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网贷监管存在四大难点分别是,平台数量过多;散户化问题严重;良性退出机制缺失;后续监管如何落地。
1月2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支持下《数字普惠视角下的金融科技发展评估——以P2P网贷为例》报告正式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副秘书长陈文介绍了报告的详细内容。
陈文介绍报告内容时表示,破局当前僵局仍需要解决以下四大难点:首先市场上的平台数量仍然过多,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8年市场上存续的平台数量高达千余家左右,参考信托、支付、基金,无疑存续平台数量过多,需要进一步减少平台数量,而目前监管机构备案相关政策出台的节凑点也取决于平台的减少速度。
其次,P2P出借人群体的散户化问题过于严重。P2P出借人的画像与传统投资理财产品的用户画像并不一样。信托计划、私募基金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的认购门槛均为100万。银行理财产品在“理财新规”后降至1万元,也远比P2P网贷平台的起投金额高出不少。
再者,无风险退出机制如何构建问题。平台的无风险退出是监管在真正落地备案之前需要重点考量的话题,否则,备案落地可能并不意味着行业风险告以段落,而会引爆密集的未备案平台爆雷潮。目前平台的被动退出大多参考非法集资事件处置的经验开展工作,一旦上升到刑事问题,民事问题让位于刑事问题,存量债权债务关系处置成为难题。引导平台无风险退出的角度看,刑民结合的顶层设计必不可少。另外,银保监推动四大AMC主动作为介入P2P风险化解,但如何真正落地仍需要观察。
最后,P2P后续如何监管。国内金融机构的杠杆监管趋严趋势短期之内无法转,P2P作为完全没有杠杆约束、实质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存在很难得到有效管。尤其是备案完成后预期P2P存续企业的控股权会发生密集变迁,背书能力更强的机构成为股东后,P2P行业的体量更加无法控制,政府可能会散失对于社会总融资额的控制能力。
针对此问题,《数字普惠视角下的金融科技发展评估——以P2P网贷为例》报告预测显示,监管将P2P定型为信息中介的提法短期内不会变化,但监管未来会重提对于P2P的实缴注册资本金要求,预测还认为未来也会存在对P2P事实上的杠杆率监管要求。
另外,报告还分析了网贷机构的主流转型思路有:
1.海外业务布局,国内市场强监管的趋势不可逆的情况下,部分机构以布局海外业务为契机,加速平台转型升级,具体表现为一类为出借端做的好的平台,一类是借款端做的好的平台。2.海外上市给平台加码,给平台带来品牌效应、合规效应、示范效应。3.转型助贷机构,4.寻求良性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分析了互金整顿趋严下地下金融的死灰复燃状况。报告认为地下金融死灰复燃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原现金贷的大量机构以及部分P2P平台转型做超利贷、套路贷,带来了更大的社会问题。
此前的2017年12月,监管曾对现金贷直接下了禁令,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文规定: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并将利率红线划分至36%以下。严监管下,于趣店上市之时曾被推上风口的现金贷一度迅速跌落,为了合规备案,各存量现金贷的平台纷纷转型。其中主流的方向包括:布局线上线下场景,出海开拓东南亚业务、转型做大额分期,也有通过会员卡、借条、回租分期等手段变相突破36%的法律红线。
除了转型的平台外,在现金贷监管整顿一周年之后,可以发现部分现金贷以“超利贷”、“套路贷”的形式卷土重来。目前,市场并未对超利贷有一个统一定义,可以简单理解为超级高利贷,又可看作为畸形现金贷;而套路贷则带有一定的恶意欺诈性质。
根据某中型互金平台对于超利贷发展的划分,其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监管条例发布前,不管是正规非正规的渠道都在大肆发展现金贷,其中部分就存在超利贷现象;2017年底现金贷监管通知发布后,市场逐渐规范,行业乱象改善;但到2018年5、6月份,部分三四线城市渐渐出现一些地下贷小团队,以贷款余额不超过500万的体量在放款;到7、8月份时,超利贷平台开始增加,并通过贷款超市平台大肆推广;9、10月份至今,市场超利货放款行为愈滨愈烈。
目前超利贷放贷从业机构主要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是一些地下小平台包括民间高利贷、地下钱庄、借条、炒房团、土豪团构成,在江浙一带发展最为疯狂;第二是原先存量的现金贷平台,监管对现金贷整顿后,其开始转至地下通过不断地建立马甲公司;第三是部分P2P平台,有在P2P体外从享超利贷业务的,也有完全放弃P2P备案以P2P资会对接超利贷资产的;第四是部分互联网企业,以技术输出、助贷为名,帮助大量资金方介入超利贷市场。在超利贷的野蛮发展中,还可以看到科技如果使用不当,会带来的地下金融的野蛮膨胀。
正如部分超利贷从业人员表示,如果按照传统的线下授信,几百块、几千块人民币的授信额度根本无法做获客、风控以及贷后管理,当时通过线上买流量、简单的线上反欺诈风控、辅以智能催收手段,几百块、几千块的授信成为可能。由于年化100%-150%年化利率的现金贷平台被整顿,而这部分小额零散资金的需求仍然存在,为超利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于这些从业人员而言,由于时刻面临监管整顿以及公安机关介入的查处,所以更讲究短期逐利,通常追求的是两个月以内就通过收益完成本金的回笼,这意味着其年化放贷利率高达1000甚至2000%以上。
另外,根据报告内容,自2018年6月份PP网贷出现大范围爆雷潮后,大量平台都面临出借人续投率大幅度减少带来的出借资金紧张,地下超利贷迎来了获客的最好时间窗口。这些机构大量砸钱给作为引流梁道的贷款超市,线上线下大肆宣扬。
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2019年1月11日公布招股说明书的深圳合众财富金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P2P平台合众e贷)为例,其2018年上半年现金贷业务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高达987%,现金贷交易规模在平台成交总量中占比高达9346%,为典型的现金贷企业。截至2018年和2017年6月30日财年,合众e贷的贷款年利率分别为7.06%至628.64%和3.28%至628.15%,年利率超过24%的贷款分别占共贷款总额的64.75%和38.29%,年利率超过36%的贷款分别占其贷款总额的37.67%和38.29%。
合众e贷在现金贷当面的获客主要依赖于融360的导流,占比为34%。9、10月份时,部分P2P机构回血后,重回资产端获客时,才发现获客渠道流量单价大辐度提升。前有36%利率红线,后又获客成本大幅提升,这也导部分已实质上已经对于合规备案心灰意冷的P2P网贷机构开始走上为超利贷提供资金,做起超利贷生意的路子。
最后报告分析了地下金融死灰复燃的机理认为,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整体上起到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作用,减少了金融监管套利的空间,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健发展。
但也应当看到,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推进的过程中,加大了一些弱正规金融的合规成本,使得部分弱正觑金融开始放弃“阳光化”的努力,转向了地下金融;而对于诸如银行和助贷机构合作的规范,尽管客观上防范了金融风险,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在客户下沉过程中“腿”和“手”的支撑,使得其被迫退出部分客群的服务,对于现有存量小微客群的服务成本可能有所上升。
如图所示,互联网金融整治过程中,弱正规金融部门服务小微的成本有所提高:一是限制弱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如杜绝银行、保险、私募等低成本资金渠道购买网络小贷、P2P债权,开始规范网络小贷的融资杠杆,将贷款出售和资产证券化的额度拿回表内计算杠杆;二是规范弱正规金融的增信措施,如P2P的风险准备金被叫停,平台必须寻找高成本的外部增信措施;三是增加弱正规金融的运营成本,如P2P存管、信息披露等要求,在规范运营的同时加大了运营成本。
此外,正规金融开展小微的成本也有所提高,一个是对于助贷业务的规范,使得正规金融直接依托助贷服务机构放贷的模式受到阻碍,相关合规成本进一步提升;此外,在与助贷业务合作时,正规金融的核心风控不得外包,也就意味着正规金融对于风控系统进行投资,加大了开展普惠金融的运营成本。尤其是诸如网传的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限制商业银行通过线上异地授信不得超过余额的20%,而线上异地授信大多流向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
在正规金融和弱正规金融退出某些客群的服务时,金融的需求没有消除,而是基于地下金融得以满足。而金融科技在地下金融的应用,使得地下金融抢占市场成为可能。整体看来,我们认为当下的互联网金融整治,在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同时,可能会带来两个不太理想的结果:一是正规金融和弱正规金融退出部分客群的服务,地下金融的服务范围有所扩张;二是既有的正规金融和阳光化的民间金融服务群体承担的成本有所上升。
实际上,由于弱正规金融的合规成本大幅度提升,可开展的业务种类大幅度减少,盈利空间大幅度减少甚至丧失了盈利能力,部分民间金融机构已经放弃了阳光化的努力,转而开始地下金融服务。
以P2P为例,自2017年年初正式启动备案以来,各家机构都忙于备案整改,满足监管的各项要求。而在2018年6月份之后,行业对于备案预期的信心将至底部,部分机构从牺牲短期利益努力做到合规以实现备案后长期收益的心态转变为短期内大赚一笔然后关闭退出的心态,市场秩序进一步紊乱。在本轮各地合规检查完成之后清退违规平台的浪潮中,不排除观望心态中的平台在目前的政策空窗期可能铤而走险,转向超利贷市场。
报告还提出了对于有序推进民间金融阳光化的建议,一是要解决无证上岗问题;二是要解决有进有退问题;三是要平衡风险防范和普惠金融价值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