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年,确实依然面临着比较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想我们管理层还是有信心,一方面这个信心来源于整体中国经济恢复的预期和本身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另外我们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3月27日,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在该行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这也是王志恒首次出席光大银行业绩发布会。
【资料图】
王志恒还透露,按照集团的要求,光大银行今年上半年将进一步编制光大银行2023-2025战略规划。光大银行将坚持“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愿景,同时不断细化实现这一愿景的内涵和路径。
在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王志恒携光大银行副行长曲亮、齐晔、杨兵兵,董事会秘书张旭阳回答了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分析师和投资者关心的10个问题。
张旭阳表示,可以用“信心”两个字作为这次光大银行业绩发布会的主题词,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对行业发展的信心、对光大银行的信心。“2023年光大银行将坚持稳健经营,加快转型创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回报。”
日前,光大银行发布2022年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达63005亿元,较年初增加3984亿元,增长6.8%;其中贷款总额35723亿元,较年初增加2650亿元,增长8.0%,在资产中占比达56.7%,较年初提升0.7个百分点。负债总额57905亿元,较年初增加3728亿元,增长6.9%;其中存款余额39172亿元,较年初增加2414亿元,增长6.6%。
业绩方面,2022年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16.3亿元,同比下降0.73%;净利润450.4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利息净收入1136.55亿元,同比增长1.34%;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7.44亿元,同比下降2.09%;绿色中间业务收入114.11亿元,同比增长4.97%,营收结构有所改善。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2年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1.25%,与年初持平;关注贷款率1.84%,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96%,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7.93%,较年初上升0.91个百分点。
四方面努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2022年,受经济形势和市场因素影响,大部分银行营业收入增速下滑,部分还出现了负增长。对于光大银行2022年营业收入负增长,王志恒表示,这也是该行管理层和管理团队持续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从外部看,王志恒强调,光大银行营业收入增速与行业整体保持一致,一方面是一些非经常性的收入因素导致去年营收负增长,如果不算这些因素,营收是微正,数据显示,剔除非经常性收入影响,该行营收同比增长0.6%;另一方面,受市场形势、利率下行以及四季度债市波动叠加,银行业普遍营业收增速下滑,“所以总体趋势应该也是一致的”。
从内部看,王志恒认为,光大银行业务模式持续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往前几年看,该行业务模式更多的是高成本、高收益、高成长模式,负债端融资成本相对比较高,资产端收益水平也比较高,该模式有其合理性,“随着近几年的变化,我们持续调整和压降负债端成本,但是近几年,我们持续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减费让利,资产端收入下降得比较快,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大的趋势,也需要我们加快转型适应这样的趋势。”
对于2023年,王志恒表示,将从四方面努力来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向市场要效益。希望能够抓住今年宏观形势好转的实际增加收益,一方面加大信贷投入,并且靠前投放来以量补价;另一方面,不断通过客户基础的扩大来实现更多的客户服务、更多的业务机会和更多的收入,包括对公和零售客户。
“随着今年经济形势的好转,资本市场应该会逐渐回暖,在这个过程中绿色中收的机会也是存在的,另外我们也希望金融市场业务能在今年整个的变动中去抢抓一些机会,通过这些来向市场寻求更多的效益。”王志恒表示。
二是向管理要效益。一是管控财务成本,包括资金成本、负债成本、运营成本、资本成本,这些都还有改善的空间,希望用最小的财务成本促进业务的发展,特别是存款成本的控制;二是强化重点地区的支持作用,重点区域分行贡献在光大体系超过了70%,会进一步系统分析其贡献和同业差距,找准发力方向,进一步加强资源配置和政策倾斜力度,推动这些区域能够加快发展,同时强化业务协同;三是通过开展广泛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基层痛点难点问题,提升全行的经营效率。
三是向改革要效益。王志恒介绍称,今年光大银行将择机推动一系列的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比如正在推动的总行公司金融和战略客户的架构转型,希望通过改革能进一步提升总行总对总营销和服务客户的能力,带动全行业务发展,“总的来讲,希望通过改革能够激发全行的活力,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
四是向风险要效益。一方面要管控住新发生的不良,通过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特别加强过程管理,能够及时退出一些潜在的问题客户,减少新不良的发生;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存量不良资产清收,向不良资产要效益。
初步构建了商投行一体化竞争新优势
FPA(对公客户融资总量)是光大银行三大北极星指标(AUM、FPA和GMV)之一,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行FPA总量为4.70万亿,比2021年末增加超4200亿元;FPA债券承销类、非贷非债业务流量实现较快增长。
“光大银行初步构建了具有光大银行特色的商投行一体化竞争新优势,从量和质两个维度为一流管理财富银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曲亮表示。
推动FPA量的稳步增长,彰显了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担当。曲亮认为,服务实体经济是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逻辑起点,2022年该行在全行范围内开展“稳经济进万企”的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快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做大全行FPA总量规模提供了机制与政策的保障。
推动FPA质的有效提升,充分展现了光大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曲亮表示,价值创造是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永恒追求。过去一年,该行推出了以全融资品种服务客户的全生命周期FPA产品工具箱,搭建了六大产品矩阵,包括基础融资、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交易金融、普惠金融、生态金融,“光大银行在与客户共生共享的价值创造中不断实现从资金提供者向资金组织者,从资产持有者向资产经营者的轻型化华丽转身。”
