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茬韭菜不行”,这是不少金融界人士的共识。这个局怎么破?有识之士指出,韭菜要从娃娃割起。
为让孩子们尽早入坑,一些在长线投资方面颇有心得的机构早早就定下了“金融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并造出声势来,声称金融知识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决不能让孩子们不懂怎么使用钱而输在起跑线上——尽管大多数孩子三瓜俩枣的零花钱即使去买个玩具汽车都要攒上一阵。虽然孩子们会很快发现,兜里现有的购买力和金融书里做个案的数字间存在几何级数的差距,但至少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一个梦想,万一长大后有一天这个梦想实现了呢?
孩子们过年收到的大笔压岁钱,可能让他们距离实现那梦想更近一步。虽然大部分孩子都会遭遇“爸爸妈妈先帮你把钱收着”的典型话术,最终这笔钱又以红包的形式流到了别人家的父母那里。但至少给孩子留下了“我有钱”的模糊印象。
单单是这个模糊印象,也足以让金融机构蜂拥而至。比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就率先做过金融知识进校园的尝试。在2015年广州市1万名中小学生就率先在课堂上开始学习金融理财知识。在小学金融读本中,第一课便是从孩子们熟悉的压岁钱谈起,高中的金融教材则介绍金融活动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再回归到具体的家庭投资理财,介绍一些投资理财的选项。目前还不知道这三年下来,羊城金融机构里的青少年实名账户有多大的增幅。
都是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也不会被广州拉下太远。2018年下半年来,上海和北京也都密集推出了“金融进校园”的活动。鉴于之前“裸贷”等并不正规的金融产品已经先行一步入侵象牙塔,现在“正规部队”的进入至少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称,金融知识进校园是深入贯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不仅是配置资金资源的手段,也是增进个人福利的工具,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将使人终身受益。
终身受益这么重要的事自然开始得越早越好。另一个用到“终身受益”这个名头的场景,是在劝说孩子们养成早晚刷牙好习惯的时候。管理零花钱像刷牙一样重要,而且其成果足以买下不少牙刷和牙膏。不过相比国内的金融普及教材从压岁钱开始,在投资理财的链条,其他一些“韭菜养成计划”则没那么目的直接。
日本的中小学金融教育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钱的作用。日本中央银行及金融行业呼吁,为了迎接“非现金支付”时代的到来,有必要让孩子作为“无现金时代”的最早一批“原住民”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其教育方式包括为了使学生们掌握对钱的思考能力,让孩子们自己填写自己长大成人所需的餐饮费和教育费以及网上购物时的注意事项等表格,来知道钱对于长大起哪些作用。
日本的“无现金”教育要比广州的“压岁钱”教育隐藏得更好,而套路更深的金融启蒙教育则压根不提到钱。作为顶级金融掠食者的聚居地之一,英国的“金融韭菜养成计划”启动较早,2014年就将财务教育列入全国课程表。但是受制于师资力量和教材不足,对孩子的金融教育推进比较缓慢。英国议会跨党派财务教育事务小组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只有17%的中学教师获得了如何教授这门课程的培训或建议。奉行“时间就是金钱”原则的金融大亨自然对让“小韭菜”的生长季就这么白白过去看不下去,于是有人干脆自掏腰包,和慈善组织联手,给全英国3400多所公立学校每家都捐了100本免费的学生版个人理财教科书。
这种名为《你的钱很重要》的启蒙版的金融教科书主要讲了六个方面的金融知识,包括储蓄、充分利用资金、借款 、风险和回报、安全和欺诈以及专门为学生设定的离开学校后的工作世界六个板块。涵盖从利息和预算到支出和债务,从投资、保险到税收、福利等方方面面。不要小觑这150页的小册子,其中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会让不少成年人都难以作答。
比如可以先试着解释下什么是复利。虽然这两个字人人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就意义不明了。每个在银行里存着钱的人都会遇到复利,复利也是现代理财重要概念,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就是俗称的“利滚利”、“驴打滚”。计算利息的周期越密,财富增长越快,而随着年期越长,复利效应亦会越为明显。
如果答对了这道入门级的问题,那么可以试试启蒙教材里的中级水平题,比如哪种方式计息方式对储蓄者更有利,按日、按月还是按年?如果不是靠蒙,而是靠印象中最经常听到的“年化利率”这个词而作答的话,那么可能得出错误的答案,其实以日计息对储蓄者最好,而且那些“宝宝类”产品的每日收益,也对此做出了提示。
当答对了这道题后,就可以再次进阶,挑战启蒙书里的高级题了,比如回答在年利率中的年度百分率(APR)和有效年利率(EAR)有什么异同。相信光看见简写就足以让大部人懵圈,那些有银行或者财务背景的人才有勇气尝试组织一下语言进行解释。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进阶版的单利和复利的区别。在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广告中会看到的报价利率。5%的APR就意味着每存100元,一年以后如果按照计息周期为一年的单利计算的话,将获得5元的利息。但很多的存款或者贷款产品计息周期是小于一年的。比如每月计息,那就意味着如果在1月1日存入100元,一个月后的1月31日,银行会计算100元在第一个月产生了多少利息,并且将这部分利息滚入2月份的本金,周而复始,这样的计息方式会导致一年以后总共拿到的利率会大于5%,这就是EAR。
