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徐思琼解读未来房地产发展方向】财金网消息 两天前,有条“大”新闻被很多人忽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18日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调研,韩正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强调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稳字当头,这是两会后高层对2019年楼市的再次定调。此时此刻,房地产商的内心想必是复杂的,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市场会避免大起大落,2018年的冰封已成过去时,悄然回暖指日可待;忧的是楼市进入下半场,依靠人口红利和城市化躺着发财的时代一去不返,如果不求新求变,“眼见他人起高楼,眼见他人宴宾客,眼见他人楼烂尾”的悲剧,说不定就会落到自己头上。
汹涌澎湃的时代洪潮面前,没人可以置身事外。从大历史的视角审视当下,每时每刻,都是生死时速的见证。
01
“两高一低”,颠覆认知
很多人存在误解,以为近两年国家严控楼市,房地产企业哀鸿一片,遍体鳞伤。其实,只要你看看最近房企发布的年报,一定会感到吃惊,原来被“有形之手”碾碎的,只是些边边角角的纸老虎,真正的巨头,活得很好。
比如碧桂园,最近发布的2018年报表现惊艳,可见势头不减。
一高:销售额。去年碧桂园的销售额达5018.8亿元,平均一天卖出去13.8亿元,同比增长31.25%,甩开同行远不止三条街,继续蝉联“三甲地产之王”。
二高:利润。去年,碧桂园净利润为485.4亿元,增长速度达到惊人的68.8%,赚的钱比2017年多了近7成。这样的强势数据面前,楼市唱衰者恐怕要发现自己被打脸了。
一低:碧桂园净借贷比率仅为49.6%,同比下降了7.3个百分点。而中国房企的平均负债率是92.56%。这就有点意思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增长高负债”是房企甩不掉的烙印,但碧桂园的低负债颠覆了传统认知。
某种程度上,中国企业面临的纠结很相似:高增长和高负债,大家只想要前者而非后者,但现实中往往是“两高”并驾齐驱。直到高负债成为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才不得不主动紧急刹车,甚至壮士断腕。
所以说,碧桂园年报的“两高一低”,扮演了一回“惊奇队长”,也从侧面佐证,中国地产行业,有冷风吹过,但寒冬来袭不过是错觉。
02
地产巨头掀起供给侧大战
自从供给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调,国内的房地产巨头们,从南到北,纷纷响应,动辄砸入上百亿,在供给端大刀阔斧。
当然,他们不是停止造房子,而是不止于造房子。万科发力城市配套服务商,融创闯入文旅产业,泰禾建起电影院,万达正在开建医院,碧桂园涉足机器人产业和现代农业。
有人说,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去地产化”运动,你瞧,就连万科、龙湖、保利、远洋、雅居乐等企业也纷纷改名,有意淡化“地产”二字。其实,与其说是“去地产化”,不如说是地产巨头们拉开了供给侧新战线。
这是一场关于效率和服务的战争,谁能通过自我革命,拉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增值服务,培育新增长极,谁大概率就是下半场的赢家。这样的故事,其实眼下正在三百六十行发生,只不过,地产巨头体量大,一举一动波及上下游产业,所以也更受到关注,而焦点中的焦点,当属碧桂园。
今年年初,杨国强就正式吹响了这场新战争的集结号,他提出的对策相当明确:碧桂园要进军机器人产业和现代农业,以后这两大新产业将和地产一样,成为碧桂园的三大产业支柱。
造房子的造起机器人,在国内地产界是前所未有的,碧桂园敢于先入“无人区”。事实上,早在去年7月,碧桂园便已经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才半年时间,研发团队规模就接近90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研发人员超过41%。
这个公司将专注研发机器人,特别是建筑机器人和餐饮机器人,打造可与欧美日媲美的全球一流机器人产品;与此同时,碧桂园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佛山顺德,依托博智林打造10 平方公里的机器人谷。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勃兴相当倚重佛山,现在这个机器人谷又有碧桂园的加持,所以有观点认为,未来这里或将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硅谷”。
碧桂园进军现代农业的势头同样不小,其标志性动作是去年5月成立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计划与农民合作,打通农产品供应链,为旗下的社区生活服务品牌“凤凰优选”提供物廉价美的农产品。
专门成立农业公司,这在中国地产企业中也颇为罕见,碧桂园敢于吃第一只螃蟹,跟杨国强的土地情怀不无相关,体现的是公司战略,也是个人胆略。
“未来的凤凰优选门店,一进去就全部满满的都是菜,丰富、安全、实惠。接下来,摆得满满的都是水果,然后是肉、鱼、虾,刚刚宰出来的,有人在那里切给你。接下来是粮、油、水,600多种从工厂生产出来的日用品,还有机器人餐厅......”
