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滚动 >

我的家乡兰州没有拉面,银行才是最铁的饭碗!

文章来源:铁马 高顿金融分析师  发布时间: 2019-02-12 12:22:02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我的家乡兰州在别人眼里,似乎是一个没啥存在感的西北省会,但它其实在我国工业史上的意义极为重大。而如此重要的兰州,为何却留不住沪飘的游子?一次灯展似乎便透露了历史变迁的秘密。

陌生的人,请给我一支兰州...

——《董小姐》

一过年,家乡见闻就刷屏,笔者也想谈谈我的家乡,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西北工业城市——兰州。

在外多年,每每和朋友谈起我的家乡: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市,大家的反应多是:“是青海的吗?有青海湖吗?”、“是西安的吗?”、“没听过”…

我的反应也从最开始要纠正大家的看法,变成了现在的——“兰州拉面吃过吧?”

“哦,吃过的,原来就是这个兰州啊!”

其实有时候我觉得,还是要感谢青海化隆的朋友和新疆的朋友,把兰州拉面开到了全国各地,让兰州可以“声名远扬”。

但其实,就像重庆没有重庆鸡公煲一样,兰州也没有“兰州正宗牛肉拉面”:

▲兰州确实街上都是牛肉面,只有早上中午才开门,而且没有“拉”

行吧,我的家乡在别人眼里,就是这样一个没啥存在感的西北省会。但其实自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在我国工业史上的意义极为重大。这种重大,可以从兰州一个神奇的工业区,每年举办的灯展中略见一斑。

灯展变迁

其实自80年代起,兰州市工业区西固区的灯展在整个甘肃省都是非常有名的,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当时西固有两个大型企业:

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兰炼)和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化),这两个大企业牵头,区委区政府组织,使兰州西固的灯展每年都热火朝天。

据说当时,兰州其它几个区和附近几个县的人络绎不绝地到西固看灯。

“呆,到西固城看灯走!”、“西固城滴灯看老没有?”是当时兰州人上口频率最高的词汇。

新中国刚成立时,兰州市还是一个不到二十万人口的城市,百废待兴。

由于“一五”计划的实行,苏联援建的几个大型工厂项目落户兰州,奠定了兰州重工业城市的基础。

其中就有“兰炼、兰化、中核工业总公司504厂”等企业,全部落户在兰州市西边的工业区西固区。

经过不到三十年的恢复和发展,80年代时,兰州成为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城市。

那时,我的父母大学毕业后还是分配工作制,最好的归宿就是“进厂”,所谓的“厂”就是在西固区的炼化企业,而“效益好”成了当年炼化企业的代表。

据父母辈说:“当年厂里的人走路鼻子都是冲天的,再穿一身工作服简直是相亲好帮手,根本不像你们现在一样,找对象这么费劲。“

不过,到了90年代末,国企开始实施减员增效,因此,兰炼兰化“买断”了一万零五百名所谓“副业”的员工,其实就是不在炼油化核心岗位上的员工。兰炼和兰化也被中石化合并成了现在甘肃省的著名企业“兰州石化”。

还有前文提到的中核504厂,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军工行业迎来的“军转民”大转型。

以前给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生产核燃料的504厂,居然开始发展副业,转行卖雪糕。传说504厂还用核工业上用的离心机参与了原料加工,所以奶油的口感特别的好。

当然,随之停办的还有灯展,毕竟,那几年企业都自顾不暇,还有什么心思过年搞灯展?

不过,在几年后的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时间里,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2011年初至2014年8月期间,更是维持在100美元/桶附近的极高价位。随着世界燃料的短缺,504厂也重焕生机,主攻核电站的核燃料供应,改称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

作为炼油企业、能源企业,兰州石化(兰炼、兰化)、504的辉煌又回来了,同时,自2005年前后,兰州每年过年灯展的灯展也随之回来了。

灯展缩影

今年灯展,依旧是兰州石化和504(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牵头的:

这种灯展,基本是哪个企业给钱多,就是哪个企业牵头,看来这两个企业放到今天,虽然比巅峰时期缩水不少,但依旧是兰州这座工业城市效益一等一的单位。

另外,其他副展位灯上的广告席次也有了变化,例如曾经是兰州石化旗下二级公司的展位,被兰州市农商行等银行把控。

因为银行是现在兰州乃至西北地区,人们认为最铁的饭碗,特别是在大城市混不下去的“漂”们,回兰州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个房,然后再物色个“铁饭碗”。

另外,其他属于一些西固铝厂、电厂的灯展席位逐渐被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所占据。要知道,在十多年前,在西固区,基本没有开发商来建房子。

因为西固区自建区以来,几十年间一直保持着的厂区家属院制式,这些房子也基本是98年以前福利分房分到位的,住着兰州石化的几十万员工,还有什么“电厂家属院、铝厂家属院”等“厂区房”。

直到这几年开发商进入西固区,打破了曾经房屋被企业垄断的僵局。

僵局的打破有两点原因:

第一,那些曾经老人们信奉效益好的厂子,要么维持不下去了,要么迁到兰州新区了,便把地卖给了开发商盖房子。

▲ 路遇被卖掉的西固锅炉厂车间

第二,西固区的一条路上,聚集了整个甘肃省最集中的优秀教育资源。

虽然我也跑过许多个省市,但是感觉只有宇宙中心五道口的教育资源聚集程度可以和这里“媲美”。

举办灯展的这条路叫做福利路,从福利路最东头走到最西头,不过3公里,却有5所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还有一所分数比本科线都高的高职(因为毕业可以进厂当工人,还是那句话:效益好)。

其中有三所兰州石化专门给子弟修建的高级中学(现在已经从企业剥离至社会)都是省重点,是什么概念呢?