当孩子能顺利闯过这三关的话,那么非常值得庆祝,毕竟金融学知识已经堪称达到了中学生的水平!不需要觉得难堪,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衡量标准,毕竟大多数人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的人生巅峰期也出现在那个阶段。
不过对处于知识巅峰的学生们,真正拥有了一些靠勤工俭学辛苦赚来的钱能够支配时,希望他们最先想到的不是怎么投资获利,而是通过学习怎么保持对钱包的控制权,这种控制权在脱离贫困和避免可能导致流浪街头乃至登上天台的债务陷阱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人最后在市场上被“收割”,就是失去了钱包控制权这个最基本的内容——在大部分金融启蒙教材里恰恰都没有提到这一条。
书里还有一条没提到的是投资风险确实不小。尝试用狗年春节压岁钱投资理财的小朋友们,在猪年春节时大都会发现亏了不少,这意味着不少玩具汽车和芭比娃娃都被市场像韭菜一样割掉了。
压岁钱理财花样多
《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市面上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但是多数家庭还是觉得压岁钱理财始终要以稳健为主。
张女士的宝宝刚满一岁,她对本报记者表示:“孩子还小,对钱没有概念,我打算每年把压岁钱存起来,长大了一起给他,利率不用很高,稳健就好。”
在某城商行网点,工作人员介绍了一款“成长储蓄”产品:“这是一种自动转存定期的产品,三个月以上都按照定期来计算。”
在某股份制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则表示:“我行没有专属的压岁钱产品,如果为了增加孩子的参与度、金额又不大,建议考虑零存整取。”
还有不少家长将压岁钱买了保险。北京工作的杜女士告诉本报记者:“孩子刚出生就给他买了医疗险和重疾险,每年保费加起来5000多元,交20年,保终身。每年我都用孩子的压岁钱来缴费,这样做很有仪式感。”
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时,也有不少银行工作人员推荐了教育金、年金类保险产品。
据某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介绍,兼具保障和投资的教育金保险近期咨询度较高。他表示:“虽然大多数教育金保险的纯理财收益率仅略高于银行存款,但作为略带强制性的储蓄,其‘专款专用’的特点对于被保险人而言还是颇具吸引力。”
某国有大行则推荐了一款年金产品,该银行的理财经理介绍道:“从第6个保单周年,可以选择每年领取一部分,也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总金额,这些资金可以作为教育、就业、婚嫁等各个阶段的费用支出。”
除了年金保险,还有银行理财经理推荐基金定投。“压岁钱的投资周期可以很长,作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储备,不宜选太高风险的品种,基金定投可以通过长期操作,平滑股票市场的中短期波动,是比较适宜的品种”,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解释道。
也有部分家长将孩子的“压岁钱”作为炒股的储备资金。《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调查时,就有家长调侃道:“去年孩子的压岁钱炒股给套进去了,今年的压岁钱打算用来补仓,希望孩子18岁前能解套。”
多家银行推出儿童专属银行卡
在调查过程中,有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每年春节前后、寒暑假期间都有很多客户来咨询儿童卡业务。随着市民理财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为自己的孩子办一张专属银行卡,从小教他们学习基本的理财与投资技能。
以某国有大行为例,该行推出的儿童卡分为男童卡和女童卡,卡面设计活泼,不仅具有储蓄、取款、转账、消费等基本功能,还具有多币种活期、定期储蓄,购买货币基金和储蓄国债、网上银行等功能,并特别为儿童卡配置了“设定消费和取现限额”的功能,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消费需要,设置卡片的每日刷卡消费和ATM机取现限额。
某股份制银行的推出的亲子卡,除了一般的金融功能,还联合全国多家亲子商户享受多种亲子福利。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这些儿童专属的银行卡,以16岁以下未成年客户为主要发行对象。尚无身份证的未成年人,需在监护人陪同下,持法定监护人有效身份证件、户口本开卡,账户名为孩子的姓名。还有部分银行需要家长提供孩子的出生证明复印件,并且要求陪同开户的监护人和孩子的名字在一个户口本上。
不过,这类银行的儿童专属卡一般只具备借记卡的基本服务功能,如存取款、消费、转账等,而对缴费、网银、理财等其他功能,各家银行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
在走访过程中,多个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给孩子的压岁钱、零花钱建立专门的账户,专款专用,既可以实现对孩子的健康保障,也可以实现理财收益,同时还可以引导和培养小孩正确的理财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