——杨国强关于“凤凰优先”的设想
从田地到餐桌,中国其实并不缺优质农产品,缺的是高效的供应链整合,拥有数百万主户和丰富消费场景的碧桂园,瞄准的正是这个机会。
03
跨界背后的逻辑
近些年,中国资本市场掀起了一波自我革新的浪潮,做游戏的养猪去了,做电脑的种蓝莓去了,做电视的卖起大闸蟹,做电商的玩起网红孵化……
决定成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实就是看跨界新产业跟原有主业务是否有协同效应。从最高端的智能机器人,到最接地气的蔬菜水果,碧桂园跨界幅度之大,让外界惊愕。杨国强为什么这样做?有人看不清。
其实从协同效应出发,不难分析。
其一:机器人造房子,在不久之后将成为工地上的新常态,建筑工人的安全问题和建筑质量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目前澳大利亚和美国均已经研发了全自动砌砖机器人,不但避免了工人高空掉落的危险,速度还是普通砌砖工的三倍。
其二:碧桂园发力现代农业,打造社区“沃尔玛”,场景即入口,住户即流量,对蔬果生鲜的消费又属于高频刚需,“凤凰优选”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目前,碧桂园在全球布局1100个城镇、2000多个项目、超过400万业主。
所以你可以发现,中国企业的跨界发展,怕的不是跨界大,怕的是缺失协同效应。碧桂园制造机器人,让建造房子的成本更低,市场竞争力更强;而打造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又多了“舌尖上的碧桂园”这张王牌,大大改善业主的生活质量。
从地产延伸到机器人和现代农业,看似上天下地,实则一脉相承,“美好生活”的逻辑一以贯之。
04
老龄化和中产化,大趋势下的企业出路
未来十年,中国内部的经济社会图景,将经历最重要的两股潮流,分别是老龄化和中产化。老龄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劳动力成本的抬升,习惯呆在人口红利舒适区的制造企业将加速淘汰,眼下的建筑业用工荒必定愈演愈烈;中产化的最大改变,就是消费升级,中产对衣食住行的要求,除了安全,还要品质。
在这两股大趋势下,中国企业的出路无非两条,用机器人完成部分工作,控制成本,不惧打价格战;另一个方向,就是研发新产品,满足中产阶层的新需求。碧桂园进军机器人产业和现代农业,背后就藏着中国社会变迁的这两股潜流。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变革,更是中国上千万企业与时间的生死赛跑。革新能不能成功,既取决于掌舵者的远见,还得看企业本身的家底。毕竟,真正的革新,从来请客吃饭那么简单,而是需要钱、人才、资源等全方位的支持。
碧桂园去年净利润近500亿元,截止年底可动用现金余额约2425.4亿元,有钱;
有包括1300多名博士在内的专业管理团队,1000名注册建造师,有人;
土地储备达到2.4亿平方米,在北上广深和广大三四线城市皆有布局,有地;
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有国家政策利好……
中国“地产之王”的这场革新之战,可谓手有余粮,心中不慌。
“如果全世界有10家公司做这个行业,因为各种原因要关门倒闭,我期望我们是最后一个倒下。我相信这个行业永远都会有的,而世界会给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开绿灯。”这是杨国强的愿望和信念。
眼下,中美贸易战尚未平息,保护主义似欲卷土重来,“世界会给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开绿灯”,也应该是眼下寻求变革的企业的集体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