下图红线框出的这三所中学二本上线率可以达到90%,一本上线率也可以达到70-85%,而兰州市的一本上线率常年仅维持在20%上下;二本上线率常年仅维持在30%上下。

其余的几所初级中学和小学,多数也是曾经的厂矿建制,是当年很多人挤破头都进不来的学校。

多年前,当这些学校还隶属于兰炼兰化总厂时,还有一种校内的鄙视链,即工厂子弟鄙视“单外生”(父母一方在厂里)、“单外生”又鄙视“双外生”(父母双方都不在厂里,这种情况好像还是需要交借读费的)。

这些学校的扎堆,让西固区的福利路,也颇有兰州五道口的意思。

和兰州市主城区、城关区相比,上述学校距离近的小区房价可是和兰州核心地带亲密接轨,关键是房龄少说也有20年了:

不愿归乡的沪漂

当然,好的教育资源再加上兰州石化职工不菲的收入(在甘肃省范围内挺不菲的,放到别的地方没有可比性),这几所学校每年都能培养出一大批走出甘肃、走出西北上大学的孩子,我也是其中一员。

不过他们中85%-90%的人都没有选择回到兰州、回到西固。

自称张江高科浪里白条的老王,2003年从上文中某所重点高中里,考上了魔都某985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一直在魔都工作了十年,交满社保,居转户终于扎根在了魔都。

这期间,他在厂里做小领导的父母,曾经几次托人安排工作叫他回兰,甚至连门当户对也是厂里领导家的女儿都给他物色好了,房也置办好了,但是老王都拒绝了。

“为什么要回去厂里三班倒呢?我在上海挺好的!”

老王的高中同学大李则走了父母喜欢的那条路,高考在父母的授意下填了同样是985的兰大,毕业后赶上了最后一波“子弟回收计划”,回到了厂里,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生活。

每年老王和大李都会在过年时聚一次,但是老王说:和大李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我想说说区块链,而他想说厂里的食堂的窗口哪个好吃,真的有点聊不到一起去,能一起聊的只有孩子有多烧钱。

“倒也不是情分淡了,而是路不一样了。”

就像那句话说的:“北上广安放不了肉体,家乡安放不了灵魂”,其实这些“厂二代、子弟”们都有相同的苦恼,他们回到兰州可以活得很安逸,但是他们不愿意回来。

在北上广深甚至国外的他们,每个人都像一匹征战的狼,不停地为了生活和梦想拼搏,女孩三十了不敢恋爱更不敢结婚,男孩三十五了没车没房变得很正常,甚至找一个安身的地方都变得奢侈。

他们也和留在家乡的朋友差距逐渐增大,因为厂区的圈子很小,很多在外打拼的“厂二代”都打趣说,我和家乡的朋友们每年都会在灯展的时候碰一面。

但是灯展虽好看,却照亮不了他们的归乡的路。

后记

有人问我,你们兰州不是有兰州新区?回去发展不好吗?

2012年,兰州新区落成,兰州中川机场西南方向的中川大道,是兰州新区最热闹的区域。

新区的概念、美好的规划以及低廉的地价,当时吸引着开发商不断涌入,绿地、碧桂园、龙林、亚太等大批开发企业,很快将原本是农田的秦王川三镇变成了高楼林立的新城区。

▲ 绿地是兰州新区最先进场吃肉的公司

在“国家级新区”的概念下,卖地建城成为了快速拉动板块热度的方式,但是并非所有新区都能消化这样的利好。

本来以为兰州新区的建成,会号召大批漂泊在外的游子建设家乡,说实话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冲动,但是面对着没有任何一个适合我的职位,和距离兰州城区近80公里的距离:

我还是犹豫了,后来发现,回去兰州新区的还是那些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或者进银行、进国企的游子们。

1992年至2013年的22年间,只有6个国家级新区被批复,兰州新区曾经风光一时。

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的最新GDP排名中,兰州新区虽然是新区里的老大哥,但是排在最后一位。

所以对于在异乡漂泊的兰州人来说,我们的生活,依旧是:

兰州,总是在清晨出走;

兰州,夜晚温暖的醉酒;

又或者是在孤独时,有陌生人,递给我一支兰州。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原创
新闻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  投稿邮箱:362293157@qq.com  业务QQ:362293157立即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