曲亮介绍称,2023年是光大银行公司金融转型发展的更为重要的一年,全行上下将进一步坚定公司金融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以FPA为北极星指标,继续以“商行+投行+资管+交易”转型为方向,以“八大体系”建设为能力支撑,构建分层分级分群的客户经营新模式,继续能够弘扬商投行一体化的竞争优势。
具体来看,一是要始终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落脚点,持续加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产业集群、民营企业、扩大内需等等重点领域FPA全品类的支持;二是在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当中连接、共享、拓展更广泛的共生渠道,实施CRM系统、网银和手机银行、普惠2.0、交易银行2.0这四大工程升级换代,来提供更有力的创新引擎,更具吸引力的财富产品,更多元化的衍生服务,更开放兼容的财富管理生态;三是进一步延展商投行一体化的服务链条,深化集团协同,提升竞争合力,为企业客户提供全程式、一站式的服务,加快FPA流量转化、结构优化、价值深化,充分发挥公司金融压舱石和顶梁柱的作用,为一流财富管理银行再谋新篇、再创佳绩。
零售信贷还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财报显示,2022年光大银行零售金融实现营业收入659.86亿元,同比增长4.17%,占全部营业收入比重为43.52%,较2021年提升2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末,零售贷款余额为15191.19亿元,同比增长6.18%;不含信用卡的零售贷款余额为10553.90亿元,同比增长7.37%。
齐晔表示,零售信贷已经成为光大银行零售业务中的战略性板块,并从三个方面对2022年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
一是通过深化供给侧不断完善产品体系,支持扩大内需、服务实体经济,零售信贷的经营成效更加突出。齐晔表示,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已经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贷)、普惠(经营贷)、互联网(小额信用网贷场景贷)”为核心的零售信贷产品体系,该行称之为“三驾马车”。
二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围绕模式、流程、运营、系统提升能力,积蓄发展新动能。其一,推行作业模式集约化,由之前全部在支行作业改为分行集约化经营,目前85%的分行已组建直营团队,客户经理单位产能提升了50%;其二,实施业务全流程标准化改造,接单、审批、放款等各环节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双重提升;其三,上线新一代零售信贷系统,实现作业无纸化、展业移动化、数据整合化和配置敏捷化等多项功能,科技赋能进一步增强;其四,推动网贷业务一体化运营,加强业务与科技、风险的协同,首次跨五个部门成立网贷业务联合运营团队,形成网贷业务新的作业模式,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其五,正在构建零售信贷“7A”(A就是ability的简称)能力建设工程,围绕强化客户经营、优化产品体系、完善渠道管理、加强风险管理等七项核心能力,进行了全面规划、统筹推进。
三是强化风险管控,构建零售信贷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齐晔表示,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数字经济的兴起,零售信贷的风控逻辑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该行始终把风险管控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着力加强零售信贷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是围绕客户的全周期,从客户营销、准入、服务、激活、催收、清退等提升运营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围绕产品的全流程进行管理,从风险画像、决策引擎、智能风控、反欺诈、贷中贷后能力、数据整合等各方面构建体系。“围绕这两方面内容,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零售风险管理十大工程和项目,将加快推进,为零售信贷业务保驾护航。”
“我们相信,在未来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民生需求,服务扩大内需等领域,零售信贷一定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也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齐晔表示。
金融科技投入四大成效
财报显示,2022年光大银行持续推进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深化“一个智慧大脑、两大技术平台、三项服务能力、N 个数字化名品”的“123+N”数字光大发展体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治理,提升科技基础能力,赋能业务发展。
2022年光大银行科技投入61.27亿元,比2021年增加3.41亿元,增长5.89%,占营业收入的4.04%。截至2022年末,科技人员3212人,比2021年增加851人,占全行员工的6.75%。
杨兵兵从四方面总结了光大银行金融科技的投入成效:一是存算能力和自主能力大幅提升;二是业技融合能力大幅提升;三是数据应用分析能力明显提升;四是智能化运营能力明显提升。
以业技融合能力为例,杨兵兵介绍称,该行通过深化业技融合的机制不断提高响应和系统的开发效率,去年累计投产了需求超过3万个,整个增幅同比提升了20%,“而且这3万个需求当中有50%都是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投产的,这就是一个敏捷效率的体现。”
“我们还开展了两期近百人的业务人员、科技人员,6个月的双向交流。”杨兵兵介绍,科技人员到业务部门、业务人员到科技部门工作6个月,目的就是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受业务实践模式是什么,也让业务人员深刻了解科技的运营方式是什么样的,这其实是很大的投入,6个月时间让大家有深入的了解,“而且还会持续进行,因为业技融合根本在人对技术和业务的认识,我们强化岗位和意识上的基业融合,持续赋能业务效率和效果。”
杨兵兵表示,今年光大银行金融科技领域重点方向科技概括为“围绕着一套规划、提升两项能力、打造三大中台、做好四类风控”。
光大理财规模增长是能力提升的结果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光大理财管理资产总规模为11852.41亿元(2021年末为10677.09 亿),总资产88.61亿元,净资产82.49亿元,2022年实现净利润18.79亿元(2021年为15.86亿)。
王志恒表示,光大理财有着不错的业绩表现,去年四季度市场回撤的过程中还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今年也实现了一季度到目前比较好的发展。
张旭阳表示,2023年是光大理财在大变局中积极布局、提升基础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规模增长不是目的,而是能力提升的一个结果,“我希望在2023年光大理财通过能力提升能践行在成立之初提出的企业使命,就是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投资回报,用专业的力量服务国家。”
“我们对权益资产不过分乐观,对风险债也不过分悲观,不单纯依赖低波资产来稳定产品业绩表现,通过多资产、多策略,通过信用债比较优势创造自己的阿尔法。”张旭阳称,同时光大理财坚持风险合规向前一步,努力提升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科技化,会坚守投资边界永远在风险管理边界之内做安排。
关键词: