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提速
近年来,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深入,构建新一代核心系统成为银行的重要战略选择,新一代核心系统成为银行在IT投入与开发方面的重点领域。
【资料图】
这一点,从最新上市银行的年报中可见一斑。笔者梳理了42家A股上市银行2022年报内容发现,其中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贵阳银行、杭州银行、江阴银行、张家港农商等在年报中提及了核心系统相关建设情况。
从具体表述看,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是深入推进分布式核心系统赋能业务发展,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是完成了新一代核心系统上线,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是完成了信用卡业务的新一代核心系统上线运行,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中小行是推进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
银行核心系统建设正酣,那么对于广大群众来说,银行核心系统到底是什么呢?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联?
银行核心系统是承载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交易处理系统,这个描述看似跟我们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在现实生活中,比如我们用打车软件打车,扫描二维码支付,网络购物,手机缴费充值等等生活日常背后所依托的都是银行最基本的账户管理能力、存取款转账能力,这些都离不开银行核心系统的支撑。在业内,它的重要性常常和人的心脏作类比。随着金融交易深入到社会场景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这颗心脏,金融体系将面临停摆。进而影响到社会生活和整体经济的运行。
云原生分布式核心系统正在成为主流
既然核心系统如此重要,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银行为什么都要更换呢?新一代的核心系统为什么是云原生分布式的?
对此,作为行业资深人士,中电金信副总经理、中电金信研究院院长况文川有着自己清晰而深刻的理解。况文川表示:传统的银行核心系统大都采用了一个竖井状的单体结构,相对独立地开发、管理和运行,并对外提供几千个交易接口和数据接口;而在数字化深度发展的今天,组织内部、组织之间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合作模式,都在呈现一种数字化、原子化的网格状模式,金融产品和服务本身需要更加综合化的集成+协同实现方式,同时,金融交易已经嵌入到了每一个社会场景,需要更为敏捷地完成对外合作的技术实现,这就对银行的核心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况文川认为,新一代银行核心系统要满足三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有强大的交易处理能力,随着数字化的发展,银行核心系统需要处理的业务量会越来越大;二是要有较强的组装能力,可以根据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进行灵活组装;三是要有很强的数据生产、分析和加工的能力,以满足大数据时代银行数字化经营需求。
而分布式核心系统能够很好的契合上述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的要求。首先,分布式核心系统具有高性能架构,支持高并发访问、海量数据处理、低延迟响应时间。其次,分布式核心系统具有高可用架构,支持高冗余、快速恢复。再次,分布式核心系统具有高弹性架构,支持容量扩展、动态扩容。此外,分布式核心系统还具有兼容低端服务器硬件设备,自动化运维,规模化管理等低成本优势。
“今天我们要用分布式的集群实现以前大型主机的技术和应用能力,需要有一套好的方法,这套方法就叫云原生”,况文川表示。基于云的架构和方法,可以开展业务应用基于微服务的原生设计和部署,进而实现在分布式集群上动态地调度、运行的能力,在性能上能够实现高弹性,通过多地多活实现高可用和高效率,并且让应用易于组装,易于开持续渐进的升级更新。
结合2022年度银行年报,以及市场选择来看,云原生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也逐步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就在近日,由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协办的中国国际金融展上,中电金信重磅发布了——“源擎”云原生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简称“源擎”核心系统)
“源擎”核心系统采用云原生、分布式、微服务技术,基于企业架构设计思想,构建了基础服务、业务服务、交易中心以及系列支撑组件,包含业务架构和多个微服务应用。业务架构中,业务服务为银行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支持产品粒度的功能可替换,同时也能快速引入新的产品服务,支持未来业务发展,实现业务敏捷;交易中心实现了面向客户体验和业务场景的流程编排和业务组装,具备高度的业务弹性,友好的客户体验,助力实现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基础服务提供包括产品、定价、账户、核算等在内的基础业务支撑能力,赋能银行业务服务的敏态创新。其构建的多个微服务应用,均可独立部署及运行,为银行提供了灵活的业务扩展、系统整合及生态开放能力。
“源擎”核心系统运行在经系统工程方法论适配调优的中国电子金融级数字底座“源启”之上,在具备高性能和安全性的同时,形成了四大产品优势,可以帮助银行解决银行业务和技术融合度差、既有资产继承难、核心架构迁移难、数据治理落地难、外围改造复杂、停机切换风险高等系统建设问题。
中小银行建设云原生分布式核心系统挑战与应对策略
据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上线数量自2019年开始呈明显上涨趋势,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建设普遍早于其他银行,当前中小银行核心迎来了集中更新期,那中小银行在建设云原生分布式核心系统时候面临哪些挑战,又该如何突围呢?
中电金信研究院核心业务系统首席顾问苗正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挑战:
第一,过往部分中小型金融机构会采取跟踪、仿制、移植大行的方式构建银行核心系统,但因规模、管理体系、业务范围、业务丰富度、业务的深度等差异,大行深度适配、深度定制的方案难以移植和仿制,中小型银行必须探索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核心系统建设之路。
第二,在核心实施工程方面,核心系统建设和底层的云原生分布式技术平台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就造成目前的核心系统项目大部分伴随着金融级数字底座的建设,而解决其技术的复杂度和验证程度,比如说安全性、一致性、准确性等各个层面的问题,需要匹配动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专业的研发和运维团队,中小型金融机构难以负担,且自主合规方面也会面临问题。
第三,在人力资源和知识技能方面,分布式核心系统不仅仅实施过程中的难度大,在后续的运维运营方面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非常大。运维难是目前核心系统建设中的另外一个问题,中小型金融机构在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角色等方面都有限,运营风险难于控制,实现自主可控的难度也比较大。
面对这些挑战,苗正也给出了解决之道:
首先,大行的核心系统虽然难以直接模仿或移植,但是仍然可以追踪和利用领先同业的实施资产,即变引入系统为借鉴资产,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敏捷实施工艺快速地变资产为系统,并成为自身能力资产积累的起点。这种资产包括了业务模型、工具和工艺体系、实施方法,这些仍然是可以借鉴、参考、移植。
其次,金融级数字底座“源启”作为中国电子主导、中电金信推出的面向行业具有通用性的、可靠的,支持开放生态的技术底座,具有金融级数字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安全性和处理性能,填补了市场通用技术底座的空白。
再次,苗正表示,在构建新银行核心系统的时候,要注意业务和技术解耦,即要避免业务和技术绑定在一起,进而产生单一技术依赖。同时,要避免只为了实现全栈合规的目的而更换核心系统,这样容易导致银行多付出几年的时间成本,整个过程的总费用也会大幅度增加。
随着银行核心系统向新一代技术转型加速,云原生分布式核心系统将对银行未来发展带来哪些影响?中电金信认为:银行利用分布式技术构建核心系统或是承载关键核心业务场景正在成为一种技术共识,这不仅是一种趋势,而是一种行业现实。云原生分布式系统具有“高性能”、“高可用”以及“开源生态”等方面的优势都是对银行现有业务特点的一种完美契合。
与此同时,银行在构建云原生分布式系统过程中,除了看到其积极影响外,也要对其产生的技术问题引起足够重视。首先,真正的云原生需要银行将业务能力充分、清晰地解耦,然后将每一个业务能力再以一个微服务承载,而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相互交叉性对于业务的建模和微服务映射构建都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其次,云原生实施工艺和设计方法也是一大难点。在识别微服务后如何让技术和业务遵循一个标准进行快速实施,达到业技融合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