到太多影响。私募更重视风险,私募的监管比信托有过之而无不及。信托有“一法三规”,私募基金有“一法六规”。最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永远是一致的,只有投资者赚到钱,私募才能赚到钱。所以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更强,需要追求绝对的正收益。
伴随着规模的快速扩张,私募基金行业的商业模式、业务规则等正在逐步成熟,私募机构的内部管理、人才培养等机制正逐步完善,行业监管、自律规则等制度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在证监会的指导和全行业的支持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也出台了一系列自律规则,旨在促进我国私募行业发展为目的。私募基金在我国金融领域已是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私募基金在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国民经济提升等多方面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其实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在走过风雨兼程的十几年时间里,无论从私募从业人员,还是产品数量、管理规模上来说,都得到了快速的壮大发展。私募基金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已经逐渐基本成型,并以其自身独有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让许多人十分的关注,并且也显著的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相对于欧美市场,如何优化自身,如何在市场不是完全健全和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取得更长期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私募从业者和金融监管层深思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昊泰资本创始人刘振谈到。
如果按照行业的二八法则来判断,在私募基金这个行业中,百分之八十基本上被这样那样的问题所困惑着,发展得不是那么的理想。个别极端不成熟的私募管理机构,甚至可以说是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因此私募基金行业要想真正获得长久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应该说我们的私募基金监管层必须努力要把好几道关。昊泰资本创始人刘振认为以下几方面缺一不可。
一、加强私募基金信息核实。
备案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私募基金在后续操作中的真实性,应当在私募基金的备案信息审核中更加严格。行政部门、证监会和私募基金行业协会应该分别进行备案信息的真实性的审核,防止疏漏,从根源上避免私募基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强化募集资金监管。
募集对象的审查目前来说是私募基金起到主要作用,除了投资门槛外,投资人的其他信息如个人家庭收入等都存在造假空间,且造假难度小。应当对私募基金的募集对象进行全面的审核,尤其是要加强对个人和家庭收入的核查,可通过银行流水、不动产价值评估等方式进行资产认定。
三、规范私募基金操作运营。
对私募基金的资产审查应当常态化,不给资产违规运作留有时间和空间。定期对私募基金的资产运营、融投资等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罚。与此同时,应当明晰财产权属,防止挪用现象发生。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当在私募基金派驻常驻人员,专门负责账目支出审查,账目支出应当依法依规并报备常驻人员,防止违法列支行为发生。同时要增加账目支出的会计环节,完善内部审核程序,有效治理违法列支行为。
四、督促私募管理公司及时完善公司制私募基金管理。
私募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完善的公司的管理制度并及时向投资者公开,便于投资者履行监督权力,与此同时规章制度应当及时报备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公司的日常运营、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投融资、利益分配等内容。
最后总结,从上述论点可以得出,未来可以预期的是 国内私募行业一定会迅速朝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尤其在已开始施行的新规背景之下,回归专业成熟的资产管理业务方向是未来私募一个大的主题。这将促使私募行业良性洗牌,并且有助于让优秀的私募机构在日趋完善的机制下脱颖而